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论有什么缺陷和BUG,《伪装者》这部剧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在这部戏里找到了HIGH点。当然,颜值控们对这部剧的走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最近二刷伪装者,我翻阅了原著,两相对比发现,原作其实挺简单的,虽然都是这么些人物,但是换到电视剧里就有了很大不同。这其中有大部分人物被盘活了,也有角色被弄死了。
角色一:明楼
其实,你很难从原著中感觉出他是主角,甚至在描述中,他就像一条冰冷的蛇,嘶嘶吐着信子,冷不防的就咬你一口,从毒腺中分泌出毒液,置你于死地。
在电视剧的拍摄花絮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和演员都戏称明楼这个角色是个“渣男”,事实上原著中明楼是一个再渣不过的人。
家族仇恨,长姐的鞭挞,他自己的放弃,让他选择离开汪曼春。而等他重返上海,他从一开始就决定要干掉汪曼春,只不过在看到汪曼春行刑的时候更加确认了自己没有做错。于是从始自终,都是冰冷的利用和算计。
面对大姐,原著里的明楼也依然是个高高在上,用上帝视角评估大姐的角色。面对明台,永远恨铁不成钢,既冷漠地下达枪杀自己的命令,又不满明台居然真的毫无芥蒂就执行。足够智慧,却欠缺了温度,确实就只是一只冷血动物。
电视剧的改编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把明楼塑造成了一个更加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他可以心狠手辣,处处布局设计心思缜密,同时他又关心家人,时时处处照应又努力让他们远离伤害。
对汪曼春,有痛心和奈何做贼的惋惜。对明台,有羽翼呵护和推下悬崖的拳拳爱心。对大姐,有隐瞒有庇护有尊敬。 一个真正有当的大哥形象取代了一个王牌间谍的逼格王道,更加让人心向往之。
靳东的演技为这个高质量的人设做了最好的具现化。非常棒的台词功底,把每一句台词都表现得淋漓精致,戏中戏的连环套的转换,切换自如毫无痕迹又很是自然。略为增肥,加上造型,一个介于旧社会和新社会夹缝中的留洋学者的形象跃然而出。
编剧在一些细节上的设计增色不少。例如,让明楼吐槽自己总是在演戏,明楼的头疼老毛病,明楼的噩梦等等。
这是本剧最成功的角色,没有之一。
角色二:明诚
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明明人物叫明诚,可是所有人都只叫他“阿诚”。这就是原著和电视剧对于这个人物的最大改编。
原著中,明诚就只是司机阿诚,是明家的一个下人,一个身份不明的孤儿。但是在剧中,他被冠上了明家的姓氏,他也就从一个普通的仆人进阶成了明家的一份子。
电视剧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出,这是明家的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四人合影,三人合影,每个人的单独照片;餐桌旁永远都有明诚的位置;明诚会叫大哥、大姐;明诚会反问对方你到底在叫哪个明先生……
只是一个身份的不同,明诚就从简单的明楼附庸变成了一个更加独立的人物。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又一直追随明楼。甚至在和南田洋子、梁仲春的对手戏中都表现出色,也使得这个角色更加有血有肉。
和原著不同,因为南田洋子(原著为南云)的缘故,明诚有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给明台背锅又被明楼枪击,最后趁势干掉叛徒的剧情。戏份不可谓不多,当然表现也十分出色。
再说演员。王凯这么多年终于被我记住,还是因为《北平无战事》,当然,相比靳东在我脑海里默默无闻几十年也就不算什么了。明诚是一个很有发挥余地的角色,文戏多,武戏更多,王凯表现还算中规中矩,而最惊艳的部分或许在于他和明楼之间的化学反应。
所以,这是本剧最成功的低音炮CP,没有之一。而最最成功之处,就是把一个简单的忠犬变成了兄弟。原著中明楼面对明诚,更多时候还是一种对待下属的指使,而不是互相克制的死循环。
角色三:明台
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痛苦的角色,就像每一个生在山河破碎时代的普通人,被迫长大,被迫沾满血腥,被迫撕裂往日种种。这是一个成长型升级流角色,所以难免早期像个熊孩子,中间故意装颓废,直到最后才成为一个合格的战士。
