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名将关羽之死,估计多数人都会想到“大意失荆州”这句话。似乎荆州丢失的原因,全是因为关羽的疏忽大意。但也有人表示不服。 比如民国著名学者章太炎,他就认为关羽其实是死于诸葛亮的借刀杀人,历史学家方诗铭、朱子彦也同意这个观点。
那么,关羽先丢荆州、再被杀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要解开这个历史之谜,首先要先弄清楚五个问题:襄樊之战是谁发动的? 诸葛亮为何不派援兵? 刘备为何无动于衷?孙权为何要偷袭?关羽在战役中有哪些失误?
关羽(图片来自网络)
襄樊之战是谁发动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七月,关羽率领荆州主力步、水兵数万人大举进攻樊城、襄阳,襄樊之战爆发。
襄樊之战到底是谁发动的,是刘备还是关羽?对于这个十分关键的细节,史书却语焉不详。《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夺取汉中后,提拔魏延为都督,镇守汉中,对于关羽攻荆州只有一句话:“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於樊(城)”。《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录得更简单,只有区区十个字,“是岁,(关)羽率众攻曹仁於樊(城)”。
襄樊之战是刘备下的命令吗?建安二十四年五月,也就是襄樊之战爆发前两个月,曹刘汉中之战刚结束,刘备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眼下最让他关心的头等大事,是奏请汉献帝封自己为汉中王;而紧接着要做的事情,是给手下升官进爵,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效忠。在这样的喜庆气氛下,刘备发动一场大战的可能性不大。
襄樊之战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一向善于收买人心的左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手下的四员大将全部升职:关羽升为前将军, 张飞升为右将军, 马超升为左将军, 黄忠升为后将军。
但是关羽却并不高兴。作为最早追随刘备的心腹大将之一,关羽一直独挡一面。早前刘备袭杀车胄夺取徐州时,就让关羽独自守下邳,代行太守职责。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四郡,关羽升任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入川后,刘备又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关羽在刘备集团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关羽本人对此也颇为自负。
老将黄忠在定军山阵斩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了大功,刘备十分满意,准备提拔黄忠为后将军,和关羽、张飞、马超三人平起平坐。诸葛亮劝说刘备:“黄忠的名望和关羽、马超无法相比,马超和张飞亲眼见到黄忠立功,对此不会有意见,但远在千里之外的关羽知道后,恐怕难以接受”。刘备没有采纳。果然,刘备派出的使者将晋升情况告知关羽后,关羽发了脾气:“大丈夫终不与老兵(指黄忠)同列!”后来在使者的劝说下,关羽才接受了前将军的印绶。
黄忠斩夏侯渊(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推断,襄樊之战很可能是关羽独自发起的。关羽听说刚投降过来没几年的黄忠,因为在汉中之战中立功,就迅速获得了与自己平起平坐的资格,想通过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就对曹仁发动了攻势。
但是,有一点被关羽忽略了。发动这样一场大型战役,明显违背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制定的战略方针,此前对自己一直客客气气的诸葛亮,会帮自己吗?
诸葛亮为何不派援兵?
章太炎在《正葛》一文中,说诸葛亮借东吴之手杀了关羽,原因与萧何诱杀韩信类似,是担心刘备死后无人能够驾驭关羽,因此 “不惜以荆州全土假手于吴人,以殒关羽之命”。这个惊人的观点一出现,就引起了很大轰动。但是许多年后,章太炎又写了一篇《思葛》,修改了最初的看法,认为诸葛亮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去害死关羽。
事实上,诸葛亮并不是不想派援军,而是不能派援军,因为当时的诸葛亮手里并不掌握军权。
诸葛亮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刘备入川前,诸葛亮的职务只是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带兵协助刘备取川后,才晋升为军师将军、兼刘备官邸秘书长(左将军府事)。刘备进入成都后论功行赏,其中获得最高赏赐的有四个人,除了嫡系的诸葛亮、关羽、张飞三人外,还有一个刚加入刘备集团的新人——法正。
很多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刘备的首席军师是诸葛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正史中,刘备最器重的首席军师,或者叫总参谋长,并不是诸葛亮,而是这位法正。
法正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法正本来是刘璋的手下,奉命迎接刘备入川时被刘备一眼看中。法正虽然来得晚,但对刘备集团的贡献却很大。刘备的三块地盘——荆州、益州、汉中,其中有两块(益州、汉中)都是法正献计夺取的。因此刘备入川后,立刻提拔法正为扬威将军、兼蜀郡太守,相当于总参谋长兼首都市委书记,成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显赫人物。
法正、诸葛亮都是刘备的股肱之臣,刘备根据他们各自的长处,进行了不同的分工:法正的军事才能最突出,就让他负责指挥作战;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最突出,就让他主管后勤保障。刘备打汉中的时候,法正在前线运筹帷幄,诸葛亮在后方运送粮食和兵员,配合默契,这才虎口拔牙,从曹操手中硬是夺取了汉中。当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时,汉中之战已结束两个月,刘备和法正都已回到成都。这时如果想要向荆州派兵,只有刘备、或者法正下令才行。
那么,当关羽被吕蒙从背后偷袭时,刘备为何按兵不动呢?
