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龙的谍战大剧《风筝》后半段建国后的内容遭删减的戏份很多,也难怪《风筝》建国后的内容是很“生猛”了些,故此被有关专家给和谐掉了。如果各位有幸看到未被和谐掉的送审版,那么你就会明白《风筝》的“诞生”之路为何如此艰难曲折犹如唐僧西天取经了。
如果各位有对《风筝》建国后内容觉得意犹未尽的朋友,鱼乐泉建议去看一部1995年播出的一部谍战剧鼻祖《无悔追踪》去看看。
有的读者一听,鱼乐泉你脑子没问题吧?让我们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太落后太过时了吧?鱼乐泉对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嗤之以鼻的。《诗经》几千年了照样散发着美轮美奂的艺术光芒,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离你远不远,咱们今天照样学习膜拜,文学艺术又不是新闻,只要是有艺术文学价值的任何年代的作品都值得学习欣赏。
《无悔追踪》恰恰是从1949年新中国建国伊始的28响的礼炮中拉开序幕,在以后的新中国经历一系列运动都有很好的交代,处在那个年代的人以及所处那个大环境下人与事都刻画的淋漓尽致。一幅幅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生活长卷惟妙惟肖的艺术重现在观众的面前。
不得不提《无悔追踪》的台词,《无悔追踪》的台词里掺杂了大量的老北京地方方言,令人觉得这部剧就像是一部真实可信的纪录片似的,加上各位演员生活化毫无表演痕迹的超高水平演绎,更令人觉得真实可信。只是美中不足的是鱼乐泉这离北京很近的北方人对剧中大量的老北京方言也不是全部知道,能明白个七七八八吧。如果是南方的观众看那基本就仿佛听到了一门“北京方言外语”。如果字幕里把老北京方言在括弧里解释一下大体意思就完美了。
看了《无悔追踪》,你再回过头来二刷或者三刷《风筝》,那么你就会对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一些列运动都基本了然于胸了,等你明白了时代背景,再去理解剧情内容就会理解的更为深刻。为什么咱们老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这么深奥,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有深刻的含义呢,那是咱们当代人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先不去了解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所致。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作家作品的内容与思想表达的方式迥异。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务必先去了解鲁迅先生写作那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与动机,那么那篇文章你就基本了解明白了鲁迅先生的所思所想了。
《风筝》后半段着重表达了新中国成立后那个时代对周志乾的个人影响,而《无悔追踪》则是所处那个年代里方方面面的关注,以肖大力派出所所长为代表的正方;还有以隐藏甚深潜伏已久的党国特工冯静波的反方。
虽然《无悔追踪》一直被誉为是谍战剧的鼻祖,但这“谍战剧鼻祖”的谍战氛围并不浓厚,20集的电视剧鱼乐泉看了快一半了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谍战情节,一切很平淡,平淡的就是家长里短犹如年代大剧。但是谍战的那条暗线一直暗流涌动,等待时机,积蓄力量,来一次冲天的爆发,完美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