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愿承认,但不得不佩服粟裕的军事才能。”
此话出自大家都熟悉的国军名将杜聿明之口,从这话中也不难看出,杜聿明与其他国军悍将的本质区别。
粗俗地来讲,其他国军悍将诸如张灵甫,陈诚等人都是死鸭子嘴硬,对我军名将的态度,纵使输了也是宁贬不夸。
但是杜聿明不一样,作为国军中有名的将领,一直是我军在一线战场上最大的对手之一,当初在东北战场上,若不是蒋介石喊停,或许杜聿明还真能带人把林彪逼入绝境。
杜聿明
也是因为其优秀的表现,杜聿明被老蒋委以重任来到淮海战场上和我军较量。
自然,结局大家都已经知晓,杜聿明彻底输在了陈官庄一带,并且在张老庄村被俘。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杜聿明最后输的原因竟然是败在了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杜聿明淮海战败前前后后的故事。
粟裕请陈毅、邓小平出山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正式结束,这一天是济南战役开战后的第八天也是最后一天。
就如周总理曾经直言:济南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序幕。
序幕已经揭开,自然主角也要登场了。
毛主席
济南战役刚结束后,粟裕便发电报给毛主席,毛主席身边的机要员接到后,立马把这份重要的电报传递到了毛主席手中。
电报中写道:
济南战役预计一日内结束,下一步可进行淮海战役。
不得不说,粟裕的眼光长远非常人能及。
粟裕申请开展淮海战役的请求,立马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认同,随后毛主席亲自起草致华野司令部,表示了对打淮海战役是非常有必要的。
既然如此,那派谁当指点淮海的将?
自然是粟裕。
先不考虑粟裕在之前的解放战争中,表现有多么抢眼。
粟裕
首先这场战役是粟裕提议的,足以表示粟裕对这场战役的计划以及如何实施有一定的见解,况且粟裕手下有华野的15个纵队,还有一个从中野来的纵队,一共16个纵队,战场上的指挥权,粟裕无异于是最好的选择!
粟裕得到命令后欣然接受,不过粟裕此时犯了嘀咕,凭他一人还是大有难度,于是粟裕向毛主席发出电报,电报中说道
“请求陈毅军长与我一同指挥淮海战役,如果可以的话,请求让邓小平政委也一同指挥。”
最终,在中央军委以及毛主席的决定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区总前委,共同指挥本次淮海战役。
邓小平
被刘峙坑惨的黄百韬
按照本次淮海战役的部署,粟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纵观整个解放战争,粟裕和黄百韬绝对是“相爱相杀”的一对对手。
说起黄百韬,此人绝不是一个善茬,不论他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就拿抗日战场上来说,黄百韬绝对是一名抗日名将。
例如1942年发生的浙赣战争,因为日军受到了飞机的轰炸,于是恼羞成怒的决定摧毁浙赣的飞机场,浙赣战争也因此爆发。
刘伯承
5月初,日军开始对浙赣的西南部发起进攻,不过黄百韬率领部队将日军打的节节败退,尤其是金华和兰溪的作战,更让日军损失惨重,其中一名日军军长还被当场炸死。
值得一提的是,浙赣战争中,国军的所有计划几乎都是黄百韬一人制定的,足可见黄百韬英勇。
在战争中,黄百韬经常身先士卒,给手下部队起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除此之外,黄百韬还专门抽出时间来整顿军纪,让松散的国军部队重新振作,一致抗日,不夸张地说,黄百韬绝对是一名有谋有略的爱国名将。
虽然解放战场上的黄百韬次次输在粟裕手里,但是不可否认,他依然是粟裕的最大对手之一。
1948年11月6日,华野按照原计划发起淮海战役,此刻的国军也按照计划正在收缩兵力,华野发现后立刻决定追击。
粟裕
忽然,粟裕发现了一个大惊喜!
原来是黄百韬率领着第7兵团一直等在原地迟迟未动!
