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片《勐垅沙》故事梗概:1950年春,解放军某边防部队指挥员江洪奉命率工作组赴云南傣族地区勐垅沙开展工作。当地头人布亢受潜伏的女特务刀爱玲的挑唆,禁止傣族老乡接近工作组,使工作组的工作难以开展。面对这一形势,江洪要战士克服畏难情绪,深入群众,为群众做好事,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同时,江洪又带头到苦大仇深的梅恩家访问。 青年猎人勒亨受坏人挑拨,误以江洪为敌,企图杀害他,幸被梅恩的爷爷帕曼劝阻。刀爱玲又派人放火烧了勒亨的家,企图嫁祸于江洪,并煽动群众赶走工作组。 江洪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一方面带领战士帮助勒亨盖新房,一方面迫使布亢释放被关押的梅恩的丈夫帅恩,从而团结、争取了广大贫苦的傣民。刀爱玲并不死心,她乘傣乡粮食青黄不接之时,派人破坏了勐珑河大桥,切断了政府运粮的道路;还唆使布亢抬高粮价,并乘机挑起汉傣民族之间的矛盾。当阴谋败露后,她又企图挟持布亢逃往国外。江洪率战士和民兵逮捕了刀爱玲,救出了布亢。从此,傣乡人民开始走上新的生活道路。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编剧:洛水,导演王苹、袁先,主演:王心刚,何美萍,曹 樱,李迦庠
1959年6至7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本次会演的一大特点是改变了以往会演没有戏剧的局面,而且以话剧收获最大,参演剧目多达23个,遴选出来的优秀之作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活动,其中就有来自祖国边陲的国防文工团话剧队创作演出的三幕九场话剧《遥远的勐垅沙》。它以云南瑞丽边防部队民族工作队杨庆锁的先进事迹为素材,集体创作而成,着重表现1950年春天,我军歼灭大陆上最后一支蒋军残匪后,抽调优秀副指导员江洪成立民族工作组,在紧靠国界线附近的“勐垅沙”,为傣族人民彻底解放而展开的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话剧受到中央军委首长以及田汉等戏剧专家的一致赞扬,被指定在总政排演场向北京市民公演,并交由八一厂拍成电影。
八一厂对此很为重视,安排主力导演王苹和曾长期在部队从事话剧编导工作、刚调任八一厂的袁先共同执导该片。接受任务后,王苹首先赶赴云南,与作者洛水一起改编电影剧本。因对解放初期边境少数民族生活缺乏了解,王苹下了很大力气加以弥补,特意与作者到生活原型所在的西双版纳地区住了很长时间,仔细了解傣族人民翻身解放的历程,深入寨子、竹楼寻找剧中所表现的生活场景,与勤劳朴实的傣族民众倾心交谈。令她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傣族妇女过去不仅劳动强度比男人还大,受歧视与压迫也更比男人重,却一直忍辱负重从未想到过反抗,直到进入新社会地位才得以提高,因此她们由衷感激共产党,对前来拍电影的同志特别热情。王苹深深为之打动,剧中梅恩这个傣族青年妇女形象得到加强,与之有很大关系。
驾轻就熟更为用心
由于影片是从话剧而来,演员如何配置很为重要。通过试镜头看样片,王苹最后决定“基本保留、局部调整”,除江洪、刀爱玲改为八一厂的王心刚、曹樱扮演外,其他角色均由原舞台演出的国防文工团演员担任。
江洪、刀爱玲的角色之所以易人,是从话剧改编为电影后这两个人物戏份增加较大,兼及形象、演技等综合考虑的。王心刚能够顺应角色不同变化戏路,拥有外形英俊、内在刚强的“本色”,由他挑起《勐垅沙》中男主角、民族工作组组长江洪的重担最为恰当。曹樱出演刀爱玲,是因为她在不久之前曾在引起热烈争议的《五更寒》中饰演过“像无根的浮萍一样”的人物巧凤,透露出她具有创造错综复杂角色的潜力有关。而集狂妄、凶狠、阴险、妖艳于一身的美蒋特务刀爱玲,正是需要演员特出的能力。
