点击上方“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对回访英军营地,米特雷西中校在7月15日信中作过详尽的描述。当然,他不完全赞同将军对英军炮兵的有保留的看法,说印度轻骑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认为锡克兵团“战马漂亮,服饰新颖,操练准确,动作灵活”。
额尔金也赞扬英军兵强马壮的阵容。他甚至称,自己面前是两支堪为典范的陆军和海军;不过,他指出所花代价太高。几天之后,额氏到芝罘参观法军营地。尽管发觉盟军备战滞后,但承认法国人手段有限却干得不错,而且花费仅为英国人的十分之一。
至于格兰特将军,理所当然对所率的军队既自豪又欣慰。“每个英军士兵,都是荣耀者,显得出身高贵,十分刚强,足以对抗世界上任何敌人”,格兰特很高兴听到蒙托邦在检阅英军时多次所说的这番赞扬话。
英军99团上尉邓恩,在6月22号日记中曾记下一个令他愤慨的故事。在大连湾,英军曾扣押三十来艘中国百姓运送柴米油盐的木船。他不禁问道:在英国,人们会怎么想?“我们曾对华宣战,是由于中国人搜查了一艘悬挂有争议的英国旗的帆船。现在,不待宣战,我们竟然没收了属于手无寸铁的无辜商贩的小帆船队,而且仅仅因为我军需要这批船。我们英国人肯定不比别人好。我们声称不打中国民众,只打他们的政府。口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却另行一套。”
随军医生茵尼也对英军强占民船严加谴责,同时指出法军在芝罘也同样如此!
在英法联军统帅相互礼节性拜访中,悬而未决的法军登陆地点问题没有言及,登陆行动的日期同样未提,原因在于拟定的侦察计划尚未实施!英军指责法军备战迟缓没有错!比如邓恩上尉,就对与法国人打交道深感遗憾。他认为在此耗费时间,眼巴巴看着部下丧失斗志,仍在等待“盟军靠不住的支持,他们做不到三分之一的工作,却肯定要一半以上的功劳”……格兰特注意到,蒙托邦本人提出7月25日的限期,大概已经忘之脑后……
6月18日的军事会议决定由法军对白河和直隶湾南部进行新的侦察,以便最终确定法军登陆地点。蒙托邦将军在卜罗德准将报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疑虑。他很希望在那儿登陆,但出于谨慎,也为“一个吉祥的灵感”所驱使,他要确信有完全可行的把握。英军方面对法军想在那个地方登陆看不出有任何弊病,因为,正如杜潘上校敏锐地分析的那样,“他们以优势兵力在最好的河岸那边作战,自然盼望自己登陆成功,同时要看另一岸我军失利的笑话。”
杜潘作为法军地形测量处主任,是这次侦察行动的主角之一,对此有过长篇的记述。这是由海陆军联合完成的使命,负责人除杜潘上校外,还有布热瓦海军上校和施密茨中校。布、施两人带领一小队士兵和水手,先乘“西贡”号出发,然后乘三只小船,星夜驶出、上岸。他们陷入越来越厚的一大片淤泥里,前进十分缓慢。“皓月当空,照亮他们冒险之行,而他们在泥水潭中困难行进;大海退潮时留下的大片水洼,宛如虚幻的池塘沉睡在眼前……”,杜潘诗一般地描绘道,然而此刻不是抒情的时候!侦察队仔细察看地形。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如果条件有利,士兵或许可以通过此地,但马匹驮着行装和作战物资,恐怕不行,而炮兵将更难!
可是,卜罗德准将的报告却肯定,步兵只要经过齐脚踩的一段淤泥,便可踏上坚硬能跑的地带。于是,侦察队又乘小船前去了解地形。在他们看来,事情已弄清,可以作出决定了。他们察看得相当远而且仔细,发现那里根本不能登陆。事实上,该地难以通行:无河港,数公里的河道水又很浅,到处淤泥深陷膝盖,与舰队联系困难。且不说正如英军主帅预见的那样,法军步兵将受到清军骑兵的摆布。
(未完待续)
《1860:圆明园大劫难》法国作家笔下的历史。本书从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写起,叙述了英法两国任命将领、筹划“远征”、漂洋赴华、途经香港、抵达上海,进而攻占大沽炮台、入侵北京的战争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以战争亲历者的日记和回忆录为依据,描绘了英法联军官兵贪婪地抢夺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无情地破坏华丽辉煌的宫殿,最终在熊熊烈焰中将这座举世无双的御苑毁为废墟的情景,以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展现了一幕真实而又触目惊心的历史。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西侧“清史书店”购买《1860:圆明园大劫难》。
公众号ID:yuanmingyuanpark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