经查证,原来是黄百韬奉了命刘峙的命令需要等待他海州第9绥靖区的44军,等人齐了才能上路,所以黄百韬决定等到7日再出发。
这对华野来说可是个好消息,粟裕当即下令全面追捕第7兵团,纵使黄百韬已经跑得足够快,可是殿后的63军以及100军的83师还是被华野一口咬下。
黄百韬吓得半死,此刻的他只后悔为什么要等待刘峙的44军来了才出发。
可木已成舟,后悔是最无用的东西。
刘峙
黄百韬急忙向不远处的李弥请求支援,希望李弥带着13兵团能够帮助自己的第7兵团一起撤退,既能有个照应,也能救自己一命。
可是李弥是个怕死的,就怕粟裕带着华野刮破自己的一点皮,所以坚决不救援,还拿出刘峙的命令,美其名曰是要赶快回撤,不敢耽误命令。
黄百韬已经无语,可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意外情况又发生了。
11月8日,防守在运河之上的大部分官兵,在中共地下党员也是绥靖区副司令长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了贾汪起义。
借此机会,华野迅速通过了第三绥靖区防区来到黄百韬眼前,两天后华野联合山东兵团主力成功歼灭了第7兵团悄悄撤走的一部分兵力,算是彻底断了第7兵团的退路。
黄百韬
黄百韬依然心如死灰,毫无求生欲望,这时候64军的军长刘镇湘向黄百韬提议说道:
“我们此刻已走到碾庄,其实完全可以依靠13兵团留在碾庄的军事工事,和解放军大战一场。”
黄百韬犹豫不决,其实这是个没办法的办法,走是走不了了,留下也不一定赢,就这么来来回回,黄百韬又耽搁了一日。最后黄百韬也只能决定留在碾庄和粟裕对战了。
仔细算一算,黄百韬等刘峙44军留了一日,运河上又耽误了不少时间,此刻又耽误了一日,来来回回耽误了数天不止。
这对黄百韬来说,无异于是致命的,但是对于华野来说,却是正合心意的操作。
粟裕利用黄百韬犹豫的这一天时光,迅速带领华野的3个纵队攻占了碾庄与徐州之间的曹八集等各大重要据点。
11月11日,华野成功将第7兵团围在了碾庄地区。
蒋介石
蒋介石知晓黄百韬被围后,立马派刘峙准备营救黄百韬事宜。
可是刘峙这个无用草包,拖累有他的份,但正经地方却没有一点能力。
无奈,蒋介石只能立马把杜聿明着急忙慌地调回徐州剿总司令部担任副总司令,并且还兼任了前进指挥部的主任,具体负责指挥作战。
除此之外,蒋介石亲自下令邱清泉与李弥各自带着第2和第13兵团从徐州东面进攻,为黄百韬解围。
粟裕知晓后,立马派出华野的第7、第10和第11纵队组织反击作战,经过激烈战斗,邱清泉李弥彻底被阻挡在了距离碾庄只有12公里处的大许家一线,只能看着黄百韬干着急。
邱清泉
而粟裕利用这一时机,立马下令华野加快对黄百韬第7兵团的围歼,至11月22日,在短短的11天内,粟裕成功将黄百韬第七兵团10万余人全部歼灭,黄百韬也在碾庄绝望自尽。
能怪谁?要怪只能怪刘峙这个一无是处的“国军叛徒”。
饭菜香味迷倒杜聿明部
黄百韬的死,算是给蒋介石以及国民党内部敲响了第一次丧钟。
于是蒋介石决定收缩部队,并下令手下兵团分三路并头齐进,准备打通津浦铁路上的徐蚌一段,企图改变此刻国民党的不利局面。
黄维接到命令后,既是邀功心切,也是着急大干一场,于是犯了最不该犯的错误——孤军冒进。
中央军委得知黄维独自发起进攻后,立马抓住战机下令:消灭黄维兵团。
黄维
很快,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被粟裕困在了蒙城和宿县之间,而不远处,就是徐州剿总司令部。
黄维已被围困,身在徐州的杜聿明也觉得惶惶不可终日,在这种情况下,杜聿明知道要守住徐州的机会不大,所以杜聿明向蒋介石提议决定撤出徐州。
粟裕知晓后也犹豫起来:如果杜聿明撤退,会从哪里走呢?
