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家电视台同时在播出一部剧《李三枪》,如今已经播出了20多集。大概的情节是抗战时期发生在长沙周边的故事,一个富家少爷花钱买到了武泽县的县太爷,(这里请大家注意,少爷和县太爷只是男主诸多身份当中的其中两个)。因为武泽县里有矿,所以不能让县城有县太爷的存在,于是接二连三的开始了刺杀,一直杀到了李三枪这儿。(县城还在国军的统治之下,日本人为了抢夺矿产资源不去占领县城,而是要不惜余力的杀一个还没上任的县官?好奇怪。),
日本制定了一个所谓的武藏计划,主要内容就是要霸占武泽县的矿。这是剧里一个主要的矛盾冲突点,所有情节以此展开。
日本的刺杀小队先是来到长沙城,尾随李三枪进了一家臭豆腐店,日本人对着臭豆腐专注的看了一会儿,小队长突然非常严肃的说了一句;"这么臭吃了不会拉肚子吧?"
一个执行着刺杀任务杀手,面对目标不去刺杀还坐下来吃臭豆腐,竟然还能担心吃了臭豆腐会拉肚子……
这些我们可以忍受,毕竟人家日本只有纳豆,没有臭豆腐。撒点儿狗血不怪你。可是你竟然嫌狗血不过瘾,又放了一个雷。
众手下听完队长的话,突然就是意识到了什么,变得都非常紧张,仿佛拉肚子是一场灾难,于是齐刷刷的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铁盒,取出一个东西非常神秘的吞了下去。当时就让人感觉要集体自杀的节奏。没想到这时候镜头给了李三枪,李三枪用洞穿人生的眼神死死盯着这群日本人,然后大把的往自己面前的臭豆腐上撒辣椒面。
正当你一头雾水,茫然无措的时候,镜头又给了日本杀手,这时候你会大跌眼镜,那些杀手像是中了魔一样,学着李三枪的样子往臭豆腐上撒辣椒面儿……
接下来一阵枪战,不用说就是套路那种。手枪没有茶碗好使,辣椒面比子弹管用,甭管杀手再厉害,就是让你追不上,打不着,活活气死你……
无论到了了什么时候,配角总是忘不了用崇拜神态,萌萌的问主角一句。"你怎么发现他们是日本人?"
李三枪煞有介事的说:"因为他吃臭豆腐的时候每个人吃了一颗仁丹。"
额地娘唉,总算是明白了,刚才那几个日本人吞下的竟然是仁丹……。
李三枪媳妇王巧姑百分之百是套路出来的,不仅是一个地下党的交通员,而且还是一个百发百中,武功惊人的侠女,头一次亮相就潇洒自如的干掉了一队日本兵,然后又救了两个同志。
这时弟弟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刚才这弟弟还和李三枪一起在长沙的酒楼,瞬间就跑到了大山里。)然后弟弟傻傻的问"姐,这两个人是谁啊?"
王巧姑萌萌的说,"是咱家的两个远房亲戚啊。"
弟弟还是傻傻说;"两个远房亲戚?我咋不知道呢?"
猛然又象是明的了一样说,"呵。是你县大队的两个同志吧?"
王巧姑故作惊讶的说;"你是怎么知道?"
弟弟:"你说梦话的时候我听到了……"
经过一番半推半就,烂大街的套路之后,李三枪终于走在了上任的路上。当然,如果是一帆风顺就不是神剧了,又是几场撒狗血的撕杀,然后出现了一个抖包袱的情节,李三枪的委任状丢失了……
李三枪来到县城,可能怕是自己的身份得不到承认,找到一个裱糊匠做了一份假的委任状。在一个电话和电报同时存在的时代,还能有此想象力,真是服了。
委任状真本不出所料的落到了敌人手里,但是为了让剧情更狗血,敌方竟然让冒名顶替的人潜入长沙,找到李三枪的父亲,郑重其事的恳求:"老先生,过两天我要去武泽县,我们可不可以来张合影,带过去让你儿子看看,以解他相思之苦……"
冒名顶替的对手,拿着委任状和李老先生的合影,几乎没废吹灰之力就打败了李三枪。只能狼狈兮兮的逃出城县城,不过在逃出县城的时候,还没忘记带上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戏子。
在李三枪逃往长沙的路上,警察局长不顾一切的紧追不舍,按着他的话说,自己追的并不是李三枪,而是那个戏子。因为他对那个戏子早就情有独钟,所以不能让她有半点儿危险。
自然而然,在逃亡的路上戏子对李三枪心生情愫,和王巧姑上演着醋海生波。
这时候日本人也得到了情报,朝着武泽县城赶来,最后三方人马终于合情合理的在一处破庙遭遇。
戏子原来也是一个武林高手,耍着一柄宝剑,展示着舞台上的身段儿,十分搞好笑的就杀死了日本军官。
……
还有很多荒诞不经的情节没必要在这里一一展示,其实一路看下来,它根本就不一部戏,而是一场儿戏。
大家之所以对抗日雷剧深恶痛绝,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历史肆无忌惮玷污,伤害了无数烈士用鲜血捍卫出来的民族情感。
战争应该让人永远心存敬畏,自从二战以后,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把这场战争当成低俗笑料几乎没有,比如前苏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兄弟连》等等,都是对这场战争沉痛的反思。
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永远都是一道无法愈合的创口,因为那道创口流淌着几千万中国人的血液,
的确,现在的影视行业已经成了一个纯粹的娱乐行为,甚至还提出娱乐至死口号。在这个物化的时代里,你们这样做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理解和容忍。但是你们把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拿出了调侃,把无数人的血泪史变成儿戏,来博得一些浅薄笑声,这样就已经触破了这个民族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