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出处天子
开播即大热、以中唐为历史背景原型的《与君歌》,让仇士良“出了名”。或者说,更多人去了解了仇士良。
仇士良是什么人?
仇士良字匡美,人不如其名(字)。从唐顺宗开始净身入宫,历经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六位皇帝。
在《与君歌》里,仇士良满头白发,权势熏天,作恶多端,可“挟君主以令群臣”。如此罪恶之人,应该会死的很惨,但结局不是很多人想看到的。
而提到宦官,一个历史上“不可思议”的小国,国主对阉宦有着特殊的“情感”。
引
历朝历代都有宦官。但宦官活跃程度之高,当属东汉、唐朝、明朝三大时期。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唐中后期宦权一度凌驾皇权,明朝更是有东西两厂。
虽然唐朝初期,宦官品阶最高四品,但随着皇帝对宦官的倚重,权力开始逐渐增大。
唐朝宦官势力的扶植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时期,在唐玄宗的培养下,宦官已经能够干预朝政。
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加强,以至于可以左右朝政,除掉皇帝,另立新君。
中国十大著名太监,唐朝占了两位,一位是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曾参与平定韦后之乱,爵位封到了齐国公,死时追赠追扬州大都督,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另一位是唐肃宗(唐玄宗长子)时的李辅国,唐朝第一个当宰相的宦官。
仇士良不在“十大”之列,但提到唐朝有名权宦,仇士良跑不掉。
“奇特”王国——南汉
说到宦官,有这样一个小国——南汉。从建国开始,历经位四君主:刘䶮、刘玢、刘晟、刘鋹。
南汉小国是唐朝覆灭后所建,都城兴王府(现广州)。
南汉的特别之处在于,想入朝为官,必须阉了自己。
在南汉国君看来,“群臣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唯宦者亲近可任。”,“凡群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元,或僧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
这种想法,和唐玄宗培植宦官的想法类似,唐玄宗觉得,自幼入宫,无依无靠的宦官更可靠、更忠心。
南汉的这种制度,并没有阻挡很多士子做官的念头,宁愿“自残”,也要扑向权力。
入宫为宦
仇士良净身入宫,伺候的不是别人,是东宫太子李纯。“近水楼台先得月”,能侍奉太子,就有机会得到太子的宠信。太子一旦顺利继位,离步步高升也就不远了。
仇士良
入宫能侍奉太子,恐怕与仇士良的父亲——左监门卫将军仇文晟脱不了关系。宦官靠近权力,唐中后期宦官为患,欲扩大家族势力,父母把子嗣送进宫中为宦不在少数。
仇士良和李纯年龄相仿,小李纯三岁,算得上是同龄人。同龄人之间更容易合得来,何况李纯为主,仇士良以李纯“马首是瞻”。
太子李纯
如果说初入宫廷,仇士良还“不太懂”宫廷险恶,但侍奉李纯的前几年,仇士良多少受到宫廷你争我夺的影响,学了些手段。
无权无势,想要生存、攀升,阿谀奉承在所难免。
唐宪宗李纯对仇士良的宠信,在某一事处理上的偏心可见一斑。
有一回,仇士良夜晚留宿敷水驿,和当时以才华出众而闻名的大诗人——御史元稹,因争住上房,两人发生矛盾。仇士良原本就理亏,又纵容手下将元稹打伤,于理于法都是仇士良不对。
元稹
大臣请求按旧法处理,但李纯没同意,反而给元稹安了个“轻树威,失宪臣体”的罪名将其贬谪。
看起来李纯是个不分青红皂白昏君?
那时候的李纯才三十来岁,励精图治,重用贤良,唐朝政治转向清明,开创了大唐“元和中兴”的局面。
唐宪宗李纯
虽然后期,服用丹药,导致脾性暴躁,政治能力下滑,那会的李纯还是能够明辨是非的,彼时为东宫太子李恒也很欣赏元稹,但李纯还是选择了偏袒仇士良。
那时候受到宠信的仇士良在李纯面前也是规规矩矩。
一朝天子一朝臣
唐宪宗李纯死后,仇士良又经历了穆宗、敬宗和文宗。穆宗敬宗的拥立、敬宗的死亡、文宗拥立,仇士良都不是主要参与者,也没有受到因皇帝生杀废立的大幅度波及。
但是文宗继位后,决定打压宦官势力,借宦官之力对抗宦官,即仇士良与王守澄的斗争。
仇士良
仇士良与王守澄不和。一来穆宗、文宗都是王守澄拥立,有拥戴之功,二来唐宪宗李纯之死也是王守澄所为。仇士良敌对王守澄也在情理之中。
原本仇王之争就是文宗的计划,以王守澄失败被毒杀而告终。
至于“甘露之变”,则是苦受制于阉奴已久的文宗对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的一次血腥政变。
仇士良
终究,文宗身边的人不够果敢,被仇士良取胜。仇士良大杀群臣,人人自危。文宗抑郁而终后,军权在握的仇士良扶植文宗五弟——颍王李炎为君。
站在仇士良的角度,扶植李炎也许并非正举,因为李炎和他两个哥哥敬宗、文宗不同,与另外两个皇位继承人选:太子李成美、八弟安王李溶不同。李炎擅长一定的权谋,性格上也更为果断。
仇士良不能完全控制李炎,甚至受制于李炎。李炎对仇士良也是明宠暗贬。即使是李炎真正较为宠信的宦官马元贽,李炎也能对其“敲山震虎”,让其不敢妄为,避免宦官与朝中大臣结党。
唐武宗李炎
不过到武宗李炎之时,仇士良已有六十左右的高龄。两人之间倒是很“微妙”,此时的仇士良不能把李炎怎么样,李炎也没有对仇士良怎么样,不过是迫使他解除军权而已(也许是念在当初的拥立之功,况且年事已高)。
仇士良没了军权,告老还乡。《新唐书·仇士良传》记载,仇士良致仕前对同党传授控制皇帝的经验:
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 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就是让皇帝玩物丧志。
仇士良
唐武宗会昌三年,仇士良卒于家中,终年63岁。李炎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会昌四年,“因被检举家藏武器,下诏削官爵,籍没其家”。
仇士良作恶二十来年,却恩礼不衰,活到了六十多岁的高龄,尽管死后抄家,也已经是后来了。“身前哪管身后事”,飘得几年是几年。
结
仇士良善于玩弄权术,但一物降一物,败在了李炎手上。相比于权宦难有好下场,罪大恶极的仇士良却落得个善终。
仇士良
这个“善终”也不是凭空而来,仇士良自身的权术和军权在握,让他撑过了一场又一场政变。等到他将李炎推上皇位时,已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纪。拥戴之功加上“半主动”放弃军权,让李炎最终没拿他怎样。
虽说死后不久,李炎先赠了官爵,又抄没家财,但倘若仇士良活到宣宗登基,恐怕是难逃被杀了。不过真到那时候,放纵一辈子,罪孽深重,活到了花甲,富贵权力大半生,被赐死也不为过。
可,仇士良寿终正寝。
参考资料:《新唐书》《阉宦兴衰》《唐史并不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