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笑飛雪
原乡-大陆之南,半岛湛江
人们对于原乡的感情总是复杂的,我的家乡在大陆最南端的的雷州半岛,一个几乎被所有旅行者无视的地方。当我走遍大 江南 北,长城内外,才顿觉 湛江 这个自我学生时代便很少回去的故乡,其实是个令人惊艳的国内旅行处女地。
摊开地图,在 中国大陆最南端有一个明显的突起,和 海南 岛隔海相望,那里便唤作雷州半岛。上学的时候便知道, 中国 三大半岛, 山东 半岛、辽东半岛和雷州半岛。北方那两大半岛均是人口流动频繁之地,也是旅行的热点地区,唯独这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似乎在合上地理书后便消失在人们记忆中了。雷州半岛便是 湛江 市,如果说起这是烧生蚝的发源地,也许一些资深老饕会焕然 大悟 ,原来是海鲜之都 湛江 。
当 海南 岛已经成为国人度假的首选地, 三亚 海口 的酒店建到令人发指,来自北方的游客数量已经远高于本地人时,与 海南 岛不过一海之隔,气候景观多有重合,同样被蔚蓝大海包围的雷州半岛却依然如旧,保持着它最初的模样。
这里是真正的“小清新”,极目所见,尽是淡蓝的天空,棉花糖般的白云,慢悠悠转动的风车,数不清种类的热带水果,水清沙幼的无人海滩或是开满仙人掌花的火山岩海岸。这里的空气质量常年高居全国前列,人们的步子也是慢悠悠,他们热情的微笑也面向每位来到这里的人。就像曹方的《南部小城》歌词歌词描写的一样。
这里除了有阳光海滩、吃不完的热带水果和海鲜,她还是闻一多笔下《七子之歌· 广州 湾》的主角,抗战爆发后,偏安一隅的 广州 湾在未受战火破及之前,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繁荣一时。由于这一段特殊的历史,老城区里留下众多百年前的法式老建筑,也是历史和建筑爱好者喜欢打卡的地方。
从南走到北,寻找那些我喜欢的地方
半岛美景
要全面介绍一座城市,似乎写一本书都不够,要从哪里开始?一直是我纠结的问题,当我来到 徐闻 角尾乡的灯楼角,看着 北部湾 与琼州海峡的 合水 线在这里交汇,我觉得故事应该从这里开始。
1.1 灯楼角灯塔,大陆南角的守望者
来 中国 大陆最南端,最好的方式是自驾车过来,这里偏僻没有班车到,仿佛天之涯,真正的海之角。
徐闻 的灯楼角,是让人又爱又忧的地方。有人推荐灯楼角,因为这里有最完好的珊瑚礁;不过也有很多人不推荐灯楼角,是为保护这片珊瑚礁。
灯楼角沿岸浅海一带,属于热带海区,气候环境条件适合珊瑚生长和珊瑚礁的发育,成为我国大陆架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区。这块位于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上的海角,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这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 盐田 ,在高处看就像是一块块彩色玻璃一样。 徐闻 ,从宋代开始便是国家盐场。要说这里是最有味道的地方,一点也不为过。原本柔和的海岸线突出,像一个尖角伸入海里,将琼州海峡与 北部湾 分开。这就是灯楼角。清朝年间 法国 人在灯楼角兴建了导航 灯塔 及一系列附属建筑。不过在民国年间被毁了。沿着海角是一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此刻正在悠悠海风中缓慢地转动着。这里还有银白的沙滩,玲珑的贝壳, 法国 人留下的房屋、水井遗址,并有挺拔的绿椰,葳蕤的木麻黄,婆娑的路兜勒,悦目的闲花野草。
联接“ 中国 大陆最南端”的标志塔是条沿着海边延伸的窄路,本地 黑山 羊在穿梭其间,好奇的望着我这个不知道何时闯入的客人。路两旁边长满开着黄花的仙人掌,随路弯曲蜿蜒。
也许很多人没见过仙人掌开花,但在热带海岸边,其实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常常在岩石缝中,就能见到那盛放的仙人掌花。说句题外话,平时大家吃到的火龙果,便是仙人掌科的果实, 湛江 更是有名的火龙果之乡。也许平时大家吃到的火龙果便是来自于美丽的雷州半岛。
解放 海南 岛时,这里是解放军横渡琼州海峡的首发港。现 灯塔 旁边仍保留着渡海作战指挥所,和 灯塔 一起见证着历史沧桑。
除了大陆最南端的特殊地理位置,这里还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离远处的沙滩就是 南海 与 北部湾 的 合水 线, 合水 线的意思是 北部湾 的海水往东流, 南海 的洋流向西涌,哪怕是同一风向,海浪的方向也是相反的,两股海浪迎面相激,在此相拥抱,时而激起朵朵浪花,时而形成十字形海浪,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最好是日落时分来到这里,夕阳把海面映照得金黄。而你可以什么都不做,静静地坐在沙滩上等着太阳慢慢沉入大海中去。
灯角楼不远处便是沿着海岸分布的风车长廊。一排连绵向远方的风力发电机是很多摄影师喜欢拍摄的元素。
海岸边高耸的风车发电机,当走到跟前,猛然发现,原来它们是如此的巨大。
在这里拍人像,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主题。
1.2 南极村艺术家部落,乡土情怀的结晶
在南极村,还有个很特别的地方不可错过。南极村的艺术家部落是我住过的最特别的民宿了,虽然没去之前,就看过一些关于这里的故事,但当我真正身临其间的时候,还是被震惊了。它是那种就为了住上它也值得计划一次旅行的民宿,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
当然,艺术品本身不一定是珠光宝气,或者价值昂贵的。但一定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这家特别的民宿可不是一般的豪华装修或者现在几乎滥大街的ins 北欧 风之类的。它那么独具特色地存在。
这里有一个 灯塔 图书馆,不知道灵感来源是不是位于不远处的灯楼角 灯塔 呢?登上楼顶,可以远眺海边的日落。
民宿的前台就在 灯塔 的底部,走进里面,顿时被这里的文艺气息所包围。晚上,主人还在这里用投影播些文艺影片。真的让我惊叹,在这胜似天涯海角般偏僻的小村,还有这么文艺的地方,过着如此文艺的生活。
这家民宿本来的主人就是几位艺术家,他们花了很多心思,收集了很多本地平常的物件,甚至是一些已经历经沧桑用坏了的东西,将它们变废宝,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力。废弃的旧船在这里可以变为桌子,也可以变成展示架,曾经在海中飘浮的浮标在坏损之后在这里变成吊在屋檐下的花盆,不需多说,也可以看到那些用来种花的花盆原本是大大小小的废瓦缸。连那花丛中用来装饰的旧摩托都是被废弃多时,连轮子都没有了的。连浴室里用来贴墙的都是一只只被人们吃完肉再来发挥余热的扇贝壳。在这里,它们都重新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灯塔 是由这里特有的珊瑚砌成的珊瑚屋, 徐闻 还有几处旧时留下来的珊瑚屋,我这次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特意再去找那些古老的珊瑚屋,对珊瑚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着导航去找找这些特色小屋哦。
