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金奥刀(微信公众号ijincuodao)。
覆盖300万科技商业人群的每日一干货)来源/爱奇艺《金错刀钱规则》视频
本期客座主编/三声(tosansheng)
今天说说一个史上最强悍的电视剧导演——郑晓龙。这也是一个爆品导演。
关键是做到什么份上能称得上成功和强悍?
打个比方,2008年,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成立;2010年,委员会第一次年会召开,全国登录在册的电视剧导演高达200多。在这200多个人里头,要拍一部电视剧不是难事,要能播、能火就比较困难。您不信?去看看国内电视剧备案公示就知道,最多的时候国内一年能产1万多集,大概400多部电视剧。而能播还能火遍大江南北的,最后也就几部。
但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出来的郑晓龙,从来不缺少现象级的代表作。像大伙挺熟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金婚》。还有一部《北京人在纽约》,靠着借贷120万美元去纽约拍戏的传闻逸事被人传为佳话,后来又包揽了当年度的飞天奖和金鹰奖,八九十年代的观众至今对其印象深刻。
另外,在播放量这一块,郑晓龙还不止是个10亿级别的选手,而是100亿级别选手。《甄嬛传》的网络播放量,在2013年中时是73亿,到现在整体数据应该到100亿;最近开播的《芈月传》,虽然只有腾讯和乐视在播,但这点击量也破了84亿。要知道,这部剧才刚播到40集,一半都还不到。网络播放量破100亿是板上钉钉。
这两部“传”,再加一部还没启动的古装剧,合起来是郑晓龙的古装三部曲。目前才进展到第二部《芈月传》,但是其火热程度已经称得上是现象级。打开电视,你数得上名字的省级卫视有三家都在播这个;刷刷微博,关于剧情人物的讨论量早已破亿。
再加上收视率破2、点击量破百亿,又因为这部剧是少见的先秦题材,讲的是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芈八子。这不,连不少气质严肃的媒体都拿起了大秦宣太后做文章,要靠《芈月传》来好好给观众们科普一把什么叫战国气象。
顶着《甄嬛传》和郑晓龙的名头在前,靠着媒体五花八门的宣传,《芈月传》在开播之前,就成功地完成了“芈”字的扫盲任务。等到剧集正式开播,观众和媒体就一块沉寂在这场狂欢里。据数据显示,等到播出日期临近,《芈月传》的搜索指数开始迅速增长,12月1日前七天的搜索指数环比增长73.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22.2%。
不过,我倒觉得郑晓龙还有第二重身份。按照时髦的话来说,是中国影视行业最好的产品经理之一。
怎么说得上是产品经理?你不信数数。《甄嬛传》一火,带火的不仅是一众演员,连带背后的发行方花儿影视也被乐视网全资收购。更不用提电视剧的火爆给电视台、网络平台和制作方所带来的巨额收入。据说制作方当着媒体的面算了一笔账,说《甄嬛传》刨开投资,净赚两个亿。要知道,《甄嬛传》当时的投资也才只有7000万人民币左右。
△ 郑晓龙是中国影视行业最好的产品经理之一
到了《芈月传》这儿,郑晓龙和他的团队们捧出来的这块香饽饽,卖相更好看,买的人也更多。按照媒体报道,电视剧投资近3亿,开播之前就收回了成本。而且,因为这部电视剧是郑晓龙出品,又打着《甄嬛传》姊妹篇的旗号,堪称大IP,被人哄抢。
电视剧导演如何这样不知不觉地把一部电视剧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不太上网的郑晓龙,靠的还是金错刀最喜欢举例的两把刀:人性之刀和破坏性之刀。
【第一把刀】人性之刀:能踩风口
雷军说过,能踩风口,就算是猪也能飞。郑晓龙能成事,靠什么?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踩在时代的风口上。
可以数数这位名导创造了多少个第一。《编辑部的故事》,第一部把情景喜剧的格调升华到新境界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第一部在国外拍摄的电视剧;还有那部赚足热泪的《金婚》。这部戏播出以后,据说还降低了全国的离婚率。
到了最近的《甄嬛传》和《芈月传》,大伙又觉得这是郑晓龙的先知先觉。一方面,女性做主角,迎合了目前国内女性观众崛起的新趋势;另一方面,《甄嬛传》和《芈月传》,题材路数都和权谋有关。大家都知道,既然职场是个老话题,后宫妃嫔升级和加薪道理差不多。这类题材只要演得好、剧情不烂,拿到高收视基本不成问题。
郑晓龙还接受采访,说之所以《甄嬛传》能火,是靠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什么叫现实主义?按照文学理论来说,现实主义主要就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这下大家伙明白了,原来弄了半天郑晓龙能火,和他贴近现实脱不了干系。
没实例说不明白。干脆就拿《甄嬛传》做个例子。
郑晓龙当时还这么回应粉丝,“如果想看漂亮帅,不如去看选美。仅仅用帅不帅、漂亮不漂亮来评价一部影片,这是中国影视文化的堕落。”差点没把粉丝气死。
结果,等到电视剧一出来,一股扑面而来的正剧范儿。陈建斌那种喜怒不行于色的表演风格,被人称演活了雍正;而孙俪从无知少女演到宫廷贵妇,再是一朝太后,把少女的青涩、少妇的哀愁以及浸淫权欲后的狠辣演得也很出色。
后来郑晓龙就说了,他从根本上就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的大清王朝。说,“很多作品讲封建的帝王,多善良啊、多悲悯啊、多正直啊,甚至包括多么专情、多么懂得爱,把皇宫里面写得阳光灿烂——小燕子过的不就是无忧无虑的美好日子吗?那是封建王朝吗?”
