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是金庸作品中被翻拍成影视剧次数最多的小说。
先是1960年由金庸参与编剧、峨眉影业出品的谢贤、南红版;接着,1976年香港佳视推出了第一部电视剧版本,由罗乐林、李通明主演;而后邵氏还制作了两部电影版,分别由傅声(1982,这版没有小龙女)以及张国荣、翁静晶领衔(1983,片名《杨过与小龙女》)。
与此同时,TVB也有刘德华、陈玉莲(1983)及古天乐、李若彤(1995)两个版本,都取得了成功。
当年为对抗刘版“入侵”,1984年,台湾中视也拍了一部,由孟飞、潘迎紫主演。再加上任贤齐、吴倩莲的台湾台视版(1998),李铭顺、范文芳的新加坡版(1998),黄晓明、刘亦菲主演的内地张纪中版(2006),陈晓、陈妍希主演的于正版(2014),以及2003年TVB和日本联合制作的第一部金庸小说动画,《神雕侠侣》总共有12个版本。
期间,刘德华还拍摄了电影《九一神雕侠侣》、《九二神雕侠侣》。孟飞、杨钧钧另有一部《神雕英雄》,不过只援引了名字,剧情好比电影《东成西就》、《东邪西毒》,与原著就毫不相干了。
当我们浏览豆瓣、时光网等重要的影评网站时,往往会发现,在以上版本中,得分占据翘楚的,还是古天乐与李若彤主演的1995版《神雕侠侣》(豆瓣8.9,时光网8.6,均远高于其他版本)。
1995版《神雕侠侣》海报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毕竟当年活跃于1990年代荧幕前的青少年观众们,现今已成了在互联网上踊跃发声的主力,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撇去先入为主的因素,不可否认,它仍是一部经典之作。
一、从原著说起
金庸于《大公报》任职期间,因在《新晚报》上连载《书剑恩仇录》、《香港商报》上连载《碧血剑》而声名鹊起,又以《射雕英雄传》引起满城轰动。后因政治立场关系,他离开《大公报》自立门户,与沈宝新一同创立了《明报》。
当时随《明报》创刊号一并连载的,便是《神雕侠侣》。可以说,这部作品伴随金庸先生度过了创业最艰难的时期,它对于作者而言,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
“金学”最知名的评论家之一陈墨老师,曾将《神雕侠侣》与《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列为“金庸四大名著”。这当然见仁见智,但他说《神雕侠侣》是一部纯粹的“言情之书”,却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神雕侠侣》以充满离愁别绪的《蝶恋花》词开篇,又以触景伤怀的《秋风词》收尾。期间一以贯之,处处情爱、种种虐恋。
小说开场是什么?是武三通思恋义女,道姑李莫愁心怀情郎。匪夷所思的不伦序曲,为全书埋下了与世俗相悖的引线。
之后杨过、郭芙、武氏兄弟、程英、陆无双等少年相逢,亦埋下了情爱纠葛的种子。紧接着,王重阳、林朝英“好事不谐”,霍都求婚难得,尹志平“寤寐思服”,杨龙怀春、表露心迹。
再后来,几番风雨、匆匆春去又归来,公孙止、柔儿、裘千尺孽缘情长,郭芙与耶律齐喜成佳偶,作者也让武氏兄弟和耶律燕、完颜萍进行粗放式配对,还有一灯、周伯通与瑛姑比邻而居、了却心事,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襄却为了心上人,误了终生。