这里每一间房间都与别不同,我住的这间是连君工作室,书房和睡房几乎一样大,里面有很多关于本地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藏书,还有不少艺术书籍,让我不禁深深陶醉其中。
穿过书房便进入温馨的卧室,鹅黄色调的墙面变得懒洋洋,只想好好地在这里呆上几天。
其实最有特色的是这里的浴室,一面浅蓝的墙面让人感觉如置身大海般清凉。
另一面用扇贝壳贴满墙面,旧瓦缸用来做洗手盆,连水龙头都别出心裁地用了一只大海螺。一下子把人拉回到这个美丽的小渔村来。
这里每一间房都是完全不同设计的,推开房门,仿佛整个房间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也许不奢华,但却很独特。
每次来到这里,住不同的房间,我都会有不同的惊喜。
1.3 小众秘境,角尾珊瑚礁保护区
在艺术家部落不远处便是角尾(国家级)珊瑚礁保护区,这里有一条向海中延伸出去的码头,一早一晚,这里是个拍照的好地方,这里没什么游客。可以拍些很有感觉的照片。
这里最美的时刻当然是傍晚了,漫天的火烧云是这里的日常。
在这里的人们,甚至都不用小船,一块大泡沫板一要竹篙便可以自由来去。
1.4 菠萝的海,徐徐而闻
说起最美的田园,人们大都会想起 罗平 的油菜花和 元阳 的梯田,又或者是 东川 的红土地。因为那崇山峻岭间辛劳的人们日夜劳作,驯服荒野,才有那得来不易的壮观和收获,然而在雷州半岛这片红土地,热带的界线从半岛北面穿过,使之成为 中国 大陆最大一块热带区域。阳光常年充沛,海风带来的雨水滋润着那集聚着数百年火山物质的肥沃土地,这里的农田似乎并不需要特意侍候,便可如热带雨林般疯长。 徐闻 曲界镇的万亩菠萝贴地而生,形成全世界最大的“菠萝的海”。
雷州半岛和 海南 岛火山岩是一个整体,合称雷琼火山群。火山玄武岩风化形成的砖红壤,是半岛地带性土壤,欲称红土或红泥,是优质土壤,最宜橡胶、菠萝、甘蔗、芒果、剑麻等热作以及水稻、花生、番薯等的生长。但凡火山口区域,都是著名的农田 ,曲界的“菠萝的海”便是一处典型。
广阔的田野阡陌乱,白云的影子撒落田间。风车悠然,不说还以为是在哪个 欧洲 小镇呢。
每年四五月间,正是菠萝上市的旺季,爱吃菠萝的人最适合在这个时间来到这片世界上最大的菠萝的海。
实际上,菠萝的海一年四季都适合游玩,这里空气清新,解目所及,都是田野间转动的风车,在此起彼伏的丘陵山野上随风而动,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在此展开。
其最佳观景点是在曲界田洋火山口北坡上。因地势的高低波浪起伏,像海浪一样,在海风吹拂下摇曳生姿,涌起阵阵菠浪。
这里的田地也并非一览无余,这个位于火山群遗址之上的无尽田园起伏如海浪。远远看见一棵孤树立于天地之间,那是农民种来遮荫乘凉的。更远处,有白色的大风车并排而立,徐徐转动。对于大部分见惯了规矩井田的人,这里的农田无疑是更雀跃地存在。
很多人来到这里,很容易想起夏日的 北海道 田野,无所谓景点,却处处可停留,处处可品味。不同之处在于, 北海道 的大部分田野,虽似温不经心,却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但 徐闻 的农田都还仅仅是农 民和 自然的作品,没有路牌,没有地标,没有攻略,目光所及,心之所动,便是最好的风景。
在纪录片《水果传》中,详细地介绍了这片菠萝的海洋,让很多人知道了 徐闻 的曲界是 中国 最大的菠萝产地,最优质的菠萝品种也是出自这里,但是菠萝迷们要如何到达这里?却是个难题。
这里甚至没什么班车能到,目前,要到达这片菠萝的海只能通过自驾前往,路线:湛徐高速徐城出口——207国道—— 木兰 大道——省道376线往曲界镇方向,按“菠萝的海”路标指引行驶,直到你见到无尽的菠萝地。
省道376线 县城——曲界镇——锦和镇路段,这一段可谓 中国 最美的热带田园风情路,沿路可以看到橡胶林,开着小白花的良姜园,绿油油的茶叶,随风摆动的香蕉林、色彩斑斓的菠萝园,还有起伏有致的田野中作点缀的一两棵孤树。这是我推荐的最佳游览路线。
3-5月是每年菠萝上市的旺季,这时整个菠萝田都将被堆积如山的菠萝填满,那穿梭 于田 间的大小货车、拖拉机、三轮车也是一道独特人文景观。不但是拍照的好时节,也可以大饱口福。当地菠萝极便宜,虽然茫茫田野四下无人,千万不要偷摘菠萝,以免给当地老实的老农留下不好的印象。
路遇菠萝的装货点,一辆辆运载菠萝的拖拉机开上高台,把斗上的菠萝卸到到一辆辆大货车上,运到全国各地去。
1.5 西海岸的日落,温情的片刻
我们来到乌石镇的天成台度假村的时候,正好是下午,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倒有点点失落,原本打算在这里拍摄 中国 最美的海上日落,少了云层的点缀,不免显得不那么完美。
清澈的海水陪伴着幼细的海沙,构成一个颇为舒适的海滩,海边的沙滩躺椅空无一人,不像那些被人潮占领的滨海浴场,这里自有一份悠闲。
雷州半岛的碧海银沙是海上与沙滩运动爱好者的天堂。天成台沙滩手球训练基地就曾经接待过国家女子沙滩手球队的封闭训练。
在这里,偶见一两对情侣漫步海滩,或者是一家数口在海滩捡贝壳。这里的人们总是慢悠悠的,仿佛时间在这里也会放缓。来到这里,我只想撬开一只椰青,慢慢吸着里面的椰汁,哼一首慢悠悠的歌,等着太阳慢慢落到大海的怀里…
带着小朋友在午后阳光照耀眼的海滩下玩耍,是件惬意的事。雷州半岛的沙滩,大都是幼细的 白沙 ,赤足走在沙滩上,那感觉就像在享受脚底按摩。
沙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是大海送给小孩子的玩具。
有两样东西,是小朋友天生喜欢又百玩不厌的,那就是沙和水。而在海边,可以一次性满足他们这两个愿望。
随着太阳渐渐西斜,海面变得波光粼粼,沙滩边的小树林变成黑色的剪影,整个感觉就像一幅版画。
日落时的光线让眼前的一切变得温暖,温情的一刻就这么呈现在我眼前。
海上的落日,整个世界渐渐从粉红变成橘红,是如此地唯美。
暮色渐浓,色温也从温暖的金黄渐渐变为冷调的暗蓝。海边的风景依然是那么浪漫。
1.6 北部湾渔港小镇,鲜活的一天
企水镇和乌石镇比邻而居,同样位于 北部湾 边上,和雷州半岛其它西海岸的小镇一样,除了有唯美的落日,新鲜的海鲜是必不可少的了。我足球队的队友老家便是企水的,我在这边小住了两天,也拍了一些人文及风光照。
清晨起来,推开向海的窗户,一艘艘渔船穿梭往来,好不繁忙。
男人们忙着整理渔网
女人们正一担一担地把渔船上的渔获抬到岸上整理。
分类整理好的鱼正等着被运往海鲜批发市场。
刚上岸的赖尿虾正被按个头分拣开来。
活蹦乱跳正欲往四处爬的赖尿虾布满了一地,如此鲜活的早上,我也是第一次见。
但生活在这里的鹅对这一切早就习以为常,吃饱主人喂给它们的小鱼小虾之后,就在海边懒洋洋地散步和整理自己的羽毛了。我想它们的生活也是惬意潇洒的。
企水镇的对面还有个无人小岛叫赤豆寮,那是个水清沙幼的小岛,原计划等下午退潮的时候上岛玩的。想不到后面就风云突变了。
