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桑弘羊,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政权更替,都无法摆脱桑弘羊的三个问题。我们先具体的来看一下这三个问题:第一,对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只靠农业税收是无法维持帝国机器正常运转的,则盐铁这样的暴利行业,如果不收归国有,垄断经营,钱从哪里来呢?第二,当发生天灾人祸比如战争、洪涝、旱灾、地震时,国家所需的钱粮是非常庞大的,而国库却入不敷出,此时钱从哪里来?第三,作为中央集权国家,盐铁这样的暴利行业是国家财政的重要财源,如果不掌握在手里以增强对地方的压制与掌控,当地方势力成长,起兵造反怎么办?
这三个问题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怪圈,一个历朝历代都会无法避免的陷阱。帝国统治者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总是会想方设法从方方面面来削弱民间的力量,搜刮人民的财富,极力地想垄断一切。然而,每当有战争、灾害发生,政府却又拿不出钱来施行有效的举措,只能无可奈何地走向崩溃。所以说,这三个问题,一方面深受统治者看重,心安理得地盘剥底层民众,另一方面却又给帝国埋下毁灭的种子。
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桑弘羊陷阱,先考虑当时历史背景。可以说,桑弘羊一生的辉煌与汉武帝紧紧相连,历史真相已经无从得知,或许二人曾惺惺相惜,或许刘彻曾立誓要超过孝文皇帝与高祖皇帝,成为比肩三皇五帝得存在。
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文治武功无不璀璨于历史长河,使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多次军事远征定下中国疆域的雏形:向西南征服了四川和云南;远征南越,将现在的越南北部纳入帝国版图之中;海路并进,远征东北,占领朝鲜半岛,设四郡;
在北方和西北,屯集重兵,一次又一次地向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匈奴发起主动进攻。在此期间,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一次是寻找并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是联合乌孙夹击匈奴,这也就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的开端,当时的汉朝真的是万国来朝,八方拜服,是亚洲大陆的经济与政治中心。
那么,在汉武帝实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功绩的过程中,固然有卫青、霍去病闪耀着无人可匹敌的光辉,但是,桑弘羊不可或缺。
作为汉武帝的金手指,他提出了工商富国的经济思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人。在桑弘羊看来,农业不是财富的唯一来源,而且,发展工商业还能带动农业发展,同时,国家应该积极介入工商业,实行统一调控,以此有效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从这一思想出发,桑弘羊制定了多项经济措施:由国家垄断盐、铁、酒的发卖,将暴利行业掌握在国家手中,因为垄断商业利润即等于创造了财富;平准均输,调节并促进了商品流通,解决国家各地资源短缺和过剩的问题,维稳市场价格,有效阻碍了地主阶级盘剥百姓,增加国家收入的同时打击豪强势力;对外贸易,但不是单纯地以货币的多少来衡量财富,桑弘羊看重的是能够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物品。
一方面,向国外输出本国过剩的资源,实行经济渗透,进而把握其经济命脉,从而在政治上化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通过贸易来掠夺外国的商品资源,既削弱了敌国,又能大大增加本国的商品供应。
以上种种经济措施都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财富,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为汉武帝取得文治武功的巨大成就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历史中地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可以说,在桑弘羊掌握国家财政大权期间,为汉武帝彻底解决了国库空虚的困难,有效支撑了汉武帝开疆拓土、打击匈奴、封禅天下的伟大功绩,通过经济大大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打击私商,抑制地方豪强和贵族子弟攫取财富,减少平民百姓生存压力,除了文景之治的积累,桑弘羊有效延长了汉武帝的统治,他的功绩不容忽视。因此,武帝晚年任命他为五大顾命大臣之一,嘱咐未来的汉昭帝要重视桑弘羊。
汉武帝去世之后,辅佐刘弗陵的五位顾命大臣分别是霍光、桑弘羊、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其中,金日磾第二年就去世了,丞相田千秋年岁已高,很少过问政务,所以朝中大权分落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人之手,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因为霍光是大司马大将军,军政大权尽在他手,地位高于其他辅政大臣。
新帝即位,首先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是否要继续坚持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方针。彼时,霍光以为,先帝时期,穷兵黩武,对外战争频繁,晚年大兴宫室,奢靡无度,耗费钱粮巨大,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应该修生养息,发展民生。但是桑弘羊主张继续坚持原有的政策,要积极进取,简单来说,霍光要求国家放松对工商业的管制,而桑弘羊依然坚持严格管控。
由此二人政见不合,开始相互为难,桑弘羊想凭借自己的功劳,为家中子弟谋取官职,霍光拒绝了,桑弘羊便勾结上官桀、燕王旦上疏弹劾霍光,最后不了了之,但也为自身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后来,上官桀与鄂邑长公主合谋,想假意宴请霍光,然后以伏兵杀之,再废了刘弗陵,立燕王旦为帝。但是被人告发,事情败露,霍光以雷霆手段粉碎此谋反阴谋,燕王旦与鄂邑长公主被迫自杀,上官桀父子被杀,已经七十四岁的桑弘羊与儿子也被牵连进来然后被处死。就这样,一代治国能臣最后死于政敌之手,难以安享晚年,结局让人唏嘘。
参考资料:
【《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