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红安》:另类赵文卓,别样楚国情
文\三水英子
由著名军旅作家朱苏进担纲编剧,孟凡耀担纲总制作人,路奇执导,汇聚赵文卓、李欣汝、李呈媛、周航、刘名洋、马晓伟、刘德凯等实力派明星,38集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已于11月11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该剧以共和国“第一将军县”红安为创作背景,围绕刘铜锣、方杠子、戴慧平三人讲述了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传奇故事,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这次赵文卓由观众眼中的武打巨星,变成了肩扛大刀,手握枪弹,狡黠聪慧、不按常理出牌而又铁骨铮铮、豪情万丈的共和国将军,整体来说,演技非常成功,另类赵文卓又让观众获得一致认可。不管从之前武侠套路到现在革命军人的形象气质,言语神态等方面,赵文卓赞演技上都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把这种革命初期,匪性浓厚的江湖义士的刘铜锣演的是有血有肉,把一个从杀富济贫的土匪最后锻炼成豪气云天的大将军,作为刘铜锣的主演者,赵文卓无疑是成功的,非常喜欢赵文卓这次角色的大转换,可以说是从娱乐到艺术角色转换的一个成功典范。
说到这个最新的抗战大剧《铁血红安》,不得不说“黄麻起义”,黄安就是今日的红安。红安县今日隶属湖北黄冈县级市麻城,是重要的红色革命阵地。在党史上“八一南昌起义、9月秋收起义、12月广州起义”被称为党领导的最大武装反抗国民党的三大起义,都在1927年。按照时间来说,8月1日南昌起义最早,正规军也最多;其次是我们毛主席领导的9月9日秋收起义,领导人级别最高,党的创始人之一啊;再次是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了,他们揭开了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在历史上显然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过说到这里,黄麻起义也是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其实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起义了,时间也是1927年,时间却是11月13日(但实际9月份发动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从时间来说,比广州起义要早,但是广州起义是有叶挺、叶剑英这样牛人,也是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的革命,而黄麻起义不仅没有牛人、正规军都不多,起义的工人农民反而占据多数,所以广州起义地位和影响力显然比黄麻起义要重要的多,自然不用赘述。
我们看看黄麻起义的重要贡献:黄麻起义及其后的革命斗争,开辟了一块坚实的革命基地。黄麻起义奠定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始基础,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起点。黄麻起义及其后期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革命军队。在黄麻起义及其后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中,走出了三支红军部队。第一支是1931年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支是1932年11月30日在黄安檀树岗重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三支是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在七里坪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在黄麻起义中组建的鄂东军发展起来的红四方面军,先后开辟了两大苏区,这是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也就说黄麻起义就是个孵化器,为党孵化很多支主力部队,还孵化了大面积的革命根据地,所以如果说三大起义是党的道路上一盏启明灯,黄麻起义则是党的道路上播种机和孵化器。
所以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黄麻起义的评价也比较客观,不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种文学著作如《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太阳最红》等一系列作品都再现了红安精神、今日重新搬上荧屏,也是对红安的革命精神不仅是红安的宝贵财富,也是湖北的宝贵财富,也是对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的肯定。
有人说把抗战大剧《铁血红安》比喻成湖北版的亮剑,有人把这说成是浩浩楚国情,是反抗暴政的缩影,是历来有压迫就有反抗的卓越代表等等各种评价,我想并不为过,恰好说明这种能拉近观众感情的大剧是对人们追求和平的一种思考。传奇并不离奇,戏剧并不戏说,传情并不滥情,夸张并不夸大是本剧最大的特色,我想如果是湖北人,应该都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