明明刚刚还是艳 阳高 照,瞬间整个天地就外海吹来的乌云笼罩。倾盆大雨打乱了人们日常的节奏,只见 一只只小渔船纷纷回港避风。这样瞬间变成黑白的世界,我可不会用水墨画这样的词来形容。如果不是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夏季台风频发的土地,也许我还真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
随之被打乱的还有我们上赤豆寮岛玩的计划,这次来这里,就是因为朋友一直推荐这个还未被开发的小岛。看来登岛的愿望只有下一次才能实现了。
乌云掠过后,暴雨还在继续,但远方露出略带金黄的天空,明明还是白昼却像是傍晚一样。
瓢泼大雨下了一天,我们也只能在酒店呆呆地看着远方的海面一天,直到天色渐暗,夜幕即将降临,大雨才算停了下来。
看看外面的大海,小渔港又渐渐归于平静,渔港对面的无人小岛和避风港里的渔排在苍茫的暮色中渐渐显得朦胧。也许这未尽的旅行计划只能下次再续。
1.7 足荣村,有故事的小地方
离开雷州北上 湛江 市区之前,特地去了一个叫足荣村的地方,这是一条有故事的小村。
足荣村里的昌公书局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昌公书局曾是始建于1945年的私塾,地主的宅邸,解放后是一所乡村小学。
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变化,村小逐渐被废弃而杂草丛生,旧时的学堂成了牛羊的食堂。对于这种沦陷,一位名叫陈英昌的农民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他自掏腰包,利用攒下的儿女给的生活费,将它修整为一座乡村图书馆。
庭院深深,大红灯笼高高挂,时光仿佛在放下脚步,轻轻地向你诉说那过去的故事。
岁月斑驳了旧时光,红墙,绿植,承载着记忆的痕迹。
进入这家老宅,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天地。
书局共有六个房间可以看书,每个房间都布置用心,说不上摆设精致,但每一样物件都和本土相关,大都是本地旧时使用的旧物。拿上一本好书坐在书局,静静地坐在书局,世上的纷扰此刻都与你无关。
木质的桌子,斑驳的石灰墙甚至还露出老旧的红砖,显露出宅子本身的历尽沧桑。阳光穿过窗户的玻璃打在身上,这样的日子简单而安逸,一杯清茶,或一壶咖啡,在这里,可以看书,可以写东西,可以三五知己谈天说地,也是什么也不想,放空自己。生活的节奏放慢,日子都变得长了起来。
走出昌公书局,在村子里闲逛,村子没什么人,甚至一些看起来像是小店的地方,也没有开。
村里的老人对我这突然而来还拿着相机陌生人也感到好奇,她似乎要问我些什么,可惜我也听不懂雷州话。没错,一个 湛江 人听不懂雷州话,真的不必惊讶。本来 湛江 这个地方就自南向北分别分布着三种不同语系的方言,分别是属于闽南语系的雷州话、粤语、客家语系的涯话。但 湛江 人的族谱上都记载着先祖来自 福建 、 江西 甚至是中原。
曾作为某电影取景地的足荣小学,说不上有多么好看,但建筑风格却频具本地乡村特色,却也算是个闲逛一下,拍拍照不错的地方。
足荣村还有个茂德公大观园,就是做辣酱很有名的那个茂德公,也就是昌公的儿子。但我对些不太感兴趣,所以就没进去了。
1.8 那个曾经叫广州湾的地方
城市在一天天地变化,建筑是对过去最好的留影。 法国 著名作家雨果就曾经说过:“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建筑遗产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印记。如果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那么分布在 湛江 大地上的近代建筑,则是那高低不一的音符,仿佛一曲中西文化碰撞的交响乐。这些异域风格的建筑遗产,不但是 湛江 近代史的发展缩影,也是 中国 近代史的重要文物。
到 广州 看骑楼,到 开平 看碉楼,那么到 梅州 要看客家围屋,但是在 湛江 呢? 湛江 有什麽值得一看的,遍布赤坎区、霞山区的法式建筑。 法国 统治 广州 湾时期,西方建筑传入,这里出现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虽然由本地人施工,但由 法国 人设计,西风东渐,这些建筑具有显著的西式风格,西方的城市理念,深深地影响着租借地人民。只有走进当年的老街,抚摸当年那些满写沧桑的旧建筑,才让那段模糊的历史渐渐清晰起来。这些法式的建筑遗迹,如今成为了解 湛江 历史的珍贵“化石”。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广州 湾》的主角便是如今的 湛江 市。想要了解 湛江 被称为 广州 湾这段殖民史,位于海滨一路与 延安 路交界的这座 广州 湾 法国 公使署是必须参加的第一站。
延安 路,最初叫学堂街, 广州 湾 光复 后改为剑泉路,解放后更改为现名,法占时期, 广州 湾 法国 公使署、法军 广州 湾指挥部、维多尔天主教堂、东方汇理银行 广州 湾分行、霞山福音堂等具有特定社会功能的五大建筑物都在 延安 路上。
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肤浅的,应该说, 湛江 的城市雏形是从沦为 法国 租借地后才开始的。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为我们勾勒出 湛江 成长的轨迹。不同时期的建筑保存着城市的记忆,这些真实的历史影像给了后人无限的启示。
法国 公使署是当年 法国 在 广州 湾行政总公使办公机构所在地。这座坐西向东,面向海湾二层砖混结构建筑,整体风格为 法国 新古典主义装饰手法。基座处理成半地下室。正面入口为八字形露天石砌阶梯直上首层,显示出一种庄重至上的威严和气势。楼顶建一钟塔。窗檐为三角形 和平 拱形。南北两侧分别有露天石阶 通道 层。室外楼梯、窗台下、阳台、楼顶女儿墙等地方均用仿古 罗马 式瓶式栏杆作装饰。室内设置壁炉,由于 湛江 解放后此处曾被多个单位使用,内部布局已经改变,如今免费向群众开放参观。一楼偶尔有各种画展及关于 湛江 本地的一些书籍及名信片等售卖。
二楼很多 广州 湾时期的老照片展出。在这里,可以快速地了解 湛江 的前世今生,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还可以看到 湛江 旧时的样子。
公使署的二楼基本还原了当年的办公场景。
同样位于 延安 路的法军 广州 湾指挥部( 广州 湾警察署)旧址,被本地人叫作绿衣楼,因为当时殖民地警察身着绿衣而得名。 广州 湾法军指挥部( 广州 湾警察署)旧址大楼就座落在 法国 公使署的对面。虽然这个指挥部目前正在围敝翻修,但依稀可见警察署大楼外型庄重肃穆,富有西方传统国家司法建筑色彩。希望它重新对公众开放的时候,能为这座城市的记忆增添一点姿彩。
沿着 延安 路内进200米便是超过一百年历史的维多尔天主教堂,这座始建于1900年的哥特式教堂,当时属 罗马 教廷领导,它是 广州 湾出现的最早西洋建筑之一,也是最富表现力和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由于其高耸细长的双尖塔而成为地标式建筑,至今人们在浏览一些 广州 湾时期的老照片时,总爱以那直插云天的尖塔来辨认方位。
