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人物形象总是蝙蝠侠、孙悟空、娜塔等一次一次地被翻拍。
下面这些哪吒,你都认识吗?
如果你不是哪吒迷,估计是认不全的。
每次经典人物被翻拍,总会迎来质疑声。有的说继承传统,拍得好;有的说乱弹琴,篡改经典。那么哪吒的经典形象是怎样的?
1
一般人认识哪吒,来自《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明朝的吴承恩和明朝的陈仲琳,到底谁借鉴谁呢?这是一个历史公案,因为说法各有不同。
《西游记》里的哪吒是这样的:
《西游记》第四回写哪吒大斗孙悟空:“那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铺面来打。”
《西游记》八十三回记载了哪吒的出身:“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咤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是这样的: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是殷商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金咤、木咤的弟弟,是灵珠子投胎。母亲殷夫人怀孕三年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怪,就用剑劈开。后来仙人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他为徒,取名“哪吒”。一次哪吒在东海玩水,和东海龙王的三子敖丙起冲突,不但将其打死,还抽他的龙筋做为腰带要送给李靖。
东海龙王到天宫上本,又在宝德门遭到他的痛打,还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狼狈不堪。哪吒又用震天剑误射死石矶娘娘的徒弟。
当四海龙王联名奏准玉帝来拿李靖夫妇问罪时,哪吒为了不累双亲,断臂剖腹,剜肠剔骨,还于父母。他的孝道感动了龙王,李靖夫妇亦因此得赦。哪吒死后,托梦给母亲,在翠屏山造一哪吒行宫,以接受香火复活。但李靖却认为他装神弄鬼,打碎金身,捣毁行宫,这使哪吒无法容忍,父子则成了仇敌。经太乙真人帮助,借莲花再化真身,找李靖报仇。李靖因燃灯道人帮助获得宝塔一座来对付哪吒。此事之后,哪吒“辅姜子牙而灭成汤”,先后经过穿云关之战,解救黄飞虎全家;攻打青龙关,确保粮道畅通;进攻汜水关,变成三头八臂,学得隐身之法,此后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功成以后,武王登位,哪吒却不恋红尘奏请归山。后哪吒与李靖、金吒、木吒、杨戬、韦护、雷震子肉身成圣。
从两者看,哪吒都英勇善战,都和龙王有过节,都同老爸关系不佳,都有重生经历。不同的是,哪吒重生《西游记》里靠的是佛,《封神演义》里靠的是道家的太乙真人。
相比之下,《封神演义》用了整整三回集中描写哪吒,哪吒的故事更具体,与民间的传说和信仰更接近些,所以很多关于哪吒的电影、电视、戏剧、漫画、游戏都在《封神演义》的基础上修改,连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哪吒闹海》一文,也说 “根据《封神演义》改编”。
02
其实,《封神演义》明显是借鉴了元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的哪吒(那吒)太子的简介。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身长六尺,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因世间多魔鬼,玉帝命下凡,以故托胎于拖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与龙王战,杀九龙”……“手搭轩辕箭,射死石姬娘娘之子”……“父怒,哪吒遂割肉刻骨还父,而到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遂折荷菱为骨丝为胫,叶为衣而生之……”后降魔有功,玉皇大帝封之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 。这里,哪吒的故事与《封神演义》如出一辙,只是《封神演义》用了更多笔墨展开。
偶像长这样?
另外,元人所撰的《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杂剧,首次将哪吒搬上戏曲舞台,说其为降妖大元帅,出马战斗时“三头飐飐,六臂辉辉”,威风凛凛。
宋代《五灯会元》卷二载:“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
3
其实,哪吒的故事还有更早的。
唐代的佛经中就有哪吒的记载,且说明了哪吒的起源,即哪吒来自佛教故事。
初唐长安大兴善寺不空和尚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首次出现哪吒的名字:“其塔奉释迦牟尼佛,教汝若领天兵守界拥护国土呵护吾法,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毗沙门天王”为音译,即居四大天王之首的多闻天王,他是佛教的护法神、财神和武神。在不空翻译的另一部佛经《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也有少数描述涉及哪吒,如“昔防援国界,奉佛教敕,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 等。这些描述虽然简略,却是哪吒神话传说的发展源头。在这些记载中,哪吒随其父兄一道守护国界,担负着保护神的作用。
哪吒传说中几个较新奇的故事情节,可在佛经及其他典籍中找到原始出处。哪吒与东海龙王三太子搏斗抽龙筋事,在《秦并六国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及《古今图书集成》等中都有类似记载。哪吒误射石矶娘娘之徒碧云童子事,与《佛本行集经》卷13中悉达太子弯弓射箭有异曲同工之妙。哪吒传说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剔骨剜肉一节,也可在《杂宝藏经》中见到类似记载,其中小王子跟哪吒一样,同为7岁。至于莲花化身之事,在汉译佛经中更为常见。
原来哪吒是外来户,但在引入中国的时候,就由佛入道,中国化了。今天在台湾和四川江油市等地,哪吒得到众多信徒供奉。但《封神演义》作者用了整整三个回目集中笔墨写哪吒的故事,包括哪吒出世、大闹东海、误射石矶、剔骨剜肉、翠屏显圣、莲花再生、父子交恶等,情节和形象更丰富,最终使哪吒传说的叙述达到顶峰。
哪吒善水,却不是水吒。哪吒脚踏风火轮,却不是火吒。哪吒的兄弟叫金吒、木吒,哪吒却不叫水吒、火吒,因为他毕竟不是本土的呀。这的确令人莫名伤感,但没关系,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也不是本土胜似本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