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武评三国”第1评】
罗贯中把曹操黑得好苦‖老家许昌
文‖杨森武
《三国演义》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作者罗贯中用他的生花妙笔,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写得精彩绝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类英雄人物!书成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千百年来,以三国为主题的曲艺、小说、戏剧和影视剧的创作及演出,长盛不衰!对《三国演义》的评论也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今将平时的读书笔记汇编出来,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上发表,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
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中,由于罗贯中的封建正统思想,在塑造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形象时,始终采取了“尊刘抑曹”手法,所选用的正史、野史的材料和进行艺术创作中,多有一些偏颇之处。
对于曹操,作者始终将他列为“奸雄”、“奸贼”和“国贼”。其实,按正史记载,在三国时期,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千百年来,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个“奸雄”形象,这应该归结于《三国演义》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
我们知道,想要黑一个人,光靠贬低和谩骂是起不了大作用的。如果用文学艺术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和细节去黑他,那是很吓人的。比如对秦始皇,后世黑了他几千年,都是通过文艺作品通过情节的刻画渲染来达到黑的目的。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真正的大英雄!周朝八百年,分封了那么多诸侯国,相互争斗,打来打去,形成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长时间的战乱,受苦的是老百姓。无论谁,都渴望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到了秦始皇时代,终于一统天下,整个中国,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统一。
文化的统一,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最大标志。就是到了元朝和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作为统治者,但国家还是中国,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华夏文化没有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后世应该感恩于秦始皇。
秦至二世而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后世都归结于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秦始皇在文学作品中被大黑了一把。如《焚书坑儒》之类的故事,使后世的读书人没有不恨秦始皇的;还有的大肆渲染吕不韦、赵姬和嫪毐的故事,大力丑化秦始皇;文学作品《孟姜女哭长城》,写的是青年男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实质上是在写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历史上的大人物被文学作品所抹黑和妖魔化的不少,如《隋唐演义》中的隋炀帝,《薛刚反唐》里的武则天,所编造的情节和细节很多都不堪入目。
黑大人物如此,黑小人物更容易。戏剧《秦香莲》,说的是状元陈世美抛弃前妻入赘皇家,后来杀妻灭子,被包公铡死的故事。这出戏家喻户晓,被演唱至今。
据考证地方志,剧中的陈世美,历史上确有其人,陈世美,钧州(今丹江口市)陈家庄人,其科考入得中后,入京为官,陈清正廉洁,为家乡百姓办过不少好事。
某年,有同窗来京找他,图谋一官半职,被陈拒绝。同窗怀恨在心,便编了这出《秦香莲》的戏剧。此剧上演后,深受观众欢迎。但在钧州上演时,引起了群众的公愤,把戏班子轰走了。
以上的举例,说明了文学作品对于历史的打扮,比史学更要厉害!对于曹操,作者要完成曹操“奸雄”形象的塑造,既要肯定曹操英雄的一面,也要写出曹操奸诈阴狠的一面,所以在用笔上就费了许多心思。
根据正史记载,曹操可谓英雄的一世。
曹操幼时,就处于良好的家教环境,曾祖父曹节,素以仁厚著称。一次,有乡邻丢失了一头猪,找到曹节说,你家有头猪,像是我家的。曹节并不争辩,任其将猪赶回。
不久,那头丢失的猪自己回了家,邻人大为惭愧,急忙将猪还给曹家,赔礼道歉不止。曹节却并不责备,一笑了之。其道德高尚,乡党皆敬服。
曹操祖父曹腾,少年时,品学皆优,被皇帝选入宫中陪太子读书。后为中常侍大长秋,在宫中三十年,举贤荐能,忠孝仁义,未尝有过失,被封为费亭侯。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继承了曹家很好的家风,对曹操管教很严。少年时的曹操,十分顽皮,喜好飞鹰走兽,游荡无度。叔父就告诉了曹腾。
曹操怕叔父告状,有一次在路上见了叔父,倒地作中风状。叔父忙去告诉曹腾。待见了儿子,却并未发现异常。以后叔父再去说曹操的不是,曹腾也不相信了,可见曹操少年时就很有心计。
因为有良好的家教,年轻的曹操才艺超群,出类拔萃。且武艺高强,能手舞画戟,跃墙跃壁。与敌战斗,能手剑数十人。平时爱学习,博览群书,酷爱兵法,收集了许多兵书,还给《孙子兵法》作注解,所作流传于世。二十岁时,举孝廉为官,管理一县的治安,设五色棒,不避豪强,执法如山。