刘备为何无动于衷?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先是围困曹仁,继而趁汉水暴涨,水淹赶来救援的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一时威震华夏,人生达到了巅峰。然而仅仅四个多月后,就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可惜一代英雄,就此黯然落幕。
此时,在刘备集团内部,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襄樊之战爆发后,无论关羽是进展顺利,还是身陷重围,刘备都保持了令人惊讶的沉默。翻遍《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既没有发现刘备对襄樊之战有任何表态和指示,也没有看到他向荆州战场派出一兵一卒。为什么会这样?
刘备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是刘备不知道襄樊前线的战况吗?不是。襄樊之战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开打,到次年一月关羽被俘结束,历时半年有余,在此期间公安、江陵等荆州重镇相继失守,连小舅子糜芳也投降了东吴。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大的变化,如果说刘备一点不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
况且,吕蒙偷袭公安、江陵得手后,陆逊也随后攻占了蜀国的边境城市宜都、枝江、夷陵、秭归,宜都太守樊友也逃回了成都。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樊友作为一个太守不可能不向上级汇报。刘备此时如果还装作不知道,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襄阳(图片来自网络)
是因为路途遥远,刘备来不及派出援兵吗?也不是。自古兵贵神速。228年,司马懿平定孟达叛乱时,一千二百里急行军只用了八天。而从蜀国边境城市白帝城调兵,到八百里外的襄樊前线,最快六天就可以到达。即使从二千里外的成都派出援军,最多半个月也能赶到襄阳城下。然而,关羽在前线打仗打了半年多,刘备居然连半个月的时间都抽不出来,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刘备根本就不想救关羽。
刘备怎么会对拜把子兄弟关羽见死不救呢?《三国志》的确说过刘、关、张刚结拜时“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但是不论在哪个朝代,随着身份、地位、环境的变化,人是会变的。现在刘备的身份是汉中王,早已不是当年卖草鞋的破落户了。两人的关系,也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兄弟关系变成了君臣关系。当关羽当着刘备使者的面大骂黄忠、拒绝接受任命时,已经摆明了是对刘备不满。使者回去向刘备汇报后,刘备会作何感想呢?
有一个细节,能够充分反映刘备对关羽的真实看法。关羽被杀后,刘备不但一滴眼泪没掉,而且也没给关羽上谥号。关羽后来获得的谥号“壮缪侯 ”,是刘禅继位后追封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正死后,刘备却一连哭了好几天,而且很快上了谥号“翼侯”。 谥号,就是盖棺定论。在古代,除了帝王之外,只有功勋卓著的大臣死后才有机会上谥号,能获得谥号意味着帝王对臣子一生功绩的肯定。但关羽毕生追随刘备,鞍前马后效劳三十多年,最后为国壮烈殉职,却没有获得法正那样的待遇,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明一点:刘备从内心里并不喜欢关羽。
水淹七军连环画(图片来自网络)
关羽是公认的一世虎臣,能力极其出众,资格又是最老,平素“善待卒伍”,但是“骄于士大夫”,而高官几乎都是士大夫阶层,因此关羽得罪的官员一定不会少。刘备本来对关羽就心存不满,身边又有这么多人说他坏话的,再想到自己死后儿子刘禅肯定驾驭不了关羽,刘备因此动了杀机是合乎情理的。刘备既然连跟随自己多年、且立有战功的养子刘封都能狠心赐死,还有谁不能杀的?刘邦敢下手杀了功高盖世的韩信,刘备为什么就不敢杀了名震华夏的关羽?
