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作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陈赓的军事生涯可谓百战沙场、几历生死,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援越抗美……一路走来,成长为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知战懂战、能征善战、勇打硬仗的人民军队高级将领。
看起来文质彬彬的陈赓
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的将门之家,平时戴个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打起仗来可一点也不含糊。他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曾被毛泽东多次称赞“好战”。他是周恩来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战将之一。作为“黄埔三杰”之一,他救过蒋介石的命,曾备受蒋的器重,但他192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一条革命之路——
①火线救蒋 弃蒋投明
1924年春,黄埔军校正式筹备。
陈赓参加了黄埔军校入学考试,随后被录取,编入黄埔军校第三队,成为黄埔军校1期生。
陈赓担任黄埔军校第三队队长,是军校里的风云人物。军校里有一句顺口溜:“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将陈赓和蒋先云、贺衷寒三人并列,称为“黄埔三杰”。蒋先云的笔和贺衷寒的嘴都没有陈赓的腿“灵”,就说明陈赓脑子活,为人机敏,是搞侦察和攻城的好手。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东征军的主力,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军。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任总指挥兼第1军军长,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则为第1师党代表,22岁的陈赓为第2师4团连长。
蒋介石首先将东征军主力指向陈炯明的老巢惠州。惠州城防险要,易守难攻。蒋介石决心要打破惠州城难以攻破的先例。
10 月6 日,蒋介石发出了进攻惠州的命令。强攻任务由第2师4团和第3师承担。陈赓任4团尖刀连连长。
惠州苦战,陈赓身先士卒,率领尖刀连英勇作战。因攻城有功,深得蒋介石赏识。蒋随即指定陈赓率领他的连队到东征军指挥部担任警卫。
东征军稍事休整,即乘胜分左、中、右三路挥师东进。周恩来率领第1师,向海丰追击。当时陈炯明主力林虎部集中在华阳,第3师不探虚实,贸然向华阳前进,结果与林虎部遭遇。
蒋介石站在山上,四下眺望,山下到处飘扬的是“林”字虎头旗。第3师已溃不成军。
兵败如山倒。枪声逼近,子弹呼啸,打着“林”字虎头旗的敌兵,潮水般地涌上来。
蒋介石心头一阵刺痛,一身虚汗。
“警卫连呢?陈赓,陈赓呢?”他急得直叫。
陈赓:“我在这儿,总指挥!”
“陈赓,现在命令你,赶快下山去,代理3师师长,指挥3师反冲锋。去!”
“是!”陈赓拿起手枪,只身跑下山去。
此时的3师溃不成军,官兵们狼狈而逃。
陈赓迎面跑来,扬起枪喊:“喂,不要跑,蒋总指挥命令,3师由我指挥,都到我这里来,不要跑,听我指挥……”
可官兵们根本不听指挥,仍然四面溃逃。
陈赓气喘吁吁跑回山头,向蒋介石报告:“3师全垮了,他们不听指挥。”
蒋介石怒不可遏,骂道:“3师师长毁我国民革命,我要枪毙他!”
“校长,指挥部该撤退了!”
“撤退,不,我要坚守阵地!”
“校长,我们已经落进环形包围圈,再不走,就走不出去了!”
“现在还能撤出去吗?”
陈赓:“西面还有空隙,能冲出去。不远的地方有条河,那里是结合部。”
“好吧,试试看!”
陈赓飞身登上岩石,高喊:“警卫连注意:现在向西突围,一定要保证总指挥的安全!”
说完他又跑回到蒋介石身边说道:“总指挥,快跟上!”
蒋介石两腿发抖,走不动了。陈赓架起他的胳膊,跑了起来。
轰!炮弹从头顶飞掠而过。
炮弹从头顶飞过
蒋介石忽然不走了,坐在地上,叫道:“我不走了,堂堂总指挥落到这步田地,还有什么脸面!”说着,他拔出了短剑。
陈赓见状,一把夺过短剑,说:“你是总指挥,你的行动会对整个战役发生影响,赶快离开这里,再不走就晚啦!”
“陈赓!”蒋介石说道,“我实在走不动了,我的脚受伤了。”
“我来背你!”陈赓背起蒋介石不顾一切地奔跑,冒着密集的炮火,一气跑了七八里。
枪声渐稀。
一场虚惊过后,蒋介石睁开眼:“怎么就剩你一个了?”看着陈赓汗流满面,脸上、腿上挂着一道道血痕,蒋介石鼻子一酸,强忍泪水,上前紧紧抓住陈赓的手说:“陈赓,你是校长的好学生!校长忘不了你!”
