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讲述一个天才的故事,总有说不完的非凡经历,但讲述一个生前被人遗忘的人的故事,却总是寂寥无声。《贤治之春》是一部1996年由河森正治导演的动画作品,为纪念宫泽贤治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
国内很多读者或许对宫泽贤治不太熟悉,甚至听说过他名字的都不多。但在日本,宫泽贤治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诗人和童话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农业指导家和教育家。他生前出版过诗集《春与修罗》和童话集《花样翻新的饭店》,这些作品在他生前少人问津,直到他逝世后才引起文坛及社会的重视。
可以说,日本近现代很多艺术家都是读着宫泽贤治的童话长大的。比如宫崎骏就对贤治先生很是推崇,在《千与千寻》中参考了贤治先生在《银河铁道之夜》中描绘的场景;近现代童话作家安房直子也非常喜爱宫泽贤治的童话,并深受其作品的影响。
动画片《贤治之春》呈现的就是宫泽贤治先生以慈悲为怀、以苦行为人生使命、以知识为武器,在为民造福的过程中探索人生,实现自身价值的短暂一生。
一、为理想殉道的教师
宫泽贤治出生于一个贫瘠之地的望族,原本理应继承家业成为家族当铺的新主人,但他执着于诗歌创作和童话写作,跑去出版社为自己无人问津的作品争取出版。
寻求出版无果后,自幼因目睹农民悲惨生活而对劳动人民寄予无限同情的贤治,返回家乡担任乡村教师,同时自费出版自己的诗集,结果一本都没有卖出去。
在家乡看到农业的落后,贤治毅然辞去教师职务归隐田间,专研起农业技术。除了热爱文学之外,贤治还喜欢漫步于大自然之中采集矿植物及制作昆虫标本,对于哲学与佛学书籍也很热衷,这些都赋予贤治为人类生命奋斗的力量以及不断追求美丽事物意义的原动力。
他白天耕种,夜晚为农民上课,讲解农业知识、教英语、讲故事、举办音乐会,他把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生最后的五年间,终因辛劳过度,年仅37岁的宫泽贤治由于营养失调染上肺病后不幸早逝。
与梵高相同的是,宫泽贤治无人问津的文学作品在其死后却被奉为经典,在语文课本里与夏目漱石等文豪的大作并排存放,改编的影视作品不计其数,至今妇孺老少无人不念那首名诗《不怕风雨》。
不可否认宫泽贤治的作品价值,但对于他被捧上神坛、尽情褒奖的身后名,总给人一股无法言表的寂寥感。
一个人生前怎样生存,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死后就像电影拍摄出来之后不仅仅只属于导演的一样,在大批量的解读之下,宫泽贤治未必就是原来那个贤治。
好在《贤治之春》还原了 一个普通的宫泽贤治,同时又解读出了另一个耐人寻味的宫泽贤治。贤治的生前经历,看上去有点像一个富家子弟拥抱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情怀与理想,在尝到人间烟火之后又开始为理想自戕。
但宫泽贤治不同于太宰治、三岛由纪夫这些贵族虚无主义者,也不同于坂本龙马、近藤勇这些富农实业家,他不是时代的弄潮儿 ,也没有指点江山的野心,有的只是有限的写作才能、悲天悯人的愁绪,以及从未被世俗沾染的赤子之心。
二、童话背后的哲理美学
宫泽贤治短暂一生的苦闷,或许要归咎于他所处的时代——明治、大正、昭和频繁变更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样的时代注定要造就的是英雄,而不是归田的隐士。
又或许,要归咎于贤治高低不就的理想——不想被政治卷入时代纷争,在别人为乱世生活奔波时,他却在写铁路、森林原野和彩虹月亮,想象着像笔下的风又三郎那样披着斗篷纵身飞出窗外。
贤治不甘于做一个安静的隐士甚至一个普通的升斗小民,他想成就点什么,比如出版自己的诗集,天真地想在动荡的社会中开辟一片净土,但那本就如同若隐若现的星辰那般遥不可及,更别说让他人产生共鸣。
贤治的幻想世界异常美妙,可作品却无人问津,片中欢快的曲调却透露着难以名状的悲哀,强烈的反差将理想与现实、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渲染。
就像那位从幼时理想溃退至现实激流中的好友说的那样,“你是如此天真,就好像是走在云彩上面,理想主义的云彩。”被现实从云端拉扯下来的宫泽贤治,又想靠着黄天厚土脚踏实地,向农民传授科学的农业技术,他那超越常识的人生选择为亲友及当地农民所难以理解,无人赞许,更谈不上反响。
众人眼中所谓的宫泽贤治“吃新鲜的干净的微风,喝美丽的桃色的朝阳”的浪漫,残酷点讲,其实就是餐风饮露的另一种说法。宫泽贤治就是一个避世者,逃避当下,渴求纯真。这一特质让他在生存的那个年代显得格格不入。
但在动荡逐渐平复、个体压力剧增的社会中,这样的宫泽贤治是一个被需要的人,人们需要他的单纯精神引领, 需要他的诗歌和童话来化解生存压力带来的苦痛。
影片带着一丝怜悯回顾了宫泽贤治半生的缩影——童话诗人、教师、农业改革者等,但关于他的佛教信仰并未付诸过多描述。如同很多在现实中失意、借助信仰阐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人一样,宫泽贤治也将幸福和永恒寄托在了另一个世界中。
《贤治之春》依靠导演河森正治赋予的沁人心脾的动画视听语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宫泽贤治的哲学思想和精神世界。