但是,刘备如果公开杀了拜把子兄弟,容易落下千古骂名,现在关羽深陷吴军重围之中,只要刘备按兵不动,关羽必死无疑。这样以来,刘备就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一则可以不用为关羽之死承担骂名,二则可以为以后出兵讨伐孙权找到借口。
历史无情地证明,在利益面前,所谓的兄弟之情、君臣之义,都是靠不住的。
孙权为何要偷袭荆州?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曾将关羽之死的首要原因归结为孙权违背盟约偷袭荆州。实际上,孙权不仅这次背后偷袭荆州做得不厚道,之前孙权还曾经明火执仗地抢过一次荆州。
在东汉末年,荆州的面积比今天的荆州市大几十倍,它包括了今天的湖北省、湖南省全境,以及河南省南部。荆州下辖七个郡,但在襄樊之战爆发前,关羽实际镇守的地方只有南郡、零陵、武陵三个郡。
关羽控制的荆州地盘曾经有五个郡,怎么少了两个郡呢?因为有两个郡被孙权用武力抢走了。赤壁大战后,荆州七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只占了一个郡(南阳郡),孙权占了两个郡(南郡、江夏郡),刘备夺取了南部的四个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后来刘备又看中了地理位置优越的南郡,就反复向孙权索要。鲁肃为了孙刘联盟的大局,就劝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这样刘备手里就控制了荆州五个郡。
赤壁之战(图片来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有一句歇后语叫“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刘备只向孙权“借”了一个南郡,并没有“借”整个荆州,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刘备借南郡——有借无还”。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从刘璋手里夺取益州后,孙权要求刘备连本带息归还荆州三个郡。刘备当然不干,就忽悠孙权说:“等我取了凉州,就把整个荆州都送给你”。孙权一听大怒,软的不行咱就来硬的,盘他!直接派吕蒙出兵攻占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一看孙权翻脸了,马上也增兵荆州,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这时,曹操乘机向汉中的张鲁发动进攻。刘备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不得不做出很大让步,与孙权约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划给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属刘备。这就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事件。
湘水划界图(图片来自网络)
孙权靠武力夺取半个荆州后,意味着诸葛亮、鲁肃极力倡导的孙刘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了。那么,孙权这下子满足了吗?没有。为什么还不满足?
因为荆州位于长江的上游,如果水军乘船顺流而下,将对长江中下游的孙吴政权构成致命威胁。因此,孙权集团一直对刘备集团控制的西半部荆州虎视眈眈,必欲夺之而后快。数十年后,王濬率领晋军水师灭吴,走的正是这条路线,“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因此,前哥不同意有些学者提出的“关羽辱骂孙权,才导致孙权偷袭荆州”的观点。即使关羽百般交好孙权,孙权为了自身的利益,依然会趁机夺取荆州。只不过,如果关羽没有辱骂孙权,可能不会被杀罢了。东吴夺取荆州,是其追求国家利益的必然结果,迟早会发生,和关羽辱骂孙权为“貉子”、拒绝孙权求婚没有必然联系。
历史再一次证明,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所谓的盟友也是靠不住的。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有哪些失误?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关羽对孙权偷袭的可能性估计不足,给了孙权可乘之机。
襄樊战役爆发后,起初关羽警惕性颇高,在大本营江陵等地留有重兵防范东吴。但是吕蒙为了麻痹关羽,假装回吴都建邺养病,让孙权派遣当时还没有名气的陆逊来接替自己,陆逊又给关羽写信灌了不少迷魂汤后,关羽中计,将后方主要兵力调往前线,导致后方防守空虚,为吕蒙偷袭成功埋下了伏笔。
败走麦城(图片来自网络)
二是关羽得知孙权要偷袭自己后,仍然犹豫不决,失去了破环孙权阴谋的最佳时机。
《三国志》记载得很清楚,关羽进攻襄樊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主动上书曹操 ,请求偷袭关羽。曹操想让关羽、孙权二虎相争,自己坐收渔利,就让曹仁用箭把孙权来信射到关羽营中,故意让关羽看到 ,“驿传(孙)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关)羽”。此时关羽已经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达到了人生巅峰,如能及时撤军回防,会保住现有的胜利成果。但是关羽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失去了破环孙权阴谋的最佳时机。
三是在回师夺取江陵途中,仍然派使者和吕蒙联系,导致军心丧失。
关羽被徐晃的援军打败后,得知大本营江陵、公安已落入吕蒙手中,进退失据,这才匆忙退军回救。途中,关羽多次派出使者谴责吕蒙违背盟约、不守道义。由于关羽士卒的家属都在江陵,吕蒙占据江陵后对这些家属非常优待,因此江陵城中秩序井然,人心稳定。关羽派来的使者到达后,吕蒙不仅不反感,反而领着使者和这些家属见面交流。关羽的士卒得知家属安然无恙后,丧失了斗志,纷纷逃散。至此,关羽的败局已无法挽回。
结语
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后,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葬于洛阳,孙权也以诸侯礼将关羽身躯葬于当阳,蜀汉在成都也为关羽建立衣冠冢。因此,民间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或称魂归山西)”。
名将关羽的被杀,固然有其自身的不足,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刘备的见死不救与孙权的背约偷袭。关羽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忠义之名流传千古,不失为一位有着真性情的人中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