过了一会儿,蒋介石恢复了平静。他立即召集指挥部的几个军官,对他们说:“此地不能久留,得设法与第1师取得联络,让第1师赶快来接应我们!”
此时,第1师远在160多里外的海丰,中途必须闯过充满险恶的莲花山。当时无电台,只好派人去送信。
蒋介石:“我们必须跟周恩来联系,谁愿意去送信!”
几个人你看着我,我望着你,都不吱声。
“我去!”又是陈赓挺身而出。
蒋介石打量着陈赓,只见他满身泥水,腿上还挂着道道血痕。几天来疲惫地行军,刚才又冒着危险把自己从火线上背到这里,其疲劳可想而知。
蒋介石走到陈赓面前,用充满了感激的声调说:“陈赓,今天,在枪林弹雨中你已经背了我七八里地,本该让你好好休息。海丰搬兵,山高路险,我实在不忍心让你去送信。无奈,军情急如火,帐下缺良将,只好辛苦你了。”
蒋介石:“你可装扮成农民,带着我的亲笔信,去找第1军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何应钦和第1军政治部主任兼第1师党代表周恩来。军情如火,你必须在明天早晨十点前送到。”
陈赓:“是!学生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蒋介石随即叫来一个侍从,吩咐他与陈赓同行。
山上一片漆黑
莲花山,山路崎岖,峰峦叠障。夜幕降临,山上一片漆黑。陈赓二人手里各拿一棍子,艰难地走着。突然,一声吼叫划破了山村的寂静。
“干什么的?”
“赶路的。”陈赓看都没看清来人,便机警地回答。
随着声音,从密林深处窜出几条壮汉。“饥年荒月,生活所迫,请留下几个饭钱!”
听到叫声,陈赓的那位同伴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趁陈赓与这帮人应付之机,悄悄地溜走了。
陈赓一看,心想坏了,遇到土匪了。他只身一人不好对付,只好将身上所带一百元银元全部交给了领头的。
举止豪爽,八成是个军人
土匪上下打量着陈赓,见他举止豪爽,猜他八成是个军人。便直截了当地问:“你老实讲吧,你干的那个行当是陈炯明的军队,还是广州来的革命军?”
陈赓一怔,断定这帮人不是坏人,便说:“实话对你说吧,我是广州革命政府的东征军,来到东江地区,为民除害,讨伐军阀陈炯明。”
“你是东征军?”来人问。原来这帮土匪是一些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不堪忍受受人奴役的生活,而被逼上梁山的。
“你说吧,今天夜里,你冒着生命危险来莲花山干什么?我等定然拔刀相助。”
陈赓说:“我东征军总指挥部被陈家军围困,须连夜去海丰搬兵解围。”
领头人望着陈赓,看他一身正气,早有几分敬佩。听他这一说,连忙道:“既是革命军,我们就放你一马。”并把买路钱还给陈赓一半。
领头的说:“这样吧,我给你带张通行符,再遇上我们弟兄,可以少些麻烦。”说着,掏出一张纸,拿出铅笔在纸上画了个圆圈,点了几点。
陈赓拿过通行符,谢过众人,又继续往前走去。
陈赓就凭着这张通行符和五十元银元,又两次被“土匪”放行。
他忍着疼痛,一拐一拐地朝前走。终于在次日中午一时赶到了海丰后埔,见到了周恩来。
周恩来看完蒋介石的求援信,派出了一个团去接应。第一团的增援,使蒋介石解了围。到11 月底,东征基本结束。广东获得了统一。
陈赓救蒋介石的事震动了整个革命军。蒋介石本人则自此将陈赓调为随从参谋,让他随意出入自己的办公室。
陈赓每次进入蒋介石的办公室,都会高喊一声:“报告!”往往这时,蒋介石就会说:“你还喊什么报告呢?连你我都不放心,还信得过谁呀!”
