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今年的上海书展上,江苏军旅作家陆颖墨带着他的短篇小说集《小岛》亮相,这本书讲述了我国西沙、南沙边防海军艰苦守岛的故事,以及背后的精神力量。
陆颖墨是当代著名军旅作家,获过鲁迅文学奖,此次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岛》是陆颖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小岛》等海军题材作品二十余篇,全方位展现我国西沙、南沙海防及海军生活。 “这里是中国海的最南端,乘军舰到海南岛至少要五十个小时,到西沙永兴岛要三十多个小时。去最近的兄弟礁堡,也要坐上五六个小时的舰艇……”岛上条件的恶劣,流露在字里行间。 《金刚》写到,要不戴上护膝,凉风带着湿气会悄悄地钻进骨缝;要不穿长袖,南沙的紫外线两小时就会让你脱层皮。高湿、高盐、高湿的气候条件,一旦下雨,就疼得受不了。按照专家的结论,人在礁盘上的极限是三个月,超过三个月,会慢慢变得狂躁和思维退化,所以守礁的士兵一般都是三个月一轮换。 《小岛》提及,在这个地方,植物是无法生长的。因为主要吃罐头,缺蔬菜,不少战士一上岛,很快就牙根发烂,满嘴起泡。从大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一大半。 《归航》描绘了军舰在南海上遭遇强台风被裹入台风中心的情景,滚地雷是南太平洋特有的“怪物”,沿着海平面乱窜,一般的避雷装置对它没用。 1990年,当时27岁的陆颖墨第一次远航去西沙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出海以后,外海浪高五米,海浪能从圆圆的舷窗里打进来,人都不敢上甲板。上了甲板可能就被打到海里去了。”晕船、吐得一塌糊涂的他发现,所有的战士也都吐了,只不过他们习惯了,一边吐一边继续工作。远航时,他发现很多海鸥跟着船在飞,水兵告诉他:“几百公里的路上看不到一个岛屿。如果海鸥飞不动了,跌到浪里它就得淹死。在远海时,它必须跟着船”。在海鸥都无法生存的海面上,水兵战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默默守望、无私奉献。
“实际上,海军官兵面临的困难要比小说里描写的多。这份默默的坚守中有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崇高感和使命感。”在陆颖墨看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崇高,当被激发了以后,情感的浓度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决定用笔记录下来。 在这本小说集里,陆颖墨书写了海军战士苦中作乐、积极奋进的形象。 比如,战士们在岛上搞了人造地,然后每个人从老家把土和种子背来,把种子种下去,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再比如,锚训是舰艇部队的一种训练方法,锚训时,军舰要驶离码头,在离海岸不远处抛锚训练,舰上的人可以看见陆地,却不能上岸,这样一训就是一两个月。舰长老周的妻子前来探望,只能远远站在岸边看军舰“寻找”老周,她的深情凝望以及特殊的表达方式感染了陆颖墨,于是有了《锚地》这篇小说。 如果把写作比成做菜的话,陆颖墨说自己“不是个很有很水平的厨师”,但“海军战士的无私奉献,给我提供了足够新鲜的材料,稍微清蒸一下煮熟就可以了。”陆颖墨幽默地说。
交汇点记者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