问题是,观众还真就买他的帐了。谁叫人家拍的好看呢?不信,您透过《甄嬛传》,看那些之前的宫斗剧,清一色的剧情浮夸、人物刻画非黑即白,结果郑晓龙的《甄嬛传》,一扫这些幼稚的破毛病,塑造人物丰满立体。比如说华妃那种,坏是够坏,又坏得惹人同情;相反,一开始是温柔少女的甄嬛,最后反而成了杀伐决断的太后。
△一部《甄嬛传》筹备了3年
还有当年拍《北京人在纽约》,即使在当时看起来,故事也不算有新意。但是因为题材新鲜,人物又刻画得特别好。把主角从美漂一开始的挣扎、到站稳脚跟后的放纵,以及其余形形色色的纽约里的中国人的故事表现得特别立体,就是一副合格的浮世绘。也难怪后来大家提起这部电视剧,总把它说成是比《奋斗》早了好几十年的“个人奋斗史”。
要我说,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其实给了郑晓龙更多的敏锐度。他自己说得没错,他是没主动想要做什么时代的弄潮儿。但是现实主义让他面对现实,把这种现实感移植到作品里。大家都知道,观众的审美是在一天一天提高的,那种靠题材和演员来糊弄收视率的,前一两部还算新鲜,后面的观众就没多大兴趣了。
现在郑晓龙相当于是把内容做好了。又能引起共鸣、题材也算热门,您想想,要是您,能不瞅上两眼吗?
【第二把刀】破坏性之刀:把“慢生意”做大靠工匠精神
拍电视剧是门学问,怎么把电视剧卖出去是门更大的学问。
按照我们之前的逻辑,一年1万集电视剧,绕起来能围广电总局一圈有余。这些能让普通观众看一辈子都看不完的电视剧当然没办法都卖出去。即使有那么几部运气不错,比如说题材好、班底好,也是IP改编,但买了之后,电视台和视频网站还都得需要考虑这部电视剧收视率大概多高,说白了也就是能不能火。
要是不火,电视剧就没有广告收入;没有广告收入,这部电视剧就失去了二轮、三轮播放的权利,基本上就被打入冷宫了。你想啊,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都是营利机构,没利润的事谁上赶着做去?