对于担当其他角色的国防文工团的演员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参加拍电影,原已形成的舞台“套路”,在电影镜头前往往变成“忌讳”。王苹以极大耐心与细致,采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做法,帮助他们跳出影响甚深的原有表演“窠臼”。扮演剧中头人布亢儿子、大少爷帕戛的刘龙,15岁即考进苦干剧团当上演员,曾参加过《假凤虚凰》《国魂》等影片拍摄,有一定镜头表演经验,但在将所饰角色变成银幕形象的过程中,还是在王苹悉心指导下花了一番苦功。为了深入揭示其受美蒋反动宣传毒害很深、不惜自甘投靠为虎作伥的面目,王苹与刘龙一起确定了人物蛮横、霸道、愚蠢的基调,以此为纲设计内心动作,借助一系列有个性的行为加以表现。王苹还特地与化装师颜碧君商量,在造型设计上把刘龙的头发吹得高高、梳得亮亮,配以两撇小胡子,还给镶上四颗金牙,银幕效果的确很好。此举曾在拍摄外景所在地引起不小轰动,因傣族人以镶金牙为美,按当地风气镶金牙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是漂亮的标志,有的傣族小姑娘从小就开始省吃俭用,为的就是攒钱能镶上一颗金牙。周围群众纷纷传说来了一个漂亮有钱的拍电影小伙子,嘴里竟有四颗金牙,都好奇地跑来观看。每天摄制组到达拍摄场地,都有很多傣族群众早早等在那里,很多人还是从几百里以外专程赶来,为的就是想一睹“帕戛”的四颗金牙,嘴里还“利嘀嘀、利嘀嘀”(傣语“好漂亮”之意)叫个不停。其实这四颗金牙只是在昆明军区门诊部口腔科定制的一个牙套,表面模拟四颗金牙连在一起的样子。这“四颗金牙”很让刘龙“火”了一把,也给摄制工作平添了不少乐趣。
“绮丽抒情”备尝艰辛
《勐垅沙》公映以后,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普遍认为看过影片不仅增进了对兄弟民族的了解,而且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
早在为改编剧本前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体验生活之初,王苹就被号称“仙境一样”的傣家美丽景色迷住了:冲天翠竹和繁茂榕树交错挺立,清净而明澈的江水从坝间缓缓流过,妇女身裹筒裙和男人同在田野里劳动,远处传来寺院的阵阵钟声……她当时就决定以瑞丽为外景地,特意在改编剧本时加入一个傣族百姓聚会庆贺的场面;拍摄时安排一群傣族姑娘和小伙子围着篝火边歌边舞。为影片作曲的国防歌舞团杨非为此前往瑞丽勐秀乡采风,在汲取傣族民歌素材基础上精心创作了插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因其旋律优雅、委婉而广为流传。
西双版纳地区虽然景色优美,但因为那里“小动物”太多,经常“突然袭击” 摄制组酿成惊扰。因为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拍摄,为尊重当地群众生活习俗,摄制组自搭帐篷集中住宿。一天早晨起床时,有位女同志拉下晾在绳子上的毛巾准备洗脸,发现里面竟爬有大蜈蚣,当即发出一声尖叫,男同志赶紧冲过来相助将它打死。后来又听说蜈蚣是成对的,一条死了另一条定会来找,吓得她们第二天都不敢去碰毛巾。当地蚂蟥和蛇也很多,拍江洪下到水田里帮老乡拉犁的戏时,王心刚的腿上就叮满了蚂蟥,有时候它们还出现在帐篷里。后来向当地人请教,用香烟罐装水放在四个床角,防止那些小动物爬到床上去。摄制组进入原始森林里拍戏时还见过大蟒,有一次正赶上一条大蛇从这棵树窜到另一棵树,恰巧让最怕软动物的王苹看到,吓得不轻。另一次遇上一个特大野蜂巢,有二三十公分宽、一米多长,一个置景小伙子出于好奇,休息时找了一根长杆子去捅“马蜂窝”,结果引得野蜂倾巢而出,铺天盖地见人就蛰,把摄制组带去拍摄的马都给蛰得趴下去了;大家只好撤至山沟外面,野蜂又尾追过来,只好暂停拍摄返回驻地。
待到外景拍摄结束回到八一厂转入内景戏,北京很快进入寒冷冬季,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就是穿着棉大衣也冻得够呛,而剧中的环境与着穿却是四季如春,拍摄的艰苦和难度显而易见。其中有场表现工作组战士游泳过河去向刘政委报告情况的戏,还需演员在水里拍,而且又是夜景戏气温更低。实拍时摄制组特地做了细心安排,在现场搭了个大火塘,把火烧得旺旺的,又烧了一大锅酸辣汤。演员在下水前先喝口酒暖暖身子,水中一拍完马上扶到火塘前,大家帮助他们擦干身上的水穿上衣服,再喝一大碗酸辣汤驱寒。更让大家经受考验的是,当时正值自然灾害粮食不够吃,连八一厂院内的树叶都打得光光做窝窝头馅。虽然国防文工团按隶属昆明军区粮食标准是36斤,为和北京广大市民同甘共苦,演员们在京拍摄期间每人只发粮票28斤,除了上交8斤,还要响应号召节约粮食支援灾区人民,因吃不饱普遍体重下降,有的还出现浮肿现象。尽管如此全体人员情绪始终饱满,团结奋战坚持到圆满完成拍摄任务。
(摘自《大众电影》2009年第一期)
打开青春记忆 回首电影往事 了解更多老电影故事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