其实从这里也不难看出,杜聿明还真是猜对了粟裕的决策,因为粟裕下一步的确是要对徐州开始有所动作了,而中央军委也是早在围住黄维之后,就通知了粟裕要谨防杜聿明逃跑。
不过杜聿明显然更早察觉了先机,先走了一步。
撤退之前,杜聿明为了迷惑粟裕,还专门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发起了全面进攻,想借此来迷惑粟裕的判断,为此,杜聿明还特别自信,认为自己的空城计无懈可击,殊不知,粟裕早就看透了一切。
粟裕
杜聿明已经撤走,至于是哪个方向,粟裕认为有以下三个:
第一、向东往连云港
第二、向东南经过苏中走两淮
第三、沿着津浦铁路西侧南下
不过中央军委却并不这么认为,给了粟裕更多选择,粟裕有些为难,不过粟裕不是纠结之人,经过反复论证思考,粟裕最终决定还是将追击重点放在最后一条路线之上。
当粟裕正在津浦线上布置的时候,忽然收到情报,杜聿明兵团正在徐州西南方向逃窜。
粟裕立刻下令,命令全部纵队包抄杜聿明,经过5天的追赶,杜聿明兵团终于被围在了河南的陈官庄一带。
此时的国民党已经被消灭了34个师的兵力,就连邱清泉和李弥的兵团部分兵力也被包围,可以说情势一片大好。
李弥
正当粟裕继续进攻时,中央却下令暂缓对杜聿明的攻击,目的是为了配合平津战役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歼灭,为了避免杜聿明突围决定经海路逃跑和傅作义会合,导致不可逆的结局。
于是粟裕暂时放弃了对杜聿明的暂时进攻,进行了20天的休整。
但粟裕是谁?
是一个绝对不会放弃一丝一毫机会的战神级人物,既然不能进攻杜聿明,那就从心理层面先击垮他一大半,间接瓦解了杜聿明。
此刻的杜聿明带着30万兵力被围在陈官庄一带,怎么突围已经不是最大问题,30万人怎么吃饭才是重中之重。
为了继续生存下去,杜聿明带着部下每天也不想着怎么突围,只想着国民党的增援飞机什么时候到?能投放多少物资干粮?
粟裕
可是因为粟裕带华野就守在杜聿明身边,所以国民党的飞机根本不敢飞得太低,别说怎么增援了,就连投放物资这等小事也是无法实现,箱子里的干粮和淡水经常送着送着就到了粟裕的阵地。
可以说,这才是令杜聿明最绝望的事情。
这期间,粟裕经常下令战士对包围的杜聿明部展开政治攻势,放广播,发传单,内容主要是劝降杜聿明的。
见此效果不佳,粟裕又想出一个妙计:让手下士兵做好吃的菜肴。
士兵们按照吩咐做好菜肴之后,带到了村庄外面,让风带着菜的香味儿飘散进了杜聿明所在的村庄里。
如果说心理需求还可以控制,那生理需求怎么控制呢?
粟裕
国军士兵没吃没喝,每个晚上也不敢睡觉,精神上的肉体上的折磨更是痛苦,很快,饿了许久的国民党士兵开始无法抵挡,大批投诚的人逐渐出现,一个、两个、三个......十个、百个.......
粟裕此招,起了奇效!
晚年的粟裕回忆起这段经历,曾笑着说道:
“我认为能这么快解决敌人,政治攻势功不可没,说起来的话,我们的饭菜香味儿是最厉害的武器,面对这些穷途末路的国民党军,攻心乃是上策!”
杜聿明被俘反倒留下一命
1949年1月6日,粟裕指示向青龙集以及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此时已经受困近一个月的杜聿明部完全没了反抗的力气,至1月10日,经过4天左右的激战,国民党彻底战败。
杜聿明在战斗中眼见胜利无望,找了个没人注意的时间点,带着几名副官匆匆逃走。
逃亡路上的杜聿明剃掉了胡子,换上了解放军士兵的服装,假装是失散的解放军,在寻找部队。
杜聿明
当杜聿明等人走到安徽萧县的张老庄村的时候,碰到了一名村民,杜聿明手下的一名副官询问道:
“这附近有解放军吗?”
