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玉观)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能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共鸣,都融入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创作技巧,融入了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和所在地域的生活气息。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绚丽繁华、千奇百怪的生活场景中,既能体现出大量作为一个都城的民俗风情习惯,但也融入了大量的江南民风习俗在内,细读《红楼梦》就能品味到浓郁的江南民俗的氛围和特征。我们仅从放风筝的习俗来品味一下。
江南吴越地区有句俗语:“正月灯,二月鹞子,三月里放只懒板鹞”,也谓“正月灯,二月鹞,三月入个断线鹞”。意思就是新春二、三月是放鹞子的好时机。即又是叫“放风筝”。江南吴越地区均有二、三月放风筝的习俗,“鹞子与风筝”是江南的名称,在北方则称之为“纸鸢”。
民间放风筝,一般人只知道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但在古代,这中间还包含着一项江南古老的习俗“放晦气”。
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就有一段关于林黛玉放风筝的生动描写。
暮春时节,史湘云看到窗外柳絮飞舞,心有所感,便填了一首“柳絮词”,又叫黛玉、宝玉一起来填词。这时,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众人吓了一跳,原来是一只大蝴蝶风筝挂在树梢上。紫娟准备拿起来,探春笑道“紫娟也太小气,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他人走了的也不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也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在黛玉的提议下,小丫头们七手八脚地忙碌起来。宝玉也打发个小丫头到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风筝取来。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接着,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的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
这是《红楼梦》第七十回记述的“放风筝”这一习俗的场景。从这一段场景的记述描写,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观园中,林黛玉等人放风筝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是还保留了放晦气这一古老江南风俗习惯。
那么,这放风筝和放晦气怎么又会联系在一起呢?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去探索研究一下江南民俗传说中放风筝的起源,在古代江南确实存在这样的习俗。
原来,放风筝一开始和原始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原始社会长期处于生产力十分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没有能力抵抗疾病以及各种自然灾害侵袭,因此产生了崇拜神灵,祈求天赐好运的心理,这种信仰表现在各个方面,在放风筝上也有所寄托。江南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会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祛难”之意。
因此,林黛玉等人在放风筝时,不管风筝如何玲珑好看,最后都必须剪断牵线,让它飞走,“一年放它几个”把一身的晦气放飞掉。
《红楼梦》第七十回中这一放风筝习俗和江南吴越民俗中放风筝另一种风俗却联系到一起了。江南民俗中在放风筝时如果突然牵线断了,风筝落到人家屋顶上,是忌讳和不吉利的,同样俗说“晦气”放到该家了。林黛玉放风筝是为了放掉“晦气”,那么江南风俗中认为风筝放到农家屋顶上,也同样主谓是“晦气”,两者是同一个道理,而且务必要放风筝的人上门赔礼道歉,还要买猪头,大块猪肉给这人家“斋礼”,讨个吉利。这种风俗在民间又称之为“放断线鹞”。
有的红学家认为《红楼梦》作者是北京人,写的是北方习俗,那么同一个放风筝习俗细节又怎能会融入同一个江南风俗习惯呢?俗话讲“十里不同俗”,北京与江南距离千里,怎能会这样巧合呢?
这“晦气”二字,也是来源于江南的词语。但在北京记载的风俗著作,如《帝京景物略》,《燕京岁时记》等书籍里,却都只记载放风筝,而未记载“放晦气”,同时也未记载剪断风筝线放断线鹞等风俗习惯。而“剪断风筝线放断线鹞”这也是把江南风俗写进了《红楼梦》故事情节之中。
在江南《清嘉录》古籍中,有“清明后,东风谢令乃止,谓之放断线鹞”的记载。并引褚人获《坚瓠集》,吴长元《笔谈》,《常昭合表》等书,均有“放断线鹞”的说法。并引吴谷人《新年杂咏小序》云:“杭俗记载,春初竞放灯鹞,清明后乃止。”有民谚“正月鹞、二月鹞,三月放个断线鹞”。《红楼梦》书中谈到的 “放风筝”怎么会与历史记载的江南风俗习惯这么巧合?实际上这里面就有《红楼梦》作者的生活来源问题,是我们值得探讨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李纨之口把放风筝跟林黛玉与生俱来的病联系起来,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的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这又值得读者进一步深思。
《红楼梦》的原创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需要重新研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胡适考证的《红楼梦》作者提出质疑,尽管这个“曹雪芹”有一些清人的资料记载,但是却与《红楼梦》的创作思想、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应有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知识结构、文学才华等严重不符,这个“曹雪芹”应该被质疑乃至否定。而不是等待一个有确凿史料证明出现一个新的“曹雪芹”,才去否定这个假冒的“曹雪芹”。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