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发生在关羽在土山被围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和张辽。原文如下:
(关)公曰:“文远莫非说关某乎?”辽曰:“不然。昔日蒙兄救弟,今日弟安得不救兄?”公曰:“然则文远将欲助我乎?”辽曰:“亦非也。”公曰:“既不助我,来此何干?”辽曰:“玄德不知存亡,翼德未知生死。昨夜曹公已破下邳,军民尽无伤害,差人护卫玄德家眷,不许惊忧。如此相待,弟特来报兄。”关公怒曰:“此言特说我也。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张辽大笑曰:“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乎?”公曰:“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
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兴兵向刘备占据的徐州发动攻击。刘备派孙乾向袁绍求救,袁绍却以儿子患病为由拒绝。无奈之下,刘备只得带着张飞应战。张飞自作聪明,偷袭曹军营寨,却不料被曹操识破。曹操将计就计,重创刘备。刘备只得远走冀州投靠袁绍,张飞被迫去往芒砀山落草。留守下邳的关羽也中了曹操计策,不仅丢了城池,自己也在土山被困。随后,张辽山上劝说关羽投降。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关羽口中的“视死如归”,意为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比喻不怕牺牲生命。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的“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小说中描述的曹操进攻徐州,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当时,官渡之战在即,曹操担心遭到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于是决定亲自率军闪击徐州。刘备对曹操的这次行动毫无防备,被曹操一击成功,遭遇大败,只得逃往冀州。关羽则在这场战斗中成为曹操的俘虏。不过,小说中描述的张辽上山劝降及关羽提出“降汉不降曹”的三个条件却并非是历史的真实。
《三国志•先主传》载:“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而《三国志•关羽传》中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曹公禽羽以归。”这两条记载说明,关羽投降曹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阵前被俘投降,二是主动投降,其间并无张辽上山劝降之事。
虽然关羽被张辽劝降不是历史的真实,但张辽上山劝降倒是确有其事,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劝降的对象是青州豪强昌豨。据《三国志•张辽传》载:“(张辽)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显然小说作者是受到这个真实的张辽事迹影响,将其改头换面移植到了关羽的身上。
这里还要附带说一句,历史上的张辽虽然孤身劝降成功,但这位被感动的昌豨却并落得什么好下场。《三国志•于禁传》中介绍,昌豨降曹没几年就再度反叛。于禁奉命平叛,昌豨又再度投降。当时,众将都认为于禁与昌豨是旧交,昌豨又是主动投降,都以为昌豨性命无虞。没想到于禁却认为昌豨是在被自己围困后才投降的,按照“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规,应该斩首。之后,于禁亲自与昌豨诀别,然后将其斩首示众。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