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末年,多事之秋,曾经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摇摇欲坠。
1894年,甲午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款2.3亿两白银。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我自横刀向天笑,掷地有声。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帝都,又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1904年,日俄战争在东北爆发,日本势力范围深入东北腹地。
重重危机,步步惊心,历史的天空却给影视改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
而新剧《热血同行》,取材的正是这一段民族危机的历史。
根据情节推断的话,其跨度不仅在清末,更延伸到了民国。
这部国产剧还有一个名字,又叫《艳势番之新青年》。
两个名字连起来看的话,便是热血青年们,在国难时期挺身而出,挥洒爱国豪情。
如此基调,也就注定了这部戏的聚焦点是那个动荡年代的青年群像。
所谓艳势番,即清朝皇帝的近卫组织,入选者一般为贵族子弟,当然这是虚构设定。
而热血的青年们就围绕这一神秘武装组织为平台,展开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
救的是江河日下的满清帝国?还是神州大地的万家灯火?这是一个重点。
先说说男主角崇利明,这个角色有点意思。
名为满清正白旗的贝勒爷,乃是满清社会的上流阶级,金字塔的塔尖儿。
这也就注定了他从小就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要是生活在乾隆和嘉庆时期,最多是个玩鸟的贵族,可他偏偏生在清末。
又是留洋归来,又是造型新潮,又是开车跑马,又是风花雪月,好不潇潇洒洒。
留学的背景是此间的关键,伴随打开世界,他意识到满清的落后与愚昧。
所以,以崇利明为代表的,其实是贵族内部新思想对旧思想的一种冲击。
其贵公子的身份,很容易让他成为带头大哥的角色,路见不平一声吼,拔刀相助。
一向以邪魅狂狷成名的黄子韬,看得出来,其实很适合崇利明,可说是本色出演。
无论是造型还是举手投足之间,或是玩世不恭的性子,都能体现。
而在浮夸的伪装之下,潜藏着一颗爱国主义的大情怀,报国之心,历历在目。
也正是因为身在权力中枢的缘故,越是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忧患意识。
这也就是为什么崇利明日后,必然重组艳势番,展开更为激烈的救亡图存。
其与青年阿易的相遇,并因此培养的羁绊,也是本剧重要的看点。
阿易出身平民,没有崇利明那么高大上的背景,靠着一身本事,行走江湖。
童年的创伤注定了这位青年性格内敛,不善言辞,且沉默寡言。
但他没那么多思想包袱,性情也简单,一根筋,认准儿的事情反而更容易执行。
侠之大者,爱国爱民。
这句话,想必在阿易加入艳势番之后,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其人格上的正直和悲悯,其实从对身边对大傻的照顾就可以看出来。
灵魂角色的丰满,就看其对身边弱势群体的积极态度,如此可见一斑。
有肉吃的时候,他总能想到大傻,有冰糖葫芦的时候,大傻也就会想起他。
这种小人物的相依为命,总能勾起现代人在都市漂泊无依时的记忆碎片。
一旦有个朋友对你好,你却总能记住,乃至于一辈子都铭记于心。
而阿易也逐渐成为动荡年代里青年们慷慨救国的一个惊叹号。
他不是唯一,而是青年群像的千万分之一,一点点成长,最终走向革命的道路。
放眼本剧里的诸位青年,无论出身贵族还是平民,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民族危机。
有勇有谋的瓦格纳如此,刚正不阿的周觉亦是如此。
包括巾帼不让须眉的语初格格,同样如此。
在这些青年的身上,到底是什么特质在吸引我们,去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呢?
还是热血,还是励志,还是英雄情怀,还是两个字:同行。
大好男儿,七尺之躯,为国难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岂不快哉?
这种豪迈的历史感通过青年们的团队作战,很好的挥洒出来。
当性格迥异的青年团聚一堂,你出谋划策,我分工协作,彼此合作,齐头并进。
生而为人,不必抱歉,而是应该滚烫的活着,活出一个热血沸腾来。
大处着眼,这是格局,小处着手,这是细节,有格局有细节,就是一部好戏。
那《热血同行》算是一部好戏吗?
或乐观、或轻松、或深入、或浅出、或草蛇灰线、或激情四射。
走历史格局的国产剧能拍出个五味杂陈,自然当得起“精品”二字。
追到40集才敢断定,这部国剧没烂尾,两个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