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极少有人甘心被杀而不作丝毫反抗的,年羹尧之所以被杀,非甘心,是无奈啊,非不敢造反,是不能啊。
年羹尧被杀的过程和结局,与汉高祖刘邦对待功臣韩信的手法,何其相似乃耳!
韩信攻打齐国,齐国还没完全平定,就伸手向刘邦要求封王。后来刘邦要清剿项羽残余,他又窝藏钟离眛。陈豨反叛,刘邦都亲征了,多么重视?但他又与陈豨纠缠不清。
这一系列的事情,会让刘邦作何感想?其实,他伸手要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对他就已经有意见了,后来接二连三出现与刘邦冲撞的事情,刘邦刘已经开始着手要收拾他了,而降他为淮阴侯,调到长安,实际已经监视居住了。
韩信纵然“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刘邦一个连环计,就已经注定了他的死亡。
年羹尧的表现和雍正收拾他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如此?
年羹尧治军有方,带兵有法,军纪严明,在平定青海叛乱过程中居功至伟,为雍正皇帝消除的心腹之患。他治军有一手,但做人却十分弱智。他把军中的这种霸道作风带到了朝廷,甚至带到雍正皇帝面前,处处以功臣自居。
西北大捷,百官跪迎,年羹尧甚至连马都没下,这不是蔑视百官,这是蔑视朝廷;朝堂之上,兵不解甲,皇帝提醒,他却说将士们只知大将军而不知有皇帝,这不是带兵有方,这是做人糊涂,这种糊涂,比韩信伸手要齐王的封赏更让人脸上挂不住。
其实,雍正在这个时候,就早已决定要防备他,修理他了,只不过还没决定要杀他。于是,雍正派了说话畅言无忌的孙嘉诚随他去西北军营,表面上是帮他理财,实际上是在他身边安插一个眼线,因为雍正知道,孙嘉诚知无不言,而且决不会为年羹尧所收买的。但偏偏在这个问题上,年羹尧又一次犯了糊涂,竟然在军中把孙嘉诚一刀给杀了。他杀的是孙嘉诚的命,伤的是雍正的心,雍正对他的最后一点耐性,被他这一刀给抹平了。这叫自断后路。
雍正动年羹尧,还是动了一番心思的,用贴身侍卫带着圣旨前去缉拿年羹尧,乘年羹尧与蒙古王公喝酒作乐之际,夺下了他的大将军帐,将他的心腹撤走,然后瓮中捉鳖,年羹尧纵有三头六臂也逃不掉了,还有什么机会造反?
其实,撤掉年羹尧的大将军时,雍正就已经决定杀他了,只是作为皇帝,不会那么快动手,免得闲话。让他去当杭州将军,不过是权宜之计,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被杀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