不过郑晓龙不用担心这种问题。《甄嬛传》的火是不用说了。乐视靠着这部电视剧,流量突飞猛进;电视剧上星之前在不少地方卫视都循环过好几轮了,结果到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播出时,收视率和话题度照样红火。二轮播出就不用说了。说起来这还有个段子,据说黑龙江卫视几乎是把《甄嬛传》循环播放了好几轮,甚至等到跨年的时候,短短半年内已经播了十几遍。
这回《芈月传》也是差不多的路子。片花刚出来,表情包、科普文就把社交平台给攻陷了。等到开播的前一段时间,搜索量直线上升;直到开播,又刚好碰上大伙剧荒的时候。大伙看看:又是一部走后宫职场范儿的新剧,那看不看?看吧。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和郑晓龙合作过不少作品的制作人曹平就说了,“《芈月传》的网络和电视台的总收入将超过15亿元。”全资收购花儿影视的乐视还说,这《芈月传》实在是太火了,找上门来的合作伙伴数都数不清,后来,乐视没办法,只能关闭合作通道。
郑晓龙的电视剧能卖出好价钱,就靠一个秘密武器:慢。我认为,电视剧制作跟很多产品开发不一样,不是标准品,而是非标品。对于标准品,“慢”是个灾难,对于非标品,“慢”其实是一种核心武器。
这是一个超级爆品的“慢生意”,有两个关键词:
第一,“慢”就是慢工出细活,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我认为就是极致。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甄嬛传》从2009年开始筹备剧本,2010年初剧本初稿修改完毕,2010年5月筹备剧组,然后是2010年9月18日,《甄嬛传》开机,经历132天的拍摄宣布关机,然后足足做了将近10个月的后期,直到2011年年末才开始在地方台开始播出。
到了《芈月传》,这日子就更漫长了。从2011年编剧和制作人开始接洽那会儿,一直到2012年剧本初稿完成,2014年开机,再到2015年年末上星播出,将近4年的时间。别看这时间看起来不长,不就是个个位数?但您要想想,多少电视剧上赶着,两三个月就拍完、上星的事,算是屡见不鲜。更不用说《芈月传》未播先红,之前就有网剧套用了《芈月传》的名字,摆明了蹭热度。
问题是郑晓龙还真沉的住气。没加快拍摄步伐,也没火速上星。观众们也跟苹果的果粉似的,被饥饿营销一个个吊足了胃口,一吊还就是4年。
△ 郑晓龙的绝招就在“慢”上
郑晓龙自己觉得,“拍作品不要怕等,用在创作上没有一分时间是浪费。”现在观众的审美提升了,看的是质量。其实,观众能没有那个时间等?只是要看你的质量能不能够得上让人家等。郑晓龙做到了,所以他就成功了。连制作人曹平都说,“郑晓龙的作品都是提前预购,只要一定好演员班底就有电视台抢购。”市场认可的还是质量。
郑晓龙的绝招就在“慢”上。拍《甄嬛传》的时候,人家连太监、宫女都找的艺术学校的学生,从北京拉个面包车过来拍。本来嘛,剧组招个临时群演更省时间,可郑晓龙偏要找那些形态更专业的,好让质量更有保障。
那进入互联网时代,这种慢是不是就变得不合情理了?不是。看看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就知道IP做成品牌做好了,影响力能有多深远。靠着12年《甄嬛传》的逆势上扬,郑晓龙接下来的每一部电视剧都备受关注,加上乐视作为互联网企业和郑晓龙团队进行深度合作,这种趋势又被进一步地给扩大了。
第二,产品要慢,营销要大。要不然,商业上支撑不了“慢生意”。
有一个例子,《花千骨》。湖南卫视周播剧场选择了这部仙侠剧打头阵,为了做大营销,差不多播了3个月。但就是凭借这慢速度,《花千骨》点击量和话题度一点也没少过,观众的视线里一直都有这部电视剧。到最后,《花千骨》各平台点击量破了200亿,收视率也一度破3,创下周播剧的收视新纪录。
郑晓龙和他的《芈月传》,和这种逻辑相差不远。只不过郑晓龙是用长篇巨制来打时间战。《甄嬛传》76集、《芈月传》81集,一开播,又赶上跨年档,足足拉了2个月的时间线。这下广告商可就够高兴了,这个就相当于在热门剧面前有最少81次的露面机会,能实现最大价值。
另外,互联网除了能给话题量,还在借着这个拉长战线的机会开发全产业链。乐视作为花儿影视的幕后老板,这次主动和腾讯合作,广播剧、QQ皮肤加上乐视手机、电视,全生态链互动,这么大阵仗,真是想不火都难。
现在,除了蓝港互动拿下了手游的版权,根据乐视方面透露,电影、周边、游戏,这些都是这笔慢生意未来能形成的衍生品之一。
不过,现在的问题来了。《芈月传》口碑不好。拍了4年,但是由于和历史有点偏差,不少网站评分上,《芈月传》的评分低于及格线,比范冰冰拍的《武媚娘传奇》还低。
一些史实错误就不说了。服装、妆容、道具,这些都被观众视为不合格。除开这些,戏里戏外,《芈月传》都在被拿《甄嬛传》比较。不用说,光靠和编剧闹官司这一点,不少人心里就认定了《芈月传》不如《甄嬛传》。
慢能做成生意,靠的是IP来养。如果这次砸了招牌,商业上的成功还能不能复制?
金错刀的话:非标品的爆品怎么干?这是我关注郑晓龙的关键理由:1、靠慢才能做出极致。2、产品要慢,营销要大。很多“工匠”型产品都是死在第二点上,你说呢?
独家文章,转载及合作加微信:wang6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