如今,教堂虽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仍风姿绰约,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依旧是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维多尔天主堂一对巍峨高耸双 尖石 塔,庄严肃穆,外观酷似 广州 石室圣心堂,双尖塔呈中轴对称,建筑内尖券肋架结构,别具一格
而红黄蓝绿彩色玻璃在阳光照射下则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宗教氛围,使礼拜者情不自禁地产生那种步入“天国”、与神交流的梦幻。
另外,维多尔教堂还是一个非常适合拍照的地方。
特别是在午后的柔和的阳光照耀下。
维多尔天主堂的人不多,可以慢慢在这里拍到满意为止。
维多尔天主堂对面有一间工商银行,它是东方汇理银行的旧址。1917年建成,1926年挂牌开业,是当时 广州 湾地区最早出现的银行。该建筑地上3层,地下1层,内墙宽阔,门前有高大装饰圆柱,楼体墙四角以花岗岩砌筑。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建筑。现址经过多次多次翻新,其内部已经跟当初大有不同。但是从外观细细端详,总体上还是保留了它原有的风格。虽然超过一百年历史,依然气势恢弘。路过不妨打个卡。
由于 广州 湾归属于 法国 安南( 越南 )总督管辖,因此当年 广州 湾居民将 法国 东方汇理银行 广州 湾分行发行的钱币称之为“安南纸”、“西贡纸”或“西币”,这种印有中文“东方汇理银行”的 越南 纸币,成为了 广州 湾的官方货币。
沿 延安 路继续向西行一百米,过逸仙路,便可见另一间教堂。这里便是霞山基督教福音堂。
这里原名“ 浸信会福音堂”,是 美国 基督教牧师时乐士于1925-1936所建,内设礼拜堂和幼稚园2室,厅侧有传道员居堂和浸礼池。副堂为幼稚园,总面积247平方米,高9米,堂内分礼拜堂,设浸礼池。听说这里曾经会养育弃婴,也许这就是福音。
这里平日大门紧闭,只有到了礼拜日才对公众开放。
从 延安 路往渔人码头这边走来到东堤路,一些 广州 湾时期的商铺和市场等旧建筑跃入眼帘,虽已经年久失修,甚至被改得有点面目全非,但依旧可以想像当年它们新开时的样子。
这些商铺是当年的商人许爱周的产业,这位当年 广州 湾数一数二的富豪为本地建设出力颇多,甚至他移居 香港 后仍然不断造福家乡。他的孙子便是娶了李嘉欣的许晋享,至今许氏家族仍然是 香港 颇有影响力的城中名人 。
1.9 岁月沉香 ,赤坎老街的前世今生
除了霞山的 延安 路,赤坎老街的老建筑也在诉说在旧日的故事。赤坎在清末时期是个很小的小渔村, 法国 强租 广州 湾初期的赤坎,只是很小的区域。1925年后,许爱周先生从 法国 人那里取得填海权,进行填海造地,填出了现在三民路骑楼街等大量商业用地,为整个城市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当年的 新城 ,如今变为老街,老街上的老建筑安静地看着这座城市的变迁,记载了这古商埠曾经的辉煌,见证了 广州 湾一个多世纪的沉浮。
湛江 老街的历史恐怕要从大通街这条 湛江 市区最古老的街道说起,200年前,大通街脚下还是一片汪洋,船只停靠在边上的码头。往来的货物就是从眼前的石阶由人工搬运登上大通街,分散给各个商号。
在城市建设中,这里并没有被维护如新,破败和斑驳却让它们更加真实。仿佛沿着古埠头的台阶走下去就会踏入旧时光的大门。
古埠区当年有10座码头。那些曾经器宇轩昂的踏跺式码头有些还保留布满青苔的青石板石阶,有些则铺上水泥如眼前这模样。偶有脚步匆匆而过的人,那只是只是他们回家的路。车水马龙,桨动船起的繁华都随着磨平棱角的台阶和长满青苔的渡口门楼老去了。
广州 湾商会旧址座落在古埠的脚下,其浅黄色的外墙,半圆拱门,扁弧拱形窗,窗台及女儿墙仿古 罗马 式宝瓶装饰,是一座 法国 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诸多西方建筑语言使人一眼就感受到它的异域风格。然而这外观散发着浓浓洋味的小楼里,内部装饰却又有着中式的符号。是赤坎当时最豪华的现代建筑。会馆顶层有一钟楼,不单为市民报时,还为过往赤坎海边的航船提供时刻。商会的存在,自然就是当年经济繁华的一种见证。站在路边,望着这座近来修葺一新的商会旧址,似乎听到了百年前海边的觥筹交错,似乎见到了掩映在椰林下的灯火辉煌,似乎体验到当年的车水马龙……
离 广州 湾商会会址几十米远,有个 湛江 早餐界的传奇——水井头油条。其实不单是油条,水井周边的几家小店卖着不同的 湛江 本地早餐,有海鲜汤、牛腩粉、簸箕炊、肠粉、炖汤、云吞等。别看似乎破破烂烂,其实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它是当年赫赫有名的 广州 湾 中国 国国货公司。 中国 国货公司的楼房隶属 广州 湾商会的物业,其每间商铺都用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诗句中的每一个字来编号。显示了当时 广州 湾商会建设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自尊心。
大家点了早餐,就坐在水井边吃,味道有多好,说不清。因为这时候,吃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环境,吃个早餐,可以在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旁、古井之上吃,显得特别与众不同,特别文艺。其实更多是一种情怀吧?这一份惬意,不单属于 湛江 人,更属于每一位慕名而来的外地人。提起 湛江 ,许多外地人的都知道水井头,如果有本地的朋友在,那更是没跑的了。一顿水井头早餐,吸引了各式各样的媒体来竞相采访,留住了每一位陌生游客的步伐,更勾起了在外游子的乡愁……由于旧城改造水井头油条已经搬走了,其它几家还在坚守,但说不定下次再来,就已经不是现在所见的样子了。
刚回到 湛江 ,当地一名博主听说我要来老街拍摄,他第一时间给我推荐这家位于民主路46号的明德艺术馆,它前身是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明德号”,是当时 广州 湾较大的银号。也被称为“明德钱庄”,这是一座具有 广州 湾时期建筑特色的古建筑。它的主人运用传统工艺按旧貌修缮成现在的样子。我来到的时候,他们正好要闭馆午休,真的是方方面面都体现出 湛江 这座休闲城市的特色。
“明德钱庄”为三层楼砖木结构,其设计中西合璧,在赤坎古埠文化中占一席之地。“明德钱庄”入选 湛江 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明德艺术馆的建成,也为赤坎古建筑修缮与活化利用提供了经验借鉴。眼前这个近三米长的双面木雕屏风是 广东 十大建筑名匠之一林进和力作,寓意“福禄寿”等。
木雕屏风后面陈列着岭 南特 色的趟栊门,趟栊门前还有明德号石狗,体重400公斤,体形硕壮,神态威武,为明清型制的写实手法雕刻石狗公。
