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七位短命的诗人,中国是诗的国度,数千年来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诗人。
他的诗篇组成了中国浩瀚壮阔的文学史。
也有一些生命短暂的天才诗人,他们如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天空,留下一道光芒万丈的轨迹后就消逝了,令人扼腕长叹,不胜痛惜。
曹植(公元192~232年):40岁
三国建安时期最杰出、最有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文学家。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才华出众,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曹植时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
史载,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但曹植行为放荡,不拘小节,每为工于心计的曹丕算计,渐渐失宠于曹操。曹操死后,曹丕、曹睿相继为帝,曹植倍受猜忌和迫害。由于长期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沉重压抑和打击,终于40岁郁郁而终。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王勃(公元650~676年):26岁
初唐四杰之首,6岁能文,14岁便科试及第,授朝散郎。676年,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王勃以雄浑之气、磅礴之势,开一代诗风,尤其是一篇《滕王阁序》,风流尽收。他的诗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秋日别王长史》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29岁
唐朝诗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春日行歌》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
李贺(公元790~816年):27岁
中唐诗人,世称李长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作诗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当时别树一帜,因而被称为“诗鬼”。他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成为美谈。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但被竞争者毁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高启(公元1336~1374年):39岁
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后人尊称他为“明初诗人之冠”。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
在文学方面,高启可以说是一位天才,其诗雄健有力,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他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是一位文坛“超级模仿秀”,而且学什么是什么,用纪晓岚的话说就是“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就是这样一位为中国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诗人,却被朱元璋一声令下施行腰斩酷刑,这在中国历代被屠杀的诗人中,可以称得上是最惨无人道的一幕。
《寻胡隐君》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咏梅》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夏完淳(公元1631~1647年):17岁
南明爱国志士和诗人,民族英雄。天资聪颖,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夏父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从陈子龙为师,又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十五,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被俘后,他慷慨赴死,不仅智斗大汉奸洪承畴,还自激自盛,赋诗写词多篇,表达了他"今生已矣来世为期"的冲天豪情和"家国之仇未报"的遗恨。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特别是在被捕以后,他写了不少慷慨悲壮而又清新明朗、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及赋、曲、杂文等,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一剪梅·咏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纳兰性德(公元1655~1685年):31岁
清朝初年著名词人,被后人誉为“清初第一词手”。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非常紧密,然而纳兰性德偏偏“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便溘然而逝。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且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王国维赞扬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