原著中,明台是一个更加简单也更加有担当的单纯青年,但是在大哥冷漠的逼迫中,对大姐的无限愧疚中,他还是像一个孩子。尽管文字里将他描述成一个十分辣手又果决的王牌特工。
于是,电视剧中花了很多笔墨来描写明台的特工活动,或许囿于编剧和导演的自身局限,有些脑洞开的不够大,或者开得太大,以至于把一部正剧差点整成了抗日神剧。
就像很多人评价,知道明台最终会成长为我们所希望的那种人,可惜没有耐心。电视剧中的明台显得对于敌后战场过于戏谑和乐观,缺少明楼的谨小慎微与内心的沉重感。明台只是在完成任务,除此以外没有更深感触。
也许胡歌自身的偶像光环太盛,以至于编剧都忍不住加了那么多莫须有的唯美场景。偏偏,这些是败笔。
明台这个角色的改编只能说不得不失,还好演员本身的演技扛得起,否则一个主要角色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恶角。
角色四:明镜
这是一个在原著没有太多笔墨描写的人物,但是在电视剧中却是独一无二的女主角。
在这里要盛赞电视剧改编的最佳落脚点——明家。比起单独人物的突出,电视剧更多是在围绕明家进行的,而明镜不仅是三个男人的大姐,更是明家的代表。
电视剧中所有温暖而让人感动的场景几乎都发生在明家大宅中。也许是餐桌上的一次交锋,也许是起居室里意味深长的对话,也许是小祠堂里的“跪下”,也许是暖暖日光下的球场厮杀……
明镜认为自己是大姐,放弃爱情放弃自己的生活来支撑明家,庇护家中所有人。当弟弟们长大,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去庇护大姐。对大家来说,有姐姐的地方就是家。
看过电视剧的人都有印象,几次温情脉脉的催人泪下,都来自大姐与弟弟的促膝而谈。
这或许不是改得最成功的角色,但却是最不可或缺的角色。
角色五:汪曼春
重要性直逼女主角的女性角色。
汪曼春有着少女心又同时拥有天真的残忍,是一个看似复杂却能一眼看到底的角色。
原著中已经算是比较出色的人设,在电视剧中又多增加了一些原创剧情,把那个原本至死被明楼冷漠杀死的傻丫头变得更加血腥也更加疯狂。这是一个加分项,也为明楼对汪曼春的渣男举止做了一个背书。已是贼,为何不杀?
王鸥算是比较新的演员,在电视剧中可谓相当出彩。既有扮相上的惊艳也有演技的实力。
不算盘活,属于更加出彩的人物。
角色六:于曼丽
很多人都喜欢于曼丽和明台这对组合,甚至认为程锦云的出现是败笔。事实上,无论原著还是电视剧,明台从一开始就表明了,他对于曼丽不可能有爱情。
电视剧对于曼丽的改编是有败笔的。最大的失误,在于被删除的那段有关锦瑟的内容,以至于于曼丽这个角色的最初立脚点没有了,也导致很多人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觉得于曼丽的设定崩溃了。
当然,于曼丽最核心的设定——爱明台,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始终不变。加上演员本身的娇俏可人,令人心生好感。功过相抵。
编剧新增的婚纱照的剧情,很难说是更感动还是多此一举。但是原著中,明台欣然同意还给于曼丽选婚纱,而于曼丽最终并没穿上的情节设计,在我看来,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
角色七:王天风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式的改编。
事实上,原著中王天风这个角色是三个人——戴笠、王天风、毒蜂。
比起一直活在台词里的周佛海,戴笠是根本从剧本里删除了。他的戏份全部替换给了王天风。而毒蜂,是毒蝎的上一任站长,剧里直接就都划给王天风一人承担了。
王天风戏份不多,但是很抓人,虽然剧情BUG非常多,包括对明台的各种和颜悦色,都让人忍不住开始脑洞毒蜂和毒蛇是不是曾经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生死搭档。两个人的隔空交锋也意味深长。以至于电视剧的瞬时收视最高出现在了了“双毒”的正面交锋场景。这也是编剧在电视剧里增加的内容,被观众戏称张力十足又毫无长官样的嘴炮大赛。
王天风的结局也被改变了。但是,在电视剧开头埋下的伏笔到最后都一直强调的“不要相信任何人”,还是很好的给这个半原创角色画下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一个用生命来疯狂的男人,不在乎身后评价或有没有人记得。明台毕业那天,他送了那块手表,又在最后自己亲手敲响了丧钟。首尾呼应,完美。
刘奕君简直成了最近的反派专业户,演技自然有深度。经人八卦才知道他和大姐很多年以前,一个是宁采臣一个是小倩,真可谓人不可貌相,也明白了为何老师眼神春水如波(滚)。