艺术馆的二楼三楼的墙上挂满了 湛江 市本土知名画家阎大均的油画作品,老画家用它的画笔给大众再现了古埠的旧情往事,古街、古码头昔日的繁荣景象仿佛再现眼前。
很多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已经消失的遗址,在阎老师的笔下重现旧容,用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此次画展刻画了古商埠昔日的繁荣景象及前世今生,给大众再现了古埠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向人们诉说着古朴老街的旧情往事。
梁上这些木雕也非泛泛之辈的产品,它们都是 广东 省十大建筑名匠之一林进和木雕作品。
这里每一个物件都透露出沧桑的历史,它们都是近百年 湛江 的历史见证人。
从明德艺术馆的阳台往外眺望,赤坎老街区的现貌浮现在眼前。
参观完明德艺术馆,我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老街的另一家博物馆—— 广州 湾历史民俗馆。民俗馆是典型的岭南骑楼,分上下两层,圆拱形门廊加上蛋黄色外墙,让人仿佛回到昔日 广州 湾。此馆堪称袖珍馆,上下两层而已。每天免费对公众开放,但和刚才参观的明德艺术馆一样,中午是闭馆休息的。看来在 湛江 这座执带小城,午睡是必须的。
里头的展品来自民间收藏家,大都是清末民初时期文物,1898年-1945年 法国 租借地 广州 湾时期的生活器皿、商业器具和法军使用过的装备及娱乐设施等历史文物......。
一台设计精致、顶上有一匹奔腾骏马雕塑的西洋钟尚能清脆地整点报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原来这是 广州 湾时期的马牌西洋台钟,而今还走得很准呢!人世沧桑,这台钟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岁月了! 广州 湾开放较早,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尤其在抗战期间,大量中外人士涌入,当年的生活用品等很多都是中西结合、标新立异。
当年民间其它地方的照明主要还是用蜡烛和老豆油灯时, 广州 湾当地居民已普遍使用煤油灯了。这里所展示的就是 广州 湾当年所用的法、英、德、美等外国生产的各种煤油灯,还有一些跟风生产的国货。
这里还有专门展区介绍“法租借地 广州 湾的赌博、娼妓业”,甚至有实物的“鸦片床”,看了令人触目惊心,令人深省。
广州 湾曾经繁盛一时,馆内展出很多当时商号的各式商业牌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南京 、 上海 、 广州 、 香港 等港口城市相继沦陷, 中国 的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断,“ 广州 湾”由于是 法国 租界,于是,全国各地包括港澳的难民千里迢迢,如潮水般涌入。 广州 湾是当时 中国 唯一可以自由通商的对外港口,此外,“ 广州 湾”是 中国 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海上 通道 (与空中 通道 “驼峰航线”,陆上 通道 “滇缅公路”齐名),是战时 中国 军事物资和生活物资的重要补给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略的重要门户。所以馆内还有专门的区域介绍那些曾因战乱流落至此的名人。
“ 广州 湾”逃难的路上有许多著名人物。1941年,著名京剧家梅兰芳送15岁的四子葆琛,13岁五子葆珍逃出日寇占领的 香港 来到“ 广州 湾”。1942年6月,著名政治家、华裔女杰陈香梅(抗日时期 美国 空军援华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的夫人),与姊妹6人一起由 澳门 从陆路逃往“ 广州 湾”。陈香梅在自传的《一千个春天》、《青春岁月》等著作中,叙述了她逃亡“ 广州 湾”的生涯。
从香港 逃难而来的影剧界名流,如鼎鼎 大名 的薛觉先、谭兰卿、吴楚帆、马师曾、张瑛等一行人为了节省开支,不敢住旅店客栈,住进大德路二横巷一民居,二十多人平铺而挤躺睡一处。
1942年,著名粤剧界泰斗马师曾带着全家大小11人逃到“ 广州 湾”时已42岁,到埠后立即与欧阳俭、罗丽娟、红线女、梁冠南、马师曾、甘燕明等组成抗日剧团。马师曾当年回首往事,曾赋诗记述此段逃难 广州 湾的苦难历程:“银线络流莹,凭栏听雨声。可怜翠袖湿,风舞泪痕轻。”
著名科学家高士其,历尽艰辛到了“ 广州 湾”,深感“湾民”生活水深火热。解放后,高士其重游旧地,一踏上 湛江 故土写下了一首感怀诗:“上次到 湛江 颠沛流离,九死一生;今次到 湛江 ,当家作主,三生有幸。”
陈寅恪教授带领家眷也是从 香港 逃难到“ 广州 湾”,他的女儿陈流求在回忆录上陈述:“当年在西营上了码头,并在大排档吃上瓦钵蒸饭分外香,是逃亡路上第一次吃上热饭。”
著名剧作家夏衍曾在“ 广州 湾”近郊农村当私塾老师。著名岭南派大师高剑父、高其峰、 关山 月、赵少昂、杨善琛等人逃难到“ 广州 湾”,在“ 中国 大马路”(今九二一路)的大排档聚首庆幸逃离虎口,举杯洗尘。
著名书画家沈定庵的父亲书法家沈 华山 带着一家人逃到赤坎中兴路居住,后被飞机轰炸,家人多数罹难。劫后沈定庵回忆当年每每凄然泪下,他难忘“ 广州 湾”,将 湛江 视为第二故乡……
朋友,到 湛江 ,千万别忘了到 和平 路51号,在此读史。
广州 湾历史民俗馆隔壁的光裕堂是著名岭南画派宗师赵少昂题词的。
在民权路与民生路之间的 湛江 商粮食局赤坎分局,是一座建于上世纪在年代的五间联排式二层楼房,它独特的 罗马 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建筑南北两面分别以六根爱奥尼式柱构成廊,柱身有齿槽,环形柱础,柱头饰草叶纹,柱础饰一圈万字纹。二楼用六根爱奥尼式柱分间五阳台,阳台为混凝土通花护栏。类似这种倚柱形式在 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建筑中应用较多。
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前身是大众行,我也是问了好多本地老人才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许爱周旧居座落在赤坎民族路39号,由外国设计师设计,西式风格显著。建于1931年,三层砖混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大门设在民族路与 大同 路交汇的十字路口 西北 隅,弧形大门左右立两根红色水磨石 科林斯 式柱子。以东大门为中线,向左右两侧作折弯延伸。建筑规模宏大,装饰简洁而又富有变化。
临街一、二层窗户统一,为长方形,窗框灰批线条考究。通花栏杆式女儿墙简洁 大方 , 东北 面门口楼顶山墙立三支旗杆装饰。楼内设计合理,中部参照岭南传统民居的天井设计手法,设置小天井通风采光,四座楼梯及 通道 迂回曲折,贯通上下大小30多个厅房。楼梯扶手为绿色水磨石,曲线形图案的铁花栏杆显得精巧尊贵,整座建筑体现了屋主人的务实性与开放性。