黄巾军乱后,曹操官封济南相,一方大治。董卓乱政时,曹操散尽家财,招集义兵,和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三国演义》的开篇,曹操就是以一个英雄人物出场。罗贯中也是遵照了正史去描写他的。但作者在后来的描写中,只用了一个情节,便把曹操定格成了“奸雄”。
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写曹操行刺董卓未能成功,逃出京都,被陈宫捉了又放。陈宫弃官,与曹操一同出逃。书中是这样写道: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处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至此?”曹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身碎骨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吩咐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喂饱了马,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曹操。正是: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
这段情节的描写,曹操的阴狠、残忍、无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段文字不长,作者通过这段情节的描写,已将曹操的形象定论为董卓一类的奸臣。但这一情节,正史的记载并非如此,这是作者有选择性地根据《孙盛杂记》所说进行了艺术虚构。杂记只是说曹操过吕伯奢家,闻食器响,疑其杀己而杀数人。而《魏书》的记载是:
太祖疑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众宾客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凡写作小说者,都要选择最能突出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典型材料。罗贯中塑造曹操的奸雄形象,就选用了《孙盛杂记》里模棱两可的材料,而对正史材料却弃之不用,并且还根据野史资料,进行了艺术虚构,写曹操不但杀了吕伯奢一家,路上还杀了吕伯奢。
通过这段情节的描写,曹操在读者眼中,完全是个阴险狠毒,无仁无义的奸贼!
我读《三国演义》,一开始对曹操的印象非常好,如看了曹操献刀欲刺杀董卓,虎牢关激励关羽温酒斩华雄,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带兵追杀董卓等情节后,觉得曹操真是一位英雄人物。但看到曹操杀死吕伯奢一家的情节后,对曹操的印象立刻改变,心中很是憎恶。
再朝后面看,曹操的奸贼形象在脑中的印象更加深刻,以至于每看到曹操和刘备、孙权等诸侯打仗,都希望曹军败,对方胜。可见,文学的艺术力量真的是很厉害!想妖魔化一个英雄人物,通过文艺作品,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为了突出曹操的奸雄形象,罗贯中在描写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时,用了很多笔墨。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桓、灵二帝时,宦官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人心思乱,这才有了黄巾起义。起义军被镇压后,东汉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董卓之乱后,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汉献帝连立足之地也没有。
曹操立足河南以后,在许县一带兵民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强大了军事力量。随后,为了政治需要,将汉献帝迁都到了许县,建立了许都(今许昌市张潘镇,留有古城遗址),达到了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天下的政治目的。迎汉献帝都许,可以说是曹操的英明之举。
迁都之后,曹操对汉献帝礼敬有加,兴建了皇宫、景福殿、毓秀台,供献帝和遗老遗少们上朝、祭天、居住,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为后。
从前期看,曹操和汉献帝,应该是有着很好的合作。但献帝知道自己无兵无权,居于许都,不过是曹操利用的工具而已。内心不甘心做个傀儡,在遗老遗少的蛊惑下,秘密下诏给董承、马腾和刘备等人,企图清除曹操的势力,重新恢复皇权的统治。但这次情况和诛杀董卓时绝对不一样。
当时董卓进京时,朝廷还有一些军事实力,上层建筑的框架还在,董卓属于篡权乱政,人心不附,所以才被王允、吕布等诛杀。而在许都,汉献帝无兵无权,没有统治天下的政治基础和实力,实际上只是曹操请来的客人。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下诏要除去曹操,其实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面对这种阴谋,曹操要么丢权,要么流血,这才不得已杀了董承和马腾等人。罗贯中在书中大肆描写了曹操杀董卓,杀吉平的残忍和血腥,就是为了突出曹操奸雄和奸臣的形象。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为了权力之争的血腥和残忍,比曹操更甚者不胜枚举,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残忍地诛杀了哥哥李建成、李元吉和十个侄儿。后人并没有因此而说李世民是暴君、昏君。而曹操却永远地背上了奸臣的恶名。
尽管汉献帝把曹操视作了第二个董卓,但曹操一直到死,也没有对献帝采取过过激的行为,直到曹丕时,汉献帝最终禅位了名义上的皇位。
为了突出曹操的“奸雄”形象,作者从多方面进行描述和勾勒。如曹操杀华佗。虽然这一事件是历史的真实,但在情节上虚构的太多。首先,作者通过很多事例把华佗描写成神医,如医江东周泰,广陵陈登等。尤其是给关羽刮骨疗毒,更为神奇!