除了言情,《神雕侠侣》还可以说是一部离经叛道的小说,它承接《射雕》而来,却摒弃当时梁羽生天山派“主角的后人还得是主角”的流行写法,虽然延续了《射雕》的设定,却全然是不同的套路与立意——主角杨过竟是反派杨康的儿子,而且他性情自卑又偏激、轻浮又孤傲,他离开桃花岛,叛出全真教,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娶自己的师父为妻,之后甚至一度徘徊在“反派”边缘。
那个从小读书时就被开除过的金庸,那个父亲被判刑的金庸,在塑造杨过这一形象时,在他身上投射了自己的遭遇与心境,使得这部作品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反叛者之书”。
二、影视改编的钥匙
《神雕侠侣》虽是武侠小说,但其实它的文戏远多于武戏,谈情说爱远远大过行侠仗义,选角的重要性也远远胜过布景、武指、服化道等,这也是古天乐版之所以经典的原因。
归根到底,《神雕侠侣》文本的外在格局并不大。
它不像《射雕英雄传》,从郭杨忠烈到全真七子、江南七怪、黑风双煞直至天下五绝,草蛇灰线、伏笔千里,重要角色层层递进,次第登场。
也不像《倚天屠龙记》讲述两代恩仇,祖辈父辈戏份占据了极大篇幅。更不像《天龙八部》视角繁复,一副悲壮雄浑的史诗气派。
它也没有《笑傲江湖》中的诸多门派纠缠、诸多市井风情。更不像《鹿鼎记》这部讽喻著作,历史人物如走马灯般粉墨上场,又匆匆退场(金庸所有的小说里,《鹿鼎记》的出场角色最多)。
总而言之,它非常纯粹,开头郭靖、黄蓉主角交棒之后,就基本以杨过和小龙女的视角交替叙事,整体架构、剧情设置的逻辑也很简单——不过是杨、龙二人的分分合合。
有人说,《神雕侠侣》明明不只是谈情说爱啊。诚然,它还有《射雕英雄传》响奏襄阳的余音,但不过是薄暮夕照,郭大侠夫妇殉国的苍凉意象,被隐藏在《神雕侠侣》至《倚天屠龙记》消失的百年之中。
它深入勾画人性本源的情感,不用承载历史的厚度。叙事的地理重心,也不用像《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那般诉以家国,既要驰骋塞外荒漠,又要浮槎河汉远洋,闭上眼睛,你就可以想到那些标志性的场景——终南山、绝情谷、襄阳,最多,再加个风陵渡,屈指可数。所以,即便是在环境逼仄的香港,对于95版《神雕侠侣》而言,也丝毫说不上有什么先天的短板。
改编《神雕侠侣》的钥匙在于抓准扮演几个梯队的演员:第一梯队的主角杨过、小龙女、郭襄;第二梯队的郭靖、黄蓉、李莫愁;第三梯队“一见杨过误终生”的众女配: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芙;再往后,老五绝、金轮法王、公孙止、裘千尺、尹志平、赵志敬、耶律齐、武氏兄弟等等。
有些版本之所以评价不高甚至恶评如潮,诸如歌好颜不够的杨过、黑衣小龙女、包子脸小龙女等,都是在第一梯队的选角上落了下风。
三、缔造95版神话
回到95版《神雕侠侣》,可以说,王牌监制李添胜在有限的投资资金里,把选角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他大胆启用新人担任主角,配角则以经典绿叶陪衬。
饰演郭靖的白彪浓眉大眼,一脸正气,曾在佳视版《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两度扮演郭靖。扮演黄蓉的魏秋桦更曾以《霍元甲》中的樱子火遍大江南北。米雪的妹妹严慧明(即雪梨)扮演李莫愁,这一角色以及后来《天龙八部》中她饰演的康敏,为其贴上了“狠辣”与“怨毒”的标签。
“金轮法王”的扮演者刘家辉,是上世纪80年代邵氏的王牌打星。而剧中饰演“五绝”的演员,则与张智霖版《射雕英雄传》(1994)一脉相承,刘丹饰演的洪七公、黎耀祥饰演的老顽童等在多部电视剧中频频出现。
