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临终前为自己抱屈:“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
没错,说她是狐狸精,确实冤枉了她,包括芳官,也是以狐猩精的名义撵出去的,也是担了虚名。
但如果因此就说晴雯不该被撵,那就只能说明她至死都没有醒悟自己到底错在哪了。
在晴雯之死上,作者曹先生布了个很大的局,用来考验读者是否用心读原著。
要把这个局说清楚,还真不容易,容我慢慢道来。
先说抄检大观园,起因是绣春囊,因司棋而起,与表哥幽会遗失在山石后面,被傻大姐捡到,最终还是抄出了她。
这里反应了作者的因果观:虽然鸳鸯帮她瞒着,但瞒得过人瞒不过天,天意还是要让司棋的这段私情暴露。
这个因果观还体现在王善保家的身上。她积极参与抄检,向王夫人献计献策,结果不但挨了探春的巴掌,还挨了邢夫人的巴掌,并且把自己的外孙女送上了不归路。
然后,就是体现在晴雯身上的因果观,不过没有那么直接,属于蝴蝶效应式的因果,线拉得有点长。
晴雯的自食其果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平时为人过于张狂,得罪了婆子群体。
注意,是群体,不是一个两个。作者有三处体现。
先是王善保家的告状,单点晴雯,说得有鼻子有眼,不由得人不信:
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这个不识字的老婆子,倒是很会形容人,连脂批都说“活画出个晴雯来”,说明描述得很形象,是本人无疑,并没有添油加醋,只是用词粗俗了些。
然后是宝玉差一点听到了的婆子们的称愿之语:
阿弥陀佛!今日天睁了眼,把这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净些。
说明晴雯平时的表现犯了众怒,是大家的共识。
最后是墙倒众人推,知道晴雯要失势了,都来吐唾沫了:
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
不但把对晴雯的不满都说了出来,还带上了芳官和四儿。
可以说,芳官和四儿有自作孽的成分,但被撵却是受晴雯的牵连。
这是晴雯自食其果的第一个体现。
二是谎称宝玉被吓病,引发贾母查赌,才有了王夫人借故裁人。
王夫人突然发了雷霆之怒裁人,是受贾母查赌的影响。
贾母已经很久不管家事了,早已放权给了王夫人,王夫人又放权给了王熙凤。
本来相安无事,贾母也没打算插手再管,但晴雯为帮助宝玉躲过贾政查书,谎称宝玉被吓病,这件事性质太严重。
于是贾母出手了。
我们先来看贾母出手前的铺垫。
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不敢再隐,只得回明。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当下邢夫人并尤氏等都过来请安,凤姐及李纨姊妹等皆陪侍,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
贾母的这句话,其实是在问责:你们是怎么管理的?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事?
陪坐的人都“默然无所答”,因为她们实在无法作答,因为确实管理混乱,最后是探春出来说明了情况,提到有人开赌局,还有打斗的事情发生。
看看贾母是怎么回的?
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
这话就有些严厉了,探春也只得实话实说:
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且连日不自在,所以没回。只告诉了大嫂子和管事的人们,戒饬过几次,近日好些。"
这一路问下来,得出的结论就是管理者失职,虽然有发现,也有惩戒,但过于宽松了:“这事岂可轻恕”。
于是,贾母决定亲自出手。
这一出手,不但查出了“大头家三人,小头家八人,聚赌者通共二十多人”,而且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迎春的乳母。
乳母可比丫鬟的地位要高得多,因此大家都帮着求情,但贾母毫不手软,因为“要拿一个作伐,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正想抓一个有点脸面的人,杀鸡给猴看,以起到震慑的作用。
对这些人,贾母是如何处置的?
贾母便命将骰子牌一并烧毁,所有的钱入官分散与众人,将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入圊厕行内。
这处置不可谓不严厉,打板子,撵出去,而且永不录用。
对于迎春乳母来说,等于这辈子就完了,如果老公儿子不待见,只能去死了。
贾母的雷厉风行和雷霆手段,给王夫人敲了警钟,也让王夫人学到了。王善保家的话让她迫不及待地验视晴雯,一看,果然如此!
再加上王熙凤说的裁人,也让她心动。
如今若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烦恼,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
家里的财政确实出现了问题,到了需要裁员的时候,不能无故裁,那就找理由裁。
但是,王夫人也有自己的慈悲,觉得姑娘们的日子本来过得不算好,不好再裁她们的丫头,要裁只能裁自己的人。
如今我宁可省些,别委屈了他们。以后要省俭先从我来倒使的。
从自己来,还包括自己的儿子!
所以,怡红院首当其冲。
既要裁怡红院,又要找一个人作伐,晴雯就撞到了枪口上。还有谁比她更合适的呢?她可是犯众怒啊!
因此,王夫人对晴雯的处置最为严厉:
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虽说是严厉,但和迎春的乳母比起来,也不算过分。
对于同为“狐狸精”的芳官,王夫人的处置就宽松多了:
唤他干娘来领去,就赏他外头自寻个女婿去吧。把他的东西一概给他。
这其实算不上处置,和彩霞等年经大了放出去的丫头差不多。
为了体现王夫人的宽厚,在晴雯病死的同时,作者写了一笔芳官等戏子的归宿。
因为她们不愿意嫁人,吵着要出家,王夫人对她们生出了怜惜之情。
王夫人原是个好善的,先听彼等之语不肯听其自由者,因思芳官等不过皆系小儿女,一时不遂心,故有此意,但恐将来熬不得清净,反致获罪。
这正是过来人对孩子的怜惜,怕她们是一时冲动,将来后悔干出犯罪的事来。
芳官等人很坚定,一定要出家,王夫人“见他们意皆决断,知不可强了,反倒伤心可怜,忙命人取了些东西来赍赏了他们,又送了两个姑子些礼物”。
这算是送了这些戏子们最后一程,可谓仁至义尽了。
这便是作者把晴雯之死和芳官出家放在一起来写的原因:“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晴雯是自作孽,不可活,都是她自己种的因,必定要尝下因此而结的果。芳官虽然也有不可饶恕的错,但终归罪不至死,出家修行便可赎她的罪孽。
这就是作者布大局所体现的因果观: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哪怕代价有点高,那也是自己造成的。
晴雯为宝玉编造谎言时,可曾想过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
相关阅读:
《红楼梦》| 又怂又懒又败家,高起点的晴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红楼梦》| 面对王夫人,一向张狂的晴雯为何那么怂?
《红楼梦》| 在这个价值观上,贾母、宝钗、袭人竟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