可以说,蒋介石已经将陈赓视为了自己的心腹之人。
可是,这一段时间接触下来,陈赓越来越看不起蒋介石。陈赓嫌蒋介石一边指挥作战,一边在作战间隙打开收音机听上海的股市行情,认为蒋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陈赓弃蒋而去的时间是在1927年。
该年,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并在军校大会上宣布,本校学生凡是跨党的,必须声明愿脱离哪一党。
陈赓所处的地位令人瞩目,大家都盯着他,看他的表现。
陈赓没有一丝顾虑、没有一丝迟疑,毅然公开宣布退出国民党,离开了蒋介石。
1943年,陈赓在延安党校
后来在延安整风时,康生借陈赓曾经救蒋一事阴险发难:“当年你要把蒋介石毙了,现在哪里要打那么多仗!”陈赓当即坦然应对:“那老蒋不就跟廖仲恺一样成了烈士?我岂不成了反革命?”康生一看自讨没趣,只好悻悻而退,不再言语。
②坐着担架 直罗布阵
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为巩固陕甘根据地而发起的一次著名战役。70年过去了,提起这一仗,许多老红军对陈赓大将坐着担架战直罗的故事,还是津津乐道、述之甚详。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一路追剿的蒋介石,急忙调集五个师的兵力,对陕甘根据地进行“围剿”,企图趁中央红军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殆尽。
直罗镇战役
面对进犯之敌,毛泽东等军委领导同志运筹好了破敌良策。
经勘查地形,他们发现,位于陕甘边界的直罗镇,一面临水,三面环山,状如口袋,正是打伏击战的好场所。他们决定,在直罗镇一带摆下战场,先吃掉来势汹汹的敌一○九师,然后再各个击破,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
为打好这一仗,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对各单位战斗力进行了逐一核实。他要求,除主要指挥人员外,凡是跑不动路的,一律留守不许参战,以利运动作战。然而,当他来到十三团时,却碰到一件挠头的事。
原来,十三团团长陈赓腿部受伤未愈,行动不便,按计划应在“留守”之列。但他是一团之长啊,担负着指挥全团作战的使命,他缺席怎么行呢?让他参战,他的腿伤又必然影响运动作战,这可如何是好?左权决定先征求陈赓的意见。
左权(左起第一)
尽管左权与陈赓同为黄埔军校一期同学,关系很好,但在去留问题上,陈赓却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左权刚问到陈赓腿伤的情况,陈赓就敏感地打断他的话头说:“我是共产党员,轻伤不下火线,我一定要参战。”左权退让一步,建议给他配两匹马。谁知陈赓还是不干,他说:“长征我是走过来的,不是骑马骑过来的。”没办法,左权只好把团特派员欧致富叫去,命他马上为陈赓落实一副担架,并特意叮嘱:担架一定要随时在陈团长身边!
10月20日晚,按照方面军命令,十三团冒着刺骨寒风,趁着茫茫夜色,迅速向直罗镇开进。
休整了近一个月的战士们心里早就憋坏了,看这会儿终于有仗要打,马上来了精神。一个个身形矫健,虎步生风,都像登上了风火轮。这可苦了陈团长。他拄着棍子拼命跟,却总也跟不上队伍。渐渐地,团指挥所与部队拉开了距离。
见此情景,欧致富急了,马上命令:“警卫员,上,背团长!”为了跟上部队,保证在上级指定时间内赶到预定地点,陈赓这时也不好再拒绝了,弯腰伏在警卫员背上。两个警卫员轮流背着陈赓前进。陈赓是个大个子,背着他走路都感吃力,更何况还要跑步前进,警卫员渐渐力不能支了。
“担架,担架!”正在欧致富一筹莫展时,陈赓自己叫开了。
自出发以来,担架就一直在他身边,他却不愿坐,总想靠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但战局瞬息万变,有利时机稍纵即逝,此时,他顾不上许多了,竟亲自叫嚷着要担架。几个队员赶紧跑了过来。把陈赓扶上担架,担架员抓起把手抬腿便跑。陈赓上了担架,不好意思地说:“辛苦你们了,这可真是抬着‘轿子’上阵喽!”
经过一夜狂奔,陈赓带领十三团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他也得以从容排兵布阵。
被装进直罗镇的敌一○九师,已被红军分割成了几小块。但要迅速吃下被围之敌,对装备较差的红军来说,也非易事。
一位营长认为对瓮中之敌稍施火力,再加以劝降,就大功告成了。哪知几个回合下来,敌人还是不投降。他气呼呼跑到陈赓面前报告:“团长,有半个营敌人被我们堵住了,喊了半天话,他们死也不缴枪。怎么办?”