许爱周先生的旧居曾是民国中央银行大楼、日占时期的日军宪兵司令部,解放后为 湛江 军分区,现在变成了赤坎古玩文化城。进入里面,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许爱周先生旧居对面是一间二层的小洋楼,店铺曾是中共南路特委的活动据点,当时为了形势需要,在此建立“长发庄”商号,表面上是做生意的店铺,实际是党组织接头地主和活动据点。
三有公司旧址在 和平 路,是一座中西结合的骑楼建筑,二层五间连壁式,原由六根方形砖柱构成的门廊相通,现已分间砌墙,大门居中,左右对称各两间,大门为拱券形,上塑浮雕作装饰。
三有公司是法殖民时期 广州 湾最大的公开经营鸦片的公司,前身是嘉惠庄,在 云南 、 广西 等地做走私土烟生意,后得到 法国 公使的支持,改名为三有公司,投资者一是地方势力派人物,他们操纵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大权;二是来自 越南 的股东,主要负责采办、走私烟土;三是 香港 的商人,负责在港澳及南洋一带销售和走私三有公司的外销熟烟膏。
适可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东南向 西北 ,为二层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是一 间中西合璧风格的洋楼式商位民居。它是 湛江 足球名宿王经国的旧居。王老走后, 他的后人希望将适可楼的一楼建成纪念馆,挖掘更多赤坎的历史,重现老街原来的美。
在老街的一角,有位老人摆着地摊现场制作棕榈锅刷,虽然我家已经不在 湛江 生活多年,但家里的锅刷永远是这种棕榈的,洗碗用的永远是水瓜囊。虽然时下塑料、海棉、不锈钢等各种机器生产的锅刷已经占领了大部分人家的厨房,但父母依然时常托人来买这种原生态的锅刷,对于他们来说,绿色环保、坚固耐用只是一方面,我想更多是这种乡土情怀吧。
赤坎老街中有一条特别甜蜜的街——幸福路,不单单是因为这个路名,而是整条街都在售卖菠萝蜜这种本地热带水果。这些菠萝蜜大都产自 徐闻 及 东海 岛等地,每天一车车的菠萝蜜被运到这里出售,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每只菠萝蜜都被涂上红蓝黄等不同颜色,想必是用以区分供应给哪一家商铺的货物。
菠萝蜜在 广东 被称为 大树 菠萝, 湛江 本地也叫木菠萝,是本地人最喜爱的水果之一。
木菠萝真是 全身都是宝,不但果肉可食,连核都可以煮熟来吃,甚至菠萝叶也是本地名小吃田艾籺的基本材料。田艾籺在本地通常叫木叶搭,这个木叶就是木菠萝的叶子。
建设旅店是 中山 一路与创业路交汇处的一座白色骑楼。外形颇为独特。在长方形窗间墙处,用宽窄不一的垂直线条处理,窗檐、女儿墙装饰简洁,纹饰精致。这座骑楼是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时改为现名是建设旅店的,最初建成时正值抗战胜利,所以老板张明西将它命名为胜利大酒店。当年国民政府邓光龙部队接收 广州 湾回归时便是入住此酒店,负责接收工作,可以说这是一座意义非凡的建筑。
中山 二路以前叫 法国 大马路,曾经也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承着新的商业中心层出不穷, 中山 二路传统商业街的影响力已经日落西山。沿路的一些老建筑也日渐破败,没了昔日的辉煌。
这座黄色的建筑曾经是 中南 百货公司,与附近的南华酒店、六国大酒店、 南京 路一式12间商铺构成一个十分豪华气派的建筑群。可是现在连其标志性的玻璃天幕都被砌墙封了起来,变得不伦不类。实在让慨叹不已。
南华大酒店一直是老赤坎人心目中的赤坎地标,南华的威水史至今仍在老街坊中津津乐道。由于城市中心的转移,南华大酒店风光不再,但酒店门前依然车水马龙,繁华非常,有 17条公交车线路由此经过,是赤坎重要的交通要道。如今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或许“南华”只是代表一个公交站牌,可在很多老赤坎人眼里,“南华”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当时,有“ 湛江 杜月笙”之称的陈学谈出 资兴 建南华大酒店,由赤坎建筑商兼设计师梁日新负责建造,光打木桩处理地基花了一年时间,1939年建成时楼高4层,呈梯型平面,总面积3466平方米,内有花园,典型南洋热带建筑风格。是粤西当时最高的现代建筑。气势宏伟,招牌由清末榜眼朱汝珍所题。是当时南路最大的酒店,在省港澳及 东南亚 也享有盛誉。
中山 二路上还有很多当年的老建筑,由于这里已经变成商业步行街,商户们巨大的招牌几乎把整座楼房都盖住,从外面看这些老建筑就仿佛好像管中窥豹.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由许爱周出 资兴 建的宝石大酒店也在 中山 二路上,一字排6间宽阔的二层楼房相连,骑楼阳台贯通,建筑追求华丽新颖,采用优质材料和精致工艺。外墙装饰中西合璧,庄重典雅,内有花园配套,是上世纪30年代初期,粤西最豪华的高级酒楼,在省内也是首屈一指的著名旅舍。它坐落在骑楼步行街,现代化的商标夹杂着,也不能掩盖它独特的气质。相信许爱周先生特别爱宝石这个名字,他创办的“ 顺昌 航业”公司经营 广州 湾到 香港 两地的航运业务,其第一艘客货轮即以“宝石号”命名。
在兴华路30号的“飞机楼”是陈明仁将军的旧居,现在已经建成纪念馆。由两栋两层楼高的小洋楼组成,由于从高处俯视平面造型犹如两架飞机而得名。
中华路有一幢带花园的别墅建筑叫宁园,因主人施光华祖籍 宁波 故取名“宁园”,六楼“宁园”二字为施光华本人所书。建筑设计是主人从 上海 请来的设计师,装修木匠也是 从 上海 请来的师傅。建筑外观简洁 大方 ,阳台宽趟。据说当时的建筑材料 大都由 越南 买进,整幛楼造价花了2万大洋。宁园还有另一个身份——解放 海南 岛幕后战略指挥所。
建于1939年的静 园,是很多人喜欢打卡的地方。静园进门为法式长廊,两边的窗子窄而高,窗子上部有一道优雅的弧线,主体建筑既有欧式建筑与岭南骑楼风格,又有南洋热带特色穹顶和 罗马 式窗楣,是典型的 广州 湾时期混合风格建筑。
静园后来由梁显强夫妇开设“现代照相馆”,1945年8月15日, 日本 人宣布投降崭民政府与 法国 政府签订《中法交收 广州 湾租地专约》,粤桂南区总司令邓龙光为代表接受日军投降在 广州 湾的签字。梁显强便是负责签降过程中的全部拍摄工作,后来他还出了一本《日军投降影集》,见证了一个民族的骄傲记忆。
湛江 老城曾经很辉煌,现实却很彷徨,老街上的建筑物一直在努力绽放着,等待有心人欣赏,有的花期己过自行凋零,有的给人为采摘,七零八落,有些甚至连残枝都没有留下。幸运保存至今的建筑物也大都蒙尘变得灰暗,偶有几间列为保护对象,也是形式大于实际。那些曾经优雅的法式建筑与沉稳秀丽的民中时期建筑,在风雨中自怜顾盼,在无奈中默默等待……
1.10 红树林,海岸的守护者
也许你不知道,拥有2023.6公里海岸线长度的 湛江 ,是 中国 最 长海 岸线地级市。海岸线的景观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火山岩、沙滩,还有广阔的滩涂。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南方的海上森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屏蔽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体——红树林。
