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外地人怎么还那么多事儿,能找个北京的够不错的了,还挑什么啊。”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北京市中山公园的相亲角,一位替儿子找对象的北京大爷理直气壮地训斥一位刚刚拒绝了自己的姑娘。门当户对是相亲角的铁律。在详细列出的相亲条件里,户籍、收入、房产、学历等硬性条件被格外看重。
婚姻要有爱情基础,相爱的两个人才适合结婚。带有赤裸裸目的的相亲,甚至只看重硬性物质条件的“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或是“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俨然是把子女当成了商品进行交易。这显然与社会倡导的三观不一致,这也是引起广泛争议和招致批评、指责、嫌弃的主要原因。
但是从婚姻现实角度来说,这套“中国式相亲”价目表其实非常符合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的中国婚姻观——门当户对。即使在今天,很多有着传统思想的人依然坚持着门当户对的婚姻观。眼下在主流媒体热播的电视剧《我的1997》中就反映了这一点。男女主角高建国、李欣欣两人的母亲双双反对他们俩在一起谈恋爱,原因只有一个——门不当户不对。高建国是普通的大陆知识青年,李欣欣则是香港富豪家的千金大小姐。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其实,当今社会上诸多失败婚姻案例,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门当户对的婚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不是完全世俗。因为家庭背景相近的男女在三观、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更为接近,生活在一起会更容易。这些并不是简单靠后天努力、奋斗就可以完全改变的。相反,存在巨大落差的两个人在一起,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三观、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更容易产生和引发矛盾、冲突,婚姻之路不好走。
从深层次说,“中国式相亲鄙视链”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活层次下滑的担忧和焦虑。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门当户对或者找比自己条件好的配偶,这是避免生活水准波动的重要手段。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早就戳破了这一点:两个人结婚就是一次资产重组,两个北京土著结婚相当于两家上市公司合并。
诚然我们不能接受“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但也不必嫌弃这种世俗。我们仍然相信爱情的存在。“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父母的思想观念,处于适婚年龄的80后、90后青年人未必持相同观念。关键就看你本人在婚姻上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世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