陈赓看了一眼怀表,带有一丝批评的口吻说:“你呀,性急有什么用?古人大战三百回合,还分不出胜负,你才打多长时间?我看,你先给敌人来点实在的再说。”
营长一拍脑袋:“唉呀,我咋忘了,狠地还没上,他能服软吗?”说着,便跑了回去。
这次,他先是命令部队一阵猛攻,又一枪干掉了敌督战的指挥官,再向敌人喊话。这下,敌人彻底崩溃了,在红军战士英勇地冲锋下,不得不乖乖举起了双手。
半个小时后,战斗基本结束。
周恩来微笑着说
清点战果,敌师大部被歼,只可惜让敌师长牛元峰侥幸逃脱。此时,周恩来来视察阵地,陈赓请战去捉牛元峰。周恩来微笑着说:“老陈啊,我不单知道十三团拼刺刀厉害,还知道你们有个美称叫‘猴子兵’,最擅长跑路打运动战。我看,‘牛’就让其他部队来逮,你们还是到张家湾去打援吧。”
陈赓听这话高兴了。事不宜迟,他命令马上收拢部队。匆忙之间,忽然又想起什么:“担架,我的担架呢?”
欧致富一边让队员赶快把担架抬过去,一边还对陈赓开玩笑说:“怎么样,陈团长,现在知道担架管用了吧!”陈赓赞许地点点头,他从内心里深深感谢左权参谋长富有先见之明的安排。
③兵无常势 驰骋太行
在抗战时期,陈赓历任第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创造了伏击战、破袭战、围困战的著名范例。陈赓带领战士们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巩固了太岳抗日根据地。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气焰愈发嚣张。
在淞沪会战爆发的同时,日军怀着灭亡中国的妄想,大举增兵华北。危急时刻,蒋介石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展开。随后,由陈赓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1军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接受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
陈赓的部队堪称劲旅。但他们面对的日军,多是机械化部队,行进速度非常快。依靠装备和训练优势,日军在正面战场上让国民党军队苦不堪言。
此前与中国军队交手的经历,让日军觉得,中国军队不堪一击。为了能够尽快消灭山西战场的抗战有生力量,日军决定另外分兵一路,绕行河北、山西交界。在位置显要的长生口,两路日军对国民党军队形成夹击之势。
1937年10月21日深夜,一队队动作敏捷的战士在陈赓指挥下,趁着夜色掩护,迅速埋伏到长生口南山伏击圈内。
十月份的太行山,深夜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的双手冻得通红,但行进的部队却没有一丝声响。10月22日天还不亮的时候,日军的车队开进了伏击圈内,陈赓率领的386旅在长生口打响了他的抗日第一枪。
1938年1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卡尔逊上校到晋东南考察时,称赞386旅的卓越战略战术是“世界上所仅见”,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
1938年3月16日,陈赓指挥了神头岭伏击战。
伏击前,陈赓带领大家查看地形,发现公路在山梁上,地形既不适合埋伏隐蔽,也不适合部队展开战斗。陈赓利用了“兵无常势”的辩证法,力排众议,利用敌人也认为地形不适合打伏击的麻痹心理,利用旧工事和附近的山梁做好隐蔽。他说,“独木桥打架,先下手为强”,只要快速、勇猛,就能变不利为有利。
神头岭伏击战
干净利落的神头岭伏击战,完全按照陈赓的预计展开。激战两小时,日军在毫无准备中被全部消灭,共歼敌1500余名,缴获、击毙骡马600余匹。这是继平型关、广阳伏击战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伏击战,被日军称为“典型的游击战”。
④攻坚上党 运动克敌
上党地区,亦称晋东南地区,包括山西长治及周围十六个县。这一地区东临太行,西倚太岳,南有中岳,北望五台,群山环抱,峰岚排空,与天为党,所以名为上党。这里,水土肥美,物产丰富,煤炭、轻工、纺织业发达,交通便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阎锡山
就在蒋介石频频发电催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之际,阎锡山的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十九军、第六十一军各一个师一万七千多人,直取上党,乘虚攻下长治周围六个县城。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在祁县集结重兵,准备沿白晋路南下,协同史泽波一举夺回晋东南。
晋东南上党地区对阎锡山、蒋介石重要,对共产党更重要。
如果阎锡山夺得晋东南,便将刘伯承的太行太岳两个军区割开,那么太行太岳两区便难以立足。丢了晋东南,晋冀鲁豫根据地便难以立足。
1945 年8 月25 日,陈赓随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等返回太行,并即刻出席晋冀鲁豫中央局会议,参与惩戒阎军具体部署的研究。
刘邓
刘伯承在会上痛陈利害:“蒋军沿五条铁路向我们伸来五个爪子,平汉、同蒲是我们作战的主要方向,但现在阎军竟占去我们上党六县,在老子背上插了一刀,芒刺在背,脊梁发凉啊!不拔掉这把刀子,心腹之患不除,这内战第一仗叫我们如何打?!因此,一定要发动上党战役!”