村民回答道:
“这周围的村庄到处都是解放军。”
杜聿明的副官非常紧张,连忙拿出一枚金戒指给了村民,并且说道:
“遇到我们的这件事情,千万不要对任何人讲。”
随后杜聿明带着几名副官连忙逃走。
这位村民觉得非常奇怪,这群人穿着解放军的衣服,却不让他告诉解放军还拿金戒指堵口风,绝对有古怪,于是村民连忙到当地解放军所驻扎的医院打报告。
蒋介石与杜聿明
村民找到解放军后说道:
“我碰到了一伙人,问我附近有没有解放军,听说有之后连忙给了我一枚金戒指让我不要乱说,我觉得他们可能是国民党。”
医院里的解放军听到后急忙行动起来,终于在杜聿明一行人逃走之前将其拦在了当地的村庄里。
杜聿明见此状,算是彻底断了逃走的念想,一路上精神高度紧张,好不容易逃过了解放军的进攻,却还是落入了解放军之手,绝望的杜聿明找了一块石头准备砸向脑袋自尽而亡,也算是成全了他忠诚的名号。
幸好在场的解放军拦下杜聿明的自杀行为,才没有酿成悲剧,被俘后的杜聿明在上级的安排下,被押送到了华野4纵的军营之中。
杜聿明在安徽张老庄被捕,也为淮海战役的终结画上了一个句号。
为了防止杜聿明再次自杀,华野4纵派机要参谋苏荣来开导杜聿明。
陈赓
苏荣为了和杜聿明贴近心理,主动和杜聿明搭话,两人从陈赓开始聊起,杜聿明也渐渐地放下防备。
随后苏荣开始和杜聿明聊起了本次淮海战役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粟裕。
杜聿明对此也很感兴趣,因为在他的眼里,其实粟裕只是和许世友、王必成、叶飞等人同一级别的指挥官罢了。
这种轻视的态度其实也间接注定了杜聿明的失败下场。
但在苏荣的介绍下,杜聿明才知道原来粟裕竟然是这次淮海战役的战区总前委,和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是一个行列的指挥官。
这让杜聿明十分惊讶,因为他压根就没有想到。
谭震林
此时的杜聿明情绪已经稳定了许多,开始和苏荣交谈起这一切,杜聿明也坦言:
其实他是蒋介石要求准备去救援黄维的,但没想到被粟裕盯上了,还钻进了粟裕的口袋阵,被围困的时候,我看到了共产党的劝降信,其实我当时是有“如果能保全部队,也未尝不可”的想法的,但是邱清泉和李弥奉了蒋校长的命令极力阻拦,我也只好作罢。
随后,杜聿明上了一辆吉普车来到了华野司令部,这下杜聿明终于见到了粟裕,在本次谈话中,粟裕也极力劝导杜聿明回头是岸不算晚,杜聿明也欣然接受。
此后,杜聿明被关押在了战犯管理所中改造,与故意抹黑的文献截然不同,杜聿明虽然是战犯,但是得到了我党的关怀,周总理还曾经为杜聿明专门到香港购买治病的特效药。而杜聿明也在医护人员的照顾下,治好了多年以来行军打仗留下的各种顽疾。
周总理
1959年12月4日,因为杜聿明积极改造的表现,成为了第一批被毛主席特赦的战犯,杜聿明接到特赦通知书的那一刻,泪流满面,激动不已,深深地感谢了毛主席以及国家给予其新生的机会。
为了贡献自己的力量,杜聿明在1961年成为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开始从事历史资料撰写工作。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去世,直到死之前,杜聿明还关心着和平统一的大业。
反观白崇禧等国军将领,虽然成功遁走台湾,没有成为战俘,可是晚年的生活有多么不痛快,对比起杜聿明,到底哪个是真自在了呢?
声明:本文为头条号简史档案馆原创文章,任何未经允许的转载、抄袭、洗稿行为发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