不要以为红树林是红色的,其实它们是绿色的。这些红树植物身体内通常富念丹宁同但表皮剥落,树干在空气中氧化就会变成红褐色,因此得名。国内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是在 湛江 的高桥红树林保护区。但其实不一定要跑到保护区里去,在整个雷州半岛沿岸,都有着规模不一的红树林分布。
红树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为众多动物天然的庇护所,它是鸟类、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多毛类、蠕虫类、昆虫、以及共附生微生物的共同家园。
白鹭等水鸟更是最喜欢栖息在红树林里。那些南来北往的候鸟也以它作为迁徙 通道 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都会迎来数十万只长途奔波的候鸟在此停歇。每逢秋冬季节,来自全国的鸟类摄影爱好者都会齐聚 湛江 拍摄一些珍稀的品种。例如全球现存数量不超过100只的世界极危鸟种——黑嘴端凤头燕鸥,每年都会在雷州半岛的红树林区过冬。,没有人类的侵扰,取之不尽的小鱼小虾,对于它们来说这里就是一片海上桃花源。
一次偶然的机会,跟着城中的名人“蠔爷”去考察生蚝的生长环境。在城月河的入 海口 发现了这个世外 桃源 般的地方。
蜿蜒的城月河缓慢地注入雷州湾,蓊郁的红树林沿 着堤坝,绕着古渡伸向大海。宁静的半岛上分布着茂密的红树林、民居,飘浮在咸 淡水 交界的是一个个蚝排。显得无比自然,无比和谐。
正在用竹杆编织蚝排的渔民们告诉我,以前是以蚝桩种植的方式养蚝,现在以蚝排吊养,下面放泡沫让其浮在海面,在竹排下面以绳串起蚝壳放进海里为诱,等待其它成年蚝排卵依附而成 蚝群,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一个成年的大蚝要两三年时间才能长成,把蚝排拉到不同咸度的水域,让蚝摄取水中不同的微生物。显然,这分布着茂密红树林的河流入 海口 咸 淡水 交界处是最理想的地方。
雷州半岛的红树林,珍奇、秀美、独特、多样,是自然界赐给人类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惟愿这些远古来客继续在这片红土地的边缘生生不息。日渐增长的红树林湿地,就是雷州半岛最美的海岸线景 观。
食家的天堂
湛江美食
湛江 绝对是美食家的天堂,这里优越的纬度,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火山红土地造就了这里盛产各种热带亚热带水果,漫长的海岸线孕育着丰富的海产,成为 中国 海鲜之都。 湛江 人对于食物的制作可以说是两极的:大菜简做,小吃繁工。海鲜、鸡鹅鸭、猪羊等大菜都喜欢用简单的清蒸、白灼为主,而很多小吃却要整天整夜的准备,穷尽时间和心思方得那一小口的满足。
要说起人们对粤菜的印象,除了花样繁多,就是口味清淡了。而 湛江 可以算是粤菜系中口味最清淡的城市了,对于食物的处理也大多是最简单的白切、清蒸、白灼等。白切鸡、白斩鸭、白切 黑山 羊、白切猪手、白灼虾、白灼墨鱼、白灼东风螺、清蒸鲍鱼、清蒸各种鱼、清煮花蟹,这边连煲汤都和珠三角的老火汤不同,大都是各种海鲜直接下锅几分钟就滚出一锅清汤,下点 海盐 、葱花或芫荽便是这里的人们最家常的吃法。
湛江 有是几千年吃海鲜的历史,最初什么调料都没有,主要都是用水直接煮熟来吃,今天,各种调味料层出不穷,加工方式也越来越多花样,但饕客们还是觉得在船上用海水直接煮熟的海鲜才是最原汁原味、最鲜美、最好吃的。
小时候常常埋怨老妈子不会做菜,做什么菜都是这么简单处理,不像外面大厨那样煎、焖、炒、炸、炖。长大了才知道,原来鱼有鱼味,鸡有鸡味,猪肉有猪肉的味道,牛肉有牛肉的味道。却并不是哪里都能吃得到。也许是 湛江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保持良好的生态,总能产出好的食材,无论是海鲜、鸡鹅鸭、各样热带水果都是本地产出,离餐桌最近,新鲜、天然的食材才敢用最原始简单的烹饪方法,我那熟悉的味道也许就是这种返璞归真的天然食材的味道。这里新鲜的原生态食材给了 湛江 人这种大巧若拙的底气。 湛江 菜也有个缺点,因对材料原生态、新鲜程度要求极高,很多菜式走不出去,只能在本地吃。
要推荐几种 湛江 特色美食,实在难以取舍,因为单讲 湛江 的美食,本来写一本书也不嫌多。而且“好味道”本身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从不打算要说服谁,这种东西有多么美味,如何如何地好吃。同样一种食物,往往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纠结了好久,最终选了十样推荐美食,前五种是饭桌上的菜品,后五种更偏小吃。
2.1 天然杂鱼汤
湛江 很多人从外地回乡就是要喝一口杂鱼汤以解相思之苦,随着一口清汤咽下,喉咙发出一声长叹:“啊!”才一解思乡之情。杂鱼汤,通常本地叫鱼仔汤,因为的主材是当天刚捕的各种小海鱼。市场上有什么鱼就买什么鱼,品种很杂。但正是这种混杂的小鱼,天然、新鲜、不打氧,煮汤最为鲜美。
杂鱼汤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镬略煎香鱼仔,然后倒入沸水,移至砂煲略煮后加盐和葱段、芫荽等即成。这种做法鱼汤奶白,看起来像一锅牛奶一样。另一种不煎鱼,直接用砂煲煮水加入香油,水滚后放盐调好味再放鱼,鱼刚熟就关火,再加一点油然后把芫荽整条扔进去就大功告成。据说海上的渔民还有直接做海水煮的做法,不加油盐,更加鲜。可惜我未试过这么原生态的做法。
2.2 湛江鸡
正宗的 湛江 鸡是三黄鸡,鸡爪黄、鸡肉黄、鸡嘴黄,号称 广东 三 大名 鸡之首。都说在两广地区无鸡不成宴,在 湛江 逢传统节日 ,特别是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是从除夕到元宵节,每日一只白斩大阉鸡是必不可少的。
但 湛江 鸡绝不只有白切鸡一种做法,隔水蒸鸡、盐焗鸡、沙姜焗鸡、荷香鸡都颇具本地特色。但最有趣味的一定是窑鸡。 湛江 人也叫“打鸡瓮”。是用泥块砌成一个窑,用柴把窑烧红后,把碳灰扒出,把事先腌好的鸡用荷叶或锡纸包好放入窑中,然后推倒窑,利用炽热的泥块把鸡焗熟。同时间可以放入番薯、玉米等。这种做法从腌鸡、挖泥、砌窑、烧火、焗鸡,足够一班朋友忙碌大半天。已经不单一是道美食,更是一种娱乐和情怀。
2.3 清煮花蟹
湛江 人烹饪花蟹的手法很多,姜葱炒花蟹、鸡煲蟹等都很常见。但最能体现蟹的鲜味的做法就一定是清煮花蟹。
本地人过去捕抓回来的花蟹,多用红砂煲焗,煲底放两片姜或几条葱,把花蟹肚向天放入煲内,不放水,放少许本地花生油,慢火煮,闻到焦香味即可吃。清煮保持了蟹本身的鲜味,因此特别可口。吃花蟹有一样必不可少的配料——甜醋,就着甜醋吃蟹,不但增添了蟹的风味,还能杀菌,两者可谓是绝配。花蟹在每年夏秋两季最便宜,若逢大潮汐就更是 大丰 收,真是去 湛江 不得不尝的美味!
