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登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作为辅佐自己的功臣,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李善长为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赐韩国公。岁禄4000石,却封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赐诚意伯,食禄241石。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先不说职位的高低,光是薪水就让人大跌眼镜了。如果之前把刘伯温比做张良的话,那么李善长就好比朱元璋的萧何。然而这张良与萧何待遇厚薄可谓差之千里。
李善长位列百官之首,而刘伯温只能算是区区四品官,敦重敦轻,这一官位就分出来了。当然李善长被列为第一功臣,有许多因素,他所做的工作就象当年萧何的工作,就是所谓的幕后工作者,劳心劳力。而刘伯温虽然也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是出生在浙江的他对于有着重要的乡土观念的朱元璋来说毕竟是个外乡人。
不得不提一下,当时的朝堂早已明确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朱元璋同乡为首的淮西派,一派是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浙江派,他们以出生地为划分界线,赫然成为对立的两个派系。
不用多说,淮西派占有绝对的优势,连皇上都是淮西的,这是他们值得荣耀的地方,所以在当时,人人以会说淮西方言为荣,虽然没有象现在普通话那样得到国家的推广,但是朝野的官员们纷纷学习淮西方言,并以会说西话为傲。
当时的刘伯温的职务是御史中丞,就是言官的首脑。估计在薪水方面有着说不出委屈的刘伯温,虽然有能忍之仁,但他也是一个人,不是神,多少都有怨气窝在心里,挥之不去。不过他还是尽职尽责地工作着,编制《大明律》,一心为大明社稷着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弊端,李善长也不例外,虽然他得高薪,但仍不能养廉。他贪婪的本性在做了高官,有了权势之后,更加膨胀。他到处敛财,又为人小鸡肚肠,人们顾忌其百官之首,不敢言语。而唯有向来直言不讳的刘伯温敢于揭发,李善长早已对其恨得咬牙切齿了。
终于,无数个火花点燃了爆炸的导火索。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叫李彬的人。此人是李善长的门生,亦是淮西人氏。他因作奸犯科落在了刘伯温的手上,查明真相后,依法此人当斩。而李彬实际上是李善长的亲信,所以他想力保此人。
而此时,朱元璋外出并不在朝。李善长不得已前去求刘伯温。当然他去之前想好了如何救人的对策。
李善长见到刘伯温先是一顿寒喧,然后才往目的上引,他借口京都一片多日无雨,先生通天文,知道此时不宜杀人。
李善长这一招阴,如果刘伯温给他个面子,此借口也说的过去,如果他反之而行,那么这天不下雨的后果就让刘伯温来担着。
人心险恶,尤其是官场,每一句都可能让自己遭遇厄运。混官场的都是拎着脑袋在混,防人还得防自己的言行,所谓三思而后行,恐怕在朝野,百思都不为过。
偏此时的刘伯温窝着一肚的火,他斩钉截铁地说:“杀李彬,天必雨。”
刘伯温杀了李彬,出了口恶气,却不想为了对付李善长的这句天必雨竟然埋下了祸根。
杀了李彬,一连多日竟然一滴雨都没有。
今天的天气预报还有错报的,刘伯温虽然通天文,当然也会犯错。
常人可经理解这一道理,可惜的这是李善长正要找的把柄,确切的说是他一直盼望的结果。
朱元璋一回朝,李善长开始行动了,他鼓动了许多渝西派开始对刘伯温进行攻击,偏偏刘伯温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说话百不中听,无意中得罪了许多人。
此时的朱元璋对刘伯温存有顾忌之心。当时,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了刘伯温未卜先知的本事,所以在民间老百姓早已把刘伯温神化了,这让朱元璋很担心,怕有朝一日,刘伯温的光芒会遮住他这天下第一人的皇上。
所以在此事上,朱元璋很明显的偏袒了李善长一伙,看到皇上的态度,刘伯温是大失所望,一系列的事情,让刘伯温做了个决定,告老还乡。
而朱元璋只是虚意地挽留了一下就恩准了。
刘伯温是大大的生了一场气,他更多的是不甘,自己一生打拼 为之卖命的事业,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所以他最后临走时在朝野安下了自己的眼线——门生杨宪。
杨宪很是尽职地完成了刘伯温的任务,收集了李善长大大小小的不当之处,一有机会就在朝上“弹劾”这位百官之首。
终于,李善长的不良行为让朱元璋感觉厌恶了,开始渐渐疏远他,而刘伯温如愿回朝了。
但是这次返朝对刘伯温来说并不是善始。
关于李善长的官职由谁代替,朱元璋与刘伯温进行了一次密谈。
这场貌似推心置腹的君臣之谈,却让刘伯温七魂走了三魂,因为朱元璋每提的一个问题都暗藏着无数的试探加危机。
朱元璋首先提出的是杨宪,刘伯温一下子就明白,原来朱元璋一直在坐山观虎斗。他不能推荐自己的门生,这会让朱元璋多疑的本性更加怀疑自己,但是与李善长走的近的人也不能推荐。
在朝合适的人选,刘伯温一一说出其优点与劣点。一一筛选后,朱元璋感慨万分地说,看来朝野除了先生,再无合适的人选了。
刘伯温为了打消朱元璋对自己的怀疑,很“谦虚”的推让了。并不是他不想当丞相,而是此次谈话让他恍然大悟,一切都不是当年那个的样子了,朱元璋也不是当年打天下时虚心请教的他了,他想要的是皇权与相权集与一身的政治目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刘伯温此时深刻地理解了韩信的这句至理名言。
刘伯温再一次告老还乡。
朱元璋任用了胡惟庸为丞相。而胡惟庸一直是李善长的亲信,他任职后就一直想找点事端把刘伯温除掉。
想要找茬很容易。胡惟庸不久就经刘伯温霸占了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地做自己的坟墓为由告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以此为由,朱元璋取消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因此一病不起。胡惟庸以看病有机,把掺了毒药的中药让刘伯温服用。于是,刘伯温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没过多久,胡惟庸也因涉案落马。
而真正的幕后策划人——朱元璋,取消了大明丞相的职位,成为封建王朝第一个集皇权,相权与一身的帝王。
(本人为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