角色八:那些犄角旮旯里翻出来的人物
电视剧因为走的是群像戏,所以必然要比小说本身更面面俱到,每个人物的塑造也有了更深入的内容。
例如被改名的南田课长,原著中是个活在台词里,还想过色诱明楼的特高课特务,唯一一场戏就是被明台干掉。
电视剧里的改编,这个人物还是比较丰富的。多疑又有野心,从色诱明楼改为诱惑明诚(也许有色诱部分,表现不明显),不停地参与76号事务。不过,最终还是成为明家三位少爷戏耍的那只小老鼠。演员表现中规中矩,完成任务。
同样“活”过来的还有藤田长官和南田的副官,都有单独的场景,但是增加得还算恰如其分,也弥补了原著中没有日军戏的部分。
最“活蹦乱跳”的莫过于梁仲春,被观众亲昵称为“梁萌萌”的角色。电视剧中戏份明显比原著多,而且原本一笔带过的“二春争权”也有了更加详细的表现,戏剧张力不错。这个角色的最大成功可能要归功于演员,把一个胆小如鼠又贪婪又摇摆不定的小人物演得活灵活现。谄媚的笑容加上一双小眼睛,两颗松鼠牙,萌就一个字。以至于明诚每次和他的场景都透着一种幽默的意味。这已经完全脱离了原著,是一个真正活过来的人物。
黎叔如果不是因为身份地位特殊,他的存在基本就是鸡肋。原著的第一次出场在香港,于曼丽误认他是养父,明台与他有了第一次照面。电视剧改在炸列车之后,国共两党亲切会面中。整体来说,可有可无的角色,显得南方局方面角色模式化。
同样一直活在台词里的苏医生,原著交代了是俄罗斯医生。电视剧里倒是给苏太太加了很多戏份,甚至直接点名她和黎叔都是共产党敌后小组成员。再度替大姐点一支蜡烛,她的身边永远都有一群表演系毕业的人。
孤狼,一个关键性的小人物。演员演得不错,可圈可点。和原著比,稍微差了点的地方在于,一个暗影里的底牌,太快揭开了。原著最初和汪曼春联络,孤狼是变声的,大家都不知道她到底是男是女,这就留下了一个很好的悬疑感。可惜电视剧过早打开箱子,少了一些趣味。
郭骑云,被加了很多戏份,反而很多内涵没有交代清楚。如果他是王天风的副官,那么他应该对明楼的身份知道很清楚,甚至对死间计划有所了解。偏偏他其实什么都不知道。最糟糕的是,审讯技巧学习时,明台明显猜出他有一个情人,但是这个情人的伏笔直到最后都无所体现。原著中是从小报上女明星为爱殉情来体现郭骑云被杀的,电视剧没了这段,让这个人物可供猜想的留白没了。
明楼那三个各怀鬼胎的秘书,算是电视剧原创。细节设计不错,也把明楼政府办公室里吊诡的气氛烘托出来了。从侧面反映,明楼并没有演戏癖,而是不得不演,连在家都得演。
原著没有明确提到的明家仆人,被正式命名为阿香,还设计了很多场景,成为明家和气融融的见证者。可谓妙笔。
只在原著最后才出现了一下的堂哥明堂,在电视剧里多了好几场戏,而且再度证明只要是姓明的,双商都很感人。
角色九:被弄死的女主角
老实说,一开始我是拒绝评价这个角色的。电视剧中,演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成为整部剧的最大漏洞,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剧本身,背后纠葛很难说清楚。
不过,看了原著,我倒觉得程锦云是个不错的角色,但是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编剧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把她打造成为一个女神的形象,然而失败了。
原著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片段,电视剧中被删掉了,这是最最失败的地方。
正如大家很怀疑的一点,明台和程锦云的感情,进展太快太突兀。原著中,他们并没有太多交集,火车上的偶遇,一包糖炒栗子,一枝梅花,一副眼镜,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微妙的浪漫,而不是突如其来的爱恋。直到那场缘分的相亲,明台才明确表现出了爱意,程锦云却一直若即若离。于是,在明台被抓后,大姐知道了程锦云的身份,也知道明台被他们“赤化”了。大姐说,虽然她十分厌恶汪曼春,但是她肯为了爱情匍匐跪地,但是她很怀疑程锦云是不是真的爱明台。程锦云在窘迫中,最终说自己在最开始就已经爱上了明台。
真假不论,但是原著这种设计明显是合理的。最重要的是,在她和明台的几次合作中,原著描写很干净利落没有坑队友的神剧情,电视剧里却竭尽所能地坑队友坑明台,把明台连累得都被快进了。
不过,这也正常。任何文学作品的影像化都会有得有失,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是,改变的如此成功但终究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