2.4 干煎海虾
养虾业界有名话:每十只对虾,就有七只来自 湛江 。从街头小吃炸虾饼,到最常见的白灼虾。虾可以说是 湛江 餐桌最常见的食材了。
但是对于巴掌大的深海野生大虾, 湛江 人一般会采用干煎的做法。首先挑去虾背的虾线,下镬慢火煎制,出镬前洒一点点酒提香。此时的大虾个大肉爽有嚼劲,虾味香浓而鲜甜,虾足稣脆松香,尤其虾头经过烹制后分解出色泽鲜艳的虾油,实在是人间美味。
2.5 沙姜炒八爪鱼
湛江 东海 岛产的八爪鱼,每年初春到夏末是主要产季,头小脚长,肉质味道非其它海域的可比。初加工时,放盐和淀粉揉搓及摔打,使其去潺液和收缩而变得结实、爽脆,再用清水漂洗去咸味,沙姜和八爪鱼在猛火逼炒至干香时,沙姜独有的异香,慢慢融入八爪鱼中,令人感受到满口奇香和浓郁复合的海鲜风味,可谓是 湛江 菜中的一绝。
2.6 碳烧生蚝
自从有人把带壳生蚝置于碳火之上烧烤后,宵夜时间,整个 湛江 大街小巷都飘着烧蚝的味道,继而蔓延至全国各地,丰富了国人的宵夜内容。在外地,都标榜着“ 湛江 烧蚝”以示正宗 。
犹记得十几年前,烧生蚝刚刚开始在 湛江 风靡的时候,一元一个是公价,现在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 湛江 人也不再一味追求廉价,而是在生蚝之上大作文章,我在蠔爷店里吃过他的各种生蚝手法的烹饪,让我惊叹原来这种曾经的街头小吃,还能如此多样化地升华。
2.7 牛杂
湛江 牛杂 以“杂”著称,你能叫得出和叫不出的部位都有,你想不到的部位也有,牛肠、牛肚、牛腰、牛筋、牛鞭这些司空惯的不在话下,令人浮想联翩的牛胸沟、牛欢喜也有 ,当然还有些很多人不好意思说出口或不敢吃的神秘部位,这是个增长年结构知识的过程,牛的神秘部位要打电话去预留。
湛江 牛杂会把牛的各部位煮过再秤给顾客,但作为食客,一定要有点基本知识,如牛腰这些娇嫩的部位刚熟即好,这个尺度完全靠自己把握,因为牛杂老板不会陪着你坐在炉边提醒你。和 广州 的牛杂煲不同, 湛江 的牛杂汤底更清,只是牛骨 汤加 点黄豆。关键调味是那一小碟老板秘制的面豉酱。
2.8 田艾籺
田艾籺又叫木叶搭,用糯米加粳米打成米粉,再在和粉的时候加入田艾棉,包上已经炒香的馅料,外面再包一层 大树 菠萝叶,然后入锅蒸至熟透,是一款极具 湛江 本地特色小吃。田艾籺有香馅和甜馅之分,香馅主要有花生、虾米、萝卜干、绿豆等品种;甜的主要是椰丝或芝麻糖,现在甚至有加入枣泥等新口味。
好吃的田艾籺其实是有诸多讲究的,首先馅料必须新鲜,其次粘米粉、糯米粉、艾棉的比例调得好的话,籺皮弹牙而不粘齿,吃再多也只胀不腻;连外面的菠萝叶都不能被其它叶子或者材料取代,少了它,自然少一分清香。是否真材实料,本地人一咬下去就知道。以前都是乡下逢年过节,邻居间一起制作的。现在菜市场都有得卖了。因工艺繁复,又承载着传统习俗,深受 湛江 人的喜爱,可称得上是 湛江 的小点之王。
2.9 簸箕炊
“簸箕炊”本来是庆祝早稻丰收做的一种小吃,将放磨成桨的米粉于簸箕当中上锅蒸煮,因而得名。待一层熟透后再逐渐添加,一般都有三层以上。待米粉全熟后,用小刀将其剐成格状,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与蒜蓉酱。入口细腻富有弹性,软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酱料,香浓而又不腻,那种味道绝对令人难以忘怀。
簸箕炊有两种吃法,简单的是将蒸好的簸箕炊切成小方块,撒上小芝麻或配蒜头、酱油、花生油直接食用 ;喜欢香口的朋友则可以选择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炒热再加辣椒酱食用。
2.10 烂镬炒粉
单单是烂镬炒粉这个名字已经能吸引不少外地人的好奇心,不试不罢休,一试便爱上。烂镬炒粉最大的名堂当然是那只烂镬了,它不是简单的无耳之镬,首先必须是生铁镬,镬底被敲打加工得扁平把镬外圈较厚的部分敲掉,剩下较平、较薄的部分。这样镬受热快和均匀,炒粉才容易挂壁,炒出来的粉入口外层焦脆而内里软嫩又不人米香。在芫茜碎、蒜蓉、花生油、生抽几样简单的调料烘托下,把人肚子里的馋虫都引了出来。
游玩路线参考
游玩路线参考
旅行每个人有自己的方式,游览路线仅供参考:
day1:在金 沙湾 观海长廊吹吹海风,在赤坎老街中触摸旧历史,老街有 广州 湾历史民俗馆、明德艺术馆等可以了解这座城市的好地方。逛吃逛吃,用舌尖感受这个以“鲜”闻名的城市。
day2:湖光岩(玛珥湖,目前世界上仅有两个,另一个在 德国 。)、维多尔天主堂、 广州 湾 法国 公使署
day3: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小岛, 硇洲岛 (最大的火山岛,有 法国 人留下的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 灯塔 之一、南宋灭亡前,宋帝最后的避难地之一。岛上有宋王井等当年留下的古迹)、特呈岛(离市区只有三海里的小岛,已被开发成度假胜地。)
day4:到乌石天成台看西海岸的落日,顺路路过可以在雷州这座古城一逛,有足荣村 、三元塔、 雷州市 博物馆等。
day5:菠萝的海、 中国 大陆最南端的灯楼角、 徐闻 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晚上可以住在南极村的特色民宿。
没有结束的结语
湛江
也许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介绍湖光岩、 硇洲岛 ……还有那么多美食也没介绍。其实对于一个熟悉的地方,介绍得再多,也感觉没有介绍完,因为了解得越深入,觉得值得推荐的就越多。因为我手头上没有让自己满意的原创照片和足够的资料,所以没有写得特别全面。也许以后会有人写一个更好的版本,也许我自己会再沿着这个主题再写一篇。也许,让感兴趣的人去发现它不为人知的美好才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