曹操患头痛病,请华佗医治。诊脉后,华佗说:“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腹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曹操听了大怒,说你这不是要杀我吗?立即将华佗下到狱中,拷问至死。
作者通过曹操误杀神医的情节,来说明曹操的狠毒。但因作者描写得过于夸张,读者看到的华佗不是神医而是庸医。
试想,以东汉末期的医疗条件,一无先进的医疗设备,二无任何消毒的措施,仅用一把利斧,将脑袋砍开,去取出所谓的风涎,就能根治脑疾?如果曹操真同意这样治病,那这一斧下去,当场就毙命!
据《华佗传》载:曹操患头痛病,将华佗请到许都,专门为他治病。每发病,华佗施以针灸,立时止痛。华佗在曹操身边时间久了,不想再待下去,便谎称家有良方,要回家去取。曹操准许了,谁知他一去不复返。
经多次传唤,他“持能厌食事”(《华佗传》),以妻子有病拒绝到许都。曹操便派人带了四十斛豆子去探视,说如果华妻真的有病,就宽限时日再来,把豆子送他家。如果是说谎,立即将他拿下。去了一看,华妻并没有生病,立即将华佗押到许都,打入狱中。
荀彧劝曹操说,华佗乃世之良医,理应放过。但曹操很是恼怒,不听劝阻。最后华佗死在狱中。华佗之死,是曹操的一大失误,后来他的爱子曹冲有病,他才也认识到这是个错误,非常后悔自己的过错。
罗贯中在书中写了这一情节,确实达到了贬曹的目的。
贬曹最为典型的描写是曹操杀管粮官王垕的故事,说的是曹操率兵攻打袁术时,粮食接济不及。
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曹操曰:“兵多粮少,当之如何?”曹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曹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曹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曹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曹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这一情节的描写,将曹操的阴险、狡诈、狠毒和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得入木三分!但真实的历史却大有出入。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载,当时曹军缺粮,曹操问管粮主事怎么办?主事说,用小斛分发。曹操说,好。这样一来,兵士都说丞相骗人。为稳定军心,曹操只好杀了主事,宣布了罪行,这才平息了众怒。
这段史料,说明了出主意的是主事,并非曹操,但曹操是主帅,负责任的还应该是曹操。作为统帅,只能舍车保帅,主事作了替罪羊。
曹操杀王垕,故事虽短小,但对曹操“奸雄”形象的塑造,起的作用却很大。和曹操杀吕伯奢、梦中杀侍奉者的情节一样,都是作者在有关历史资料、传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虚构和渲染,达到了对人物塑造的目的。
书中这一类的故事不少,确实是将曹操奸诈、狠毒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书中除了这些小故事之外,还穿插了一些直接骂曹的情节。如左慈以幻术戏弄、谩骂曹操,徐庶的母亲责骂曹操,祢衡杵杖骂曹操等,事例不胜枚举。
其中,祢衡谩骂曹操一节,后人还专门编写成戏剧《击鼓骂曹》。而曹操对于别人骂他,甚至是当面辱骂,却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一点也见不到奸贼的狠毒。
祢衡多次骂曹,曹操并没有责罚他。听说他《渔阳曲》击得非常好,便命他为鼓吏。当鼓吏的必须换服装,祢衡故意脱光衣服,赤裸裸地站在众人面前更衣,借机羞辱曹操。
曹操和他交谈,他口出狂言,把曹营的人贬得一无是处;后又杵着木棍,坐在军营前痛骂曹操。曹操虽然很生气,但并没有拿他咋样,只是把他遣送到荆州,最后终于因其狂傲被黄祖所杀。
因为《三国演义》的贬曹骂曹,以至于后来的小说、戏剧,曹操都是以白脸奸臣的形象出场,如《群英会》、《捉放曹》、《击鼓骂曹》、《白门楼》等,曹操“奸雄”和“奸贼”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难以改变。
这个形象的定格,除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认定外,主要还应归咎于《三国演义》对这个人物的塑造。
【作者简介】杨森武,湖北人,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就职许昌,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百里碑》,短篇小说集《口碑》、《戏神》等。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