他耗尽一生追求梦想和真理,一辈子活在自己的理想中,燃烧自己进行文学创作,并用行动去帮助他人。生前不被世人理解和所知,直到生命尽头,他都没有放弃对纯净心灵的向往,和对永恒生命的追求。这个扎根在大地上的人,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化为了文字,真正做到了瞬间即永恒。
影片中水粉、蜡笔、铅笔素描等各种形态、精彩绝伦的意象化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将宫泽贤治笔下各种幻想的诗意世界生动还原。而常常出现在贤治背后的大光晕、莲花图案的运用,以及三味弦、太鼓和琉球音域特色的民族音乐,都烘托出一股浓重的意境色彩。
三、对人类使命的永恒探索
动画片中最富有意味的,是将人都拟物变成猫,这倒不是在动画界以精通战斗机变形而人称“变形机甲之父”的河森正治的主观设定,而是因为猫是宫泽贤治童话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物之一。
动物拟人化是贤治常用的童话写作手法,尤其是用猫代替人,既可以讽刺社会现象,又可以表现自由想像的童话世界。所以《贤治之春》对“贤治猫”的塑造让宫泽贤治拥有了另一种生动亲切的形象,比如猫咪的一些动作、话毕后的那一声喵叫,这也是一部描写名人的电影中少见的闪光点。
平心而论,这部动画片的精细程度不敢恭维,想想它的导演是拍《变形金刚》的料,美术监督是宫崎骏在《魔女宅急便》中用过的大野广司,作画监督是押井守在《机动警察》等多部影片中爱用的岸田隆宏,可想而知,当单纯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相结合,产出的《贤治之春》会显得多么没有章法。
但是往往越没有章法的东西拍出来越带有一种天马行空的魅力,尤其是片尾冲破大地驰向银河的列车,让世界上多少银河铁道迷为之潸然泪下,谁又会去介意动画片不精美、人设不美形、火车画面不真实呢?
如果画面只是去讲述一个故事,就没有影像存在的意义了,抛弃了外形追求的物体、剥除解剖学束缚后的人物动画形象,却有另一份哲学的美感,这也是《贤治之春》很耐看的原因。
这样一个身受哲学思维和佛家思想影响的人,其一生都在躬身实践、济世救人,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贤治已然超越了自我的局限,从世界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使命和万物的意义,并穷其一生想要窥见宇宙的真相。
① 人对世界的第一个认知,是对外界的好奇与探索。
随处可见的金盏花,会在风中起舞,享受日光的沐浴;人的身体能感觉到温暖,是因为上百亿分子在体内狂欢;每一颗石头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声音,敲打它们,就能听到它们与大地的密语。
在别人眼里,贤治让人疑惑而不解,鲜花和石头怎会有喜路哀乐;在贤治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生命,神秘而美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只有对大自然充满爱的人,才能看见美。
② 人对世界的第二个认知,是对自我的观察与审视。
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一切均凭感觉行动,不爱追根溯源。少数人会以一个客观的眼光去思考自我,对这个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自我”进行观察、分析和评判。
父亲毫不客气的向贤治指出,他的书既没有人买也没有人能看懂。面对质疑,贤治立场坚定地表明自己的主张,并不是为了卖书挣钱才写作。他关注的是自己有没有向他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有没有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
③ 人对世界的第三个认知,就是思考自己与世界的联系。
贤治观察花儿,花儿也在看着贤治;贤治观察昆虫,昆虫也在看着贤治;贤治倾听石头,石头也在倾听着贤治的心声。
在彼此的观察与倾听中,意识产生了渗透,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辨“颤动的,是我,还是世界”,又或者我与世界并无分别?
片中挣脱地心引力、被释放的银河系,象征贤治打破常规、勇于探索的未来梦想蓝图;螺旋升腾、响彻云霄的铁道列车,则是对伟大生命的礼赞和对美好世界的呼唤。
在《贤治之春》这部动画里,贤治的爱好、性格、经历、思考,处处都彰显出一股与众不同的超然神性。“伟大”二字,宫泽贤治当之无愧。他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类的大爱,无时无刻不在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在“我”、“他人”与“世界”的思辨中不断地升华自己。
结语:
《贤治之春》的哲理美学与宫泽贤治不精美却幽远的人生价值配合得非常妥帖,恐怕连宫泽贤治本人都想象不到,像他这样一个独自行走乡间仰望星空的无名之人,在生命熄灭后,却照亮了芸芸众生灰暗的前景,尤其在一个时刻需要“灵魂”与“梦想”支持人生的时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