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篇
本期专栏作者【董宏猷】
董宏猷
白壁斋,宏猷书房之谓也!借《大武汉》一角,设书话专栏一,清茶一,书友三五,品茗谈书,岂不乐乎?
开篇之时,东湖樱花正开,
谨捧碧水书香,就教于读者诸君也!
1940年6月28日下午6点40分,上海《中华日报》的社长穆时英下班后,乘黄包车经过三马路福建路195号附近时,突遭枪手狙击,右肩及右小腹各中一弹,倒在车上。后被送到医院,因子弹射中要害,失血过多,不治身亡。死的时候,年仅28岁。
1940年的上海,暗杀盛行。专门暗杀汉奸的“锄奸”组织十分活跃。十分蹊跷的是,案发当天,穆时英既没有乘坐日本人为他配备的凯迪拉克高级防弹轿车,也没有携带往日形影不离的两名保镖,而是选择了一个人独自乘坐黄包车回家。他的死,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悬案。
反映当年抗战期间上海地下组织活动的电视连续剧《伪装者》大热,饰演军统实则中共地下人员的胡歌和王凯也顿时大热。便想起了当年曾经红极一时的穆时英。想起了他扑朔迷离的死亡。
穆时英,原籍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另外两人,一位是刘呐鸥,后来也被暗杀。一位是施蛰存,一直活到了今天。
穆时英少年聪慧。读中学时,已表现出文学天赋。17岁时,考入光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即开始创作。18岁那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咱们的世界》,就崭露头角。当时《新文艺》的编辑施蛰存读了小说,曾说“使我非常惊异”,于是大力推举,不仅将穆时英的小说置于篇首,而且还向读者特别推荐,认为穆时英虽然是“一个生疏的名字”,但却是“一个能使一般徒然负着虚名的壳子的‘老大作家’羞愧的新作家”。
施蛰存对穆时英如此激赏,是因为穆时英的小说有了“新感觉派”的因子。而《新文艺》月刊正是当时“新感觉派”的大本营。1929年9月,施蛰存与刘呐鸥、戴望舒、徐霞村等一起,创办了《新文艺》月刊,大力张扬新感觉派的大旗。施蛰存是这个流派成绩最为显著、影响最大的作家。他是杭州人,早年在中学教书时,著有现实主义小说《江干集》、《娟子姑娘》、《上元灯》等。1929年9月,在他创办的《新文艺》上,发表了《鸠摩罗什》,才正式涉笔于新感觉派小说创作。《新文艺》仅出版一年,就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又使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陷于困顿之中。1932年5月,施蛰存应上海现代书局之聘,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他又以此为园地,或发表国内文学青年的作品,或介绍国外的詹姆斯·乔伊斯、福克纳、横光利一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从而使新感觉派的小说进入一个全盛时期。
新感觉派的另外一员大将,是刘呐鸥。他是台湾省台南县人。早年在日本东京青山学院攻读文学,深受川端康成的影响。在日本应庆大学毕业后回国,曾先后创办“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出版了许多进步书刊。他自己也译介过进步的社会科学书籍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集。1930年4月,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较多的采用现代派手法写的短篇小说集。他也是新感觉派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和积极实践者。
但是,自从穆时英崭露头角后,他的作品对新感觉派的发展具有突进性意义。1932年1月,穆时英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南北极》由上海现代书局推出,引起很大的反响。当时在上海的大街上,随意迈进一家书店,便会在书架上发现穆时英的小说《南北极》,经常有痴痴迷恋穆时英小说的读者给他来信,甚至有崇拜者专程从千里之外的南洋赶来敲他旧宅的大门。而那时候的穆时英,年仅20岁。
1933年,他出版了第二本小说集《公墓》,着意学习和运用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等人的现代派手法,转而描写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在这些小说中,穆时英聚焦上海的夜总会、咖啡馆、酒吧、电影院、跑马厅等娱乐场所,追踪狐步舞、爵士乐、模特儿、霓虹灯的节奏和色彩,开掘都市生活的现代性和都市人灵魂的喧哗和骚动,特别是把沉溺于都市享乐的摩登男女的情欲世界描绘得有声有色,刻画得栩栩如生。穆时英的小说因此而风靡一时。他与施蛰存、刘呐鸥一起,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
但是,新感觉派的联盟并没有维持多久。现在也没有搞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年轻有为的穆时英和刘呐鸥突然转向从政,而且,是在汪伪政权下从政,从而年纪轻轻,就丢了卿卿性命。
2000年3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上海特工站》一书,对这一内幕作了披露。
1939年5月初,汪精卫一伙群集上海,筹组伪政府。上海的报纸无不对汪破口大骂,尽情抨击。一天,李士群、丁默邨等开会,商讨对策。他们认为应该来个双管齐下:一是立即自己办报;一是打掉那些报纸,使它从此说不出话来。关于办报人选,他们选中了人称“鬼才”、当时在上海颇有名气的穆时英和刘呐鸥。
那时,穆时英正在香港。1939年3月,穆时英还与许地山、 戴望舒等一起,出席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香港分会成立大会。同年11月,离港返沪。召唤他的,是胡兰成,张爱玲当时的男人。1940年5月,穆时英主编《国民新闻》等汪伪报刊。哪知道到了6月,就在上海租界遇刺身亡。
1973年,香港《掌故》月刊10月号上发表了嵇康裔的文章:《邻笛山阳——悼念一位30年代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先生》。文章说,穆时英真正的身份,其实“是国民党中央党方的工作同志”,他是被军统误杀的。作者自称是穆时英在中统的上司,穆时英返沪任职于汪伪报界是他亲手安排的。如果嵇康裔的回忆属实的话,那么,穆时英真正的身份应该是重庆方面卧底的军统特工。穆时英被刺杀后,接下来的几天内,上海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亲重庆方面的报纸对此事却没有任何报道。这显然是极端反常的。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国民党自己的特务机关协调出了问题,发生了自己人暗杀自己人的丑闻,而避免家丑外扬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沉默。
穆时英民国时期的作品,我一直没有淘到。倒是在上海古籍书店,淘到一本小说集《黑牡丹》,署名为“穆时英等著”。精装本。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行。1934年10月20日初版。1935年10月30日再版。该书收录了10位作家的作品,穆时英排在第一,巴金,张天翼,施蛰存等作家的作品均排在其后。穆时英当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国民党的特务系统中,中统与军统历来不和。穆时英遭“军统”误杀,成为双重特务制下的牺牲者,应该是一悲剧。刘呐鸥被刺,已经有了电影;不知更富传奇色彩的穆时英,会不会有人为他拍一部电影呢?
—
文 | 董宏猷
图片 | 来自于网络
设计 | 王时青
校对 | 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