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30年(gangju30nian)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万里长城永不倒
我了解“大侠”的概念,并不是从金庸武侠开始的,记忆中最早知道的大侠,其实是霍元甲,曾经为他英年早逝流泪伤心,第一次感受到英雄终有脆弱无力时。长大后,再次重温亚视1981年版的《大侠霍元甲》,晦暗的画面、老土的装束、一拳一脚的打斗,这个片子无处不烙印着岁月的痕迹,只是那个斯文英武又略带忧伤的霍元甲,他所代表的侠义不屈、抵御外辱的顽强精魂,伴着那首铿锵澎湃的《万里长城永不倒》,至今仍是响彻我内心最浑厚的民族强音。
黄元申版的霍元甲,穿着港式的开襟衫和黑色的布鞋,儒雅庄重中不乏潇洒飘逸,内敛文静中蕴涵万丈豪情,在略带坚强和不羁的眼神背后是掩不住的浩然正气。刚出场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文弱书生,终日吟诗弄文,意想不到是,他竟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其后破门出户、自成一派,创立精武门,成为一代宗师。霍元甲一步步的成长,都有坚实的足迹,迷踪拳刚柔并济,和大侠的性格一脉相承。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侠在情感上却懦弱迂腐,因为家族世仇,想爱不敢爱,误了两个深爱自己的女子。家中的妻子徒有正妻的虚名,却要默默忍受丈夫心系他人,甚至忍着伤痛为他和赵倩男牵线;而他的真爱赵倩男,为了他背弃父兄、遭人冷言白眼,与他远走他乡,却只得几日欢好,他便溘然长逝,留下一个遗腹子又如何,不过是捆绑住女人的枷锁,让她终生为这段情爱负债还债。
黄元申版的霍元甲,眉宇间的优柔,只在情感处展露无遗。而他对武术的见解,对门派融合的宽容,对民族大义的坚持,始终都是坚定不移的。
霍元甲和陈真的故事,是该片的一大亮点,陈真本是算计霍元甲而来,却为他的真诚侠义拜服,由心怀不轨的复仇弟子变成了赤胆忠心的精武传人。能驯化这样的徒弟,度化其成为如罗宾汉一般的侠士,霍元甲自然称得上“一代宗师”。
近几年热拍的《叶问》《一代宗师》,这种宗师的理念和内核,应该是脱胎于霍元甲,只是表现方式已与上世纪80年代的表达大有不同。但叶问与日本人比武,还是会让我想起霍元甲和俄国人比武的镜头,这种以一个侠士拯救苍生万物的概念,经历了30年仍然没有改变,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不变的精神寄托。
中国人总是将救亡图存、天下太平的美梦寄望在明君、清官、大侠的身上,以为他们是救世主,无论何种环境都可力挽狂澜、逆转时势,可世间哪有什么救世主,天地万物也不会因为一人一物而改变,只是人们依旧盼望这样天神般的人物出现,以为他以武力战胜了一个敌人,便可抵御千军万马、枪林弹雨,但原来这样的“武侠梦”并不现实,也终归不可能存在。
活生生的现实,《大侠霍元甲》早在30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大侠不能以一当百,他会软弱、会生病、会躲不过暗害、会猝然而亡。
但《大侠霍元甲》又不希望人们的美梦真正幻灭,于是有了陈真的出现,他比霍元甲更强劲威猛,他继续存活着、抗争着,为那些饱受“东亚病夫”屈辱的国人带来力量。
香港电视和电影一直在用他们的理解诠释何为“武侠精神”,万里长城永不倒,就是一个象征民族精神的语句,只是精神食粮永远没有饥饱的明确界限,有的人被物质撑得忘记了精神,有的人只盼着精神的满足填补物质的空白。但值得肯定的是,这部内地首部引进的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虽然如脱皮的古建筑一般,外观已不足和今日的高楼大厦相比,但内核却不失经典风范, 故事脉络清晰、出场人物之间环环相扣,全片布局有张有弛,打斗、复仇、冲突、情感都恰如其分,所表达的理念也是正气凛然,放到现在,只怕三角恋的戏份就能说20集,如此拍摄下来,英雄气短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