邓小平走到地图前,一边指点目标,一边条分缕析地说:“此役可大致分为一个序幕和三个阶段。序幕就是收复襄垣。第一阶段是夺城打援,首先夺取留屯和上村据点,吸引长治之敌出援,在野外将其歼灭;第二阶段是围城打援,所围之城,当然是上党的心脏――长治;第三阶段是攻城追敌。”
这样,上党之役的具体部署就定下来了。
8 月27 日夜,太行部队包围了襄垣城,拉开了上党战役的序幕。几天激战,夺取了襄垣城。
上党之役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太岳军区主力奉命组成太岳纵队,陈赓被任命为纵队司令员,下辖六个团,即三八六旅的七七二团、二十团和独立团,决一旅的三十八团、二十五团和五十七团。太岳纵队是上党战役的主要作战部队,其任务是在肃清长治外围阶段中攻取长子城。
长子城位于长治西南五十华里。
这里城防坚固,固若金汤。陈赓面对的是阎锡山优势的兵力和精良的装备。太岳纵队要啃掉阎锡山的这块硬骨头,只能靠智取。
陈赓苦苦思索着最佳战斗方案。
“攻城作战,关键在于以隐蔽、突然的动作展开接城运动。”在攻城问题上,陈赓提出新点子。
“在实施接城运动时,必须用轻重机枪压制敌人对己威胁最大的火力点,以掩护投弹组接近城墙。投弹组在接近城墙后,应以最快的速度向城墙内大量投掷手榴弹,以掩护登城部队搭梯子登城。登城部队进入城内,也必须以手榴弹为先导,迅速控制制高点,以向纵深发展。”陈赓又向指战员们具体交待了攻城的步骤。
接城运动
当时我军攻城的重要武器,就是土造的手榴弹,士兵身上挂着手榴弹,手提柳条篮子里装的是手榴弹。陈赓教他的士兵们说:“一颗手榴弹虽然威力不大,但几颗手榴弹一起扔过去,威力就不小。我们搞土工作业抵进,无数颗手榴弹甩上去,造成一片火海和震耳欲聋的响声,不把敌人打死也把敌人吓昏,使其丧失战斗力,然后一个猛冲就上去了。”
按照陈赓的部署,战士们在城墙挖洞、埋炸药、爆破,只要炸开一个缺口,手提柳条篮子的士兵便像潮水般涌上去,无数颗手榴弹一倾而泄,就杀开一条血路……几天的攻坚战,长子城守敌全部被歼。
接着,陈赓又接受了攻占长治城的任务。不到半个月,史泽波所得六城丢了五座,兵力损失三分之一以上。
阎锡山为解长治之围,急派第七集团军第八十二和二十三军附炮兵两个团加上原伪军的两个师,共两万余人,由彭毓斌带领,从祁县的东关镇经白晋铁路向长治增援。
10 月2 日,援敌刚到,即被刘、邓所部合围于老爷山、磨盘垴地区,并被迫扼守制高点,仓促应战。
一场激烈的阵地争夺战打响了。经三个小时的激战,彭毓斌部全部瓦解,两万多人全军覆没。
困守长治,渴望援军解围的史泽波,得悉援军全部被歼,像泄了气的皮球,完全丧失了防守的信心。在接到阎锡山撤退突围的急电后,史泽波慌忙弃长治城而逃。
殊不知,阎锡山的小九九,早在刘、邓意料之中。陈赓根据刘、邓指示,命令三八六旅和决一旅不顾疲劳,向翼城以东急进,堵击逃敌。
三昼夜的急行军,我军追上了逃敌。敌人陷入我三面包围之中。战斗两个小时,除少数先头溃兵逃跑外,其余敌人全部被歼。
双十协定
上党一役,仅陈赓指挥的太岳纵队,就歼敌一万四千多人。阎锡山数年培植起来的精锐之师,折损过半,迫使蒋介石在《双十协定》上签了字。
参考资料:
《陈赓传》
《抗日名将陈赓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