而最重要的杨过一角,简直是为古天乐量身定做的。古天乐气质桀骜不驯,年少轻狂,坐过牢又浪子回头,经历是不是与杨过极为相似?至于相貌,“白古”时期的古天乐,可谓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剑眉入鬓,凤眼生威”,以至于多年来再多的古装小鲜肉也无法撼动其颜值地位。无数网友对着如今的“黑古”扼腕叹息,连某路人评价“白古”饰演的《圆月弯刀》中的丁鹏长相“平平无奇”,也成了火爆一时的段子。
仅从原著的外貌描写来看,小龙女清冷脱俗,却是不谙世事的少女模样,甚至偶见天真调皮的神态,其实2006版的刘亦菲扮相更为贴切——但那版受制于男主角的浮夸表现,使得这个情侣档失色不少(尽管2006版杨过尊重原著断了右臂)。李若彤的美貌确实与古天乐相得益彰,她的不食人间烟火,流露出的甜蜜与凄苦,都足以让人接受这个姑姑的形象。
1994年的港姐选美,贡献了郭襄与程英的扮演者,前者李绮红的表演至今都让人难忘。李绮红虽有着将近170cm的御姐个头,年龄也与古天乐相仿,却出落得明丽大方、娇憨活泼,活脱脱一个天真的邻家小妹妹。
扮演程英的张可颐获得了那一届港姐比赛的“最具演艺潜质奖”,2003年凭借《九五至尊》拿到了TVB视后,证实当时评委眼光不虚。程英戏份不多,却温婉可人,感性冷静,有刚有柔。
张可颐在采访中谈到了程英这一角色。
当年有多少人想掐死傅明宪饰演的刁蛮的郭芙?其实傅明宪为家学渊源的名门千金,夫妻傅奇、母亲石慧均是影坛耆宿。又有多少人知道陆无双的扮演者简佩筠毕业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公孙绿萼的扮演者苏玉华本就是香港舞台剧的红星……这些演员的资质表现,都远非如今的流量小生可以比拟。
傅明宪饰演的郭芙
可以说,95版《神雕侠侣》每个梯队角色的契合度,是平均水平极高的一部。珠玉在前,哪怕后来者如何花重金打磨,如何拍摄九寨沟实景,如何构建特效,也难以望其项背了。
剧情设置上,它不像任贤齐版被篡改得七零八落,也不像83版《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那样,添油加醋地增了些毫无意义的拖沓情节(83版50集、95版32集可见一斑),而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有时候镜头剪辑过于凌厉,甚至仓促得让观众不明所以。
当然 ,95版《神雕侠侣》的短板也有,台词浅白现代,“混账”“岂有此理”二词竟重复了数十次之多。
这一版还贡献了《神话情话》、《归去来》两首大热主题曲,但由于制作紧迫,它跟当时许多的电视剧一样,还是缺少正经的OST,经常会听到到处挪用的种种配乐,如宗次郎《故乡的原风景》、赵季平《西天取经路遥遥》等。
我说这版《神雕侠侣》缔造了神话,但其实它诞生之初反响并没有那么好。
金庸先生在各大访谈上倍加推崇刘德华、陈玉莲版本,起初香港媒体舆论也以刘版马首是瞻,而且当年,许多观众对由古天乐等新人出演颇不以为然,争议之哗然,如同今日的每一部翻拍剧。那时《神雕侠侣》在香港的收视率还排在《刑事侦缉档案》等剧的后面,远称不上“神话”二字。
直到引进大陆,它才真正引发火爆的反响、得获新生,并随着岁月的流逝越被更多人认可。
你看,《神雕侠侣》影视剧有这么多版本,偏爱哪个版本是一件很主观很私人的事,有些人容易陷入厚此薄彼的误区,以为认可一个版本就是否定另一个版本。其实花开并蒂本是常事,不管是备受追捧的刘德华、陈玉莲版,还是取得过收视佳绩的孟飞、潘迎紫版以及李铭顺、范文芳版,他们或许都是一些人心中最合适的杨过、小龙女。
时光固然自带滤镜效果,会以情怀替过去的作品加分。时间也是一张滤网,千帆过尽,总会有真正经典的作品,留待后人讨论、铭记。
作者言少,微信公众号“言少的江湖”(微信号:yanshaojiang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