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哪个能救国?
年代大戏《乱世书香》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必将引发更多的争议。
《乱世书香》讲述了河北香木镇的书香传家徐门历经清末、民国、抗日等乱世侵扰,坚持文人风骨的故事,由吴秀波担当的男主角陆书白,身为徐门管家的儿子,却因天资聪颖从小过继到徐门,成人后又置家族婚约、财产继承于不顾,独自去北京寻找救国真理,肩扛国仇家恨,投笔从戎的传奇经历,半生的颠沛流离,尝尽人情冷暖,遍阅世事沧桑,却始终不改初衷,令人敬佩。
陆书白自称为“国士”,这一点从他在燕京大学课堂上的慷慨陈词可以感知,他以文人的血性为主题,列举了三代义士,包括古代智伯的门客豫让、自己的义父易水徐门第四代掌门徐简博,以及刚刚结识却在十分钟后血溅五步为国捐躯的无名卫士,从这里可以感知,他深知作为一个文人,于国之重要,但文人又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亡之中的命运,唯有挺起血肉之躯,才是救国正道。
这个观点战台烽是非常认可,尽管类似的争论常有之,就是文人究竟有用,还是无用?时代面前,人人有存在的价值,就如财宝,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一个人之于国家而言,同样如此,乱世出枭雄,盛世有大儒,即便是文人,在家国离乱之际,也不能仅凭口笔诛伐,来达到革命腐朽王朝、抵抗武力侵略的目的。
由吴秀波所饰演的陆书白,显然也在纷扰中看到了这些道理。正如他要从徐门出走时刻所说:“易水徐门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它却是中国封建的缩影!……中国现在还在两千年封建专制的阴影里,我是读书人,我要打碎它!”,但这个打破,确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崇文传道,他确实在努力的打破旧有的思维,打破文、武的界限,剧中吴秀波的一段深情告白,正义凛然,使命感十足:
“我看见了燕大的读书人,他们跟我不一样,我看见了军阀,我看见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开枪杀那些爱国的学生,我看见了真正有理想、有热血的人,我看见枪,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我自己,香木镇上的陆书白,不是真正的陆书白!”这对于传统文人而言,是觉醒的一刻,对于整个中国而言,也是燎原的星火,历史的更迭,战场的厮杀,几乎每一次都是在热血与争斗中,推到而重建,但见文人化身勇士,却少见武将缴械从文,一定的历史时刻,血性不可少,牺牲不可无。
陆书白,便是践行由崇文到宣武的进阶之路,他从书卷气十足的文人风范,到飒爽的英武特工,便是最具说服力的“以身说法”,当年看似弱不禁风的书生,在生存与时代的历练中,渐渐成长为魅力四射的大叔,这不仅仅是自我的突破,更是那个时代所赋予社会人的职能转变。时代在变,一切都在变,谁能想到自隋开启的科举制度历经一千三百年传承,会在清末被废止?谁又能想到书香传家徐门最后成为侵华日军进行文化侵略的觊觎之地?
《乱世书香》便如一个缩影,将乱世中文化的传承,文人的接续,进行了极具现实性的剖析,吴秀波也在剧中由帅气小伙到胡须大叔,完成了一个角色近二十年的人生轨迹,人物年龄的岁月更迭,社会身份的转换,正反能量的对撞,由文及武的习性特征大挪移,对演员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可是波叔早已晋身戏骨级,演来驾轻就熟,生动自如,也似陆书白更真实的由荧屏到人心,剧中是热血义士,剧外是百变男神,皆是人生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