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剧】第219弹杨磊导演介绍影响剧:杨涛,你能告诉我们为观众在纸瓶工作室创作《红色》的机会吗?纸瓶工作室是什么创作机构,制作过什么电视剧集?纸瓶工作室创作的作品杨磊:纸瓶工作室是最早由红作家徐兵老师制作的创作工作室,有《新上海滩》、《请你原谅我》、《一米阳光》、《请你原谅我》、《重案六组》、00。
我是在2012年拍摄《乱世书香》之前加入这个工作室的,我的长期合作伙伴陆贝珂也和我一起加入到这个工作室中。 目前这个工作室主要有徐兵、我、陆贝珂三人组成核心主创团队,还有一位知名的执行制片人是张宝月。我们几位都按照专业方向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创作和生产影视项目。《红色》是我加入纸兵工作室之后做的第二部电视剧,经过第一部剧《乱世书香》的磨合,我与编剧徐兵老师已经非常默契,从编剧到拍摄执行以及后期制作,所有主创都是在一种相互之间非常信任的基础上来合力进行创作的。这真的算是一种合作的缘分。影响剧大:这部剧集为什么要取名为《红色》?除了剧中田丹的那条红色围巾、徐天晕血以及那本红色的小册子之外,“红色”二字到底表示了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
徐天和田丹
杨磊:主要也就是你提的这些元素,同时这应该还是一种对全剧气质的综合提炼。红色这个词,在汉语中有一种激情和浪漫的感觉,这部剧从人物塑造上来说,并不是走的写实路线,而是一种传奇气质,剧中的主人翁都是小人物,虽然被命运裹挟着不得不面对面对巨大的压力,但他们毫不妥协,奋力一搏,那种激情的力量,让我觉得“红色”这样一个剧名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概括。
影响剧大:这部剧集的故事情节编排得很扎实,也很富有传奇色彩,不知道它是不是之前有真实的历史原型,或者说参考了哪些历史原型?他们的故事又是怎样的?
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杨磊:编剧徐兵老师为了写作这部剧,专门在上海做过很多采访和实地体验。阅读了上百本相关的资料书籍,借鉴了不少侦破类案件的案例。不过这都是作为素材运用的,本剧并没有直接的人物或者故事原型。
影响剧大:《红色》里,徐天和影佐曾经一同在日本受过特殊的训练,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训练?接受了多少时间的训练?是在什么时间?上海人徐天是由什么组织派到日本去参加训练的?不知是否故事背景里有这样一个清晰的背景存在,还是只是为徐天构思一个特别身份呢?
徐天和影佐的宿命对决
杨磊:影佐在剧中曾经是徐天在日本情报学校的教官。徐天进入了这所学校,学了不到3年,1927年四一二期间,徐天因父亲去世回了上海,隔了半年他又回日本,自作主张没有继续在这所特殊的学校学习,而是改学了会计。后来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几个月他就回国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因为日本当时已经进行了民治维新,在科研、教育、工业、社会管理、军事等方面,都已经走在了东亚国家的前列,东洋留学,当时是很多中国青年学生的选择,比如历史上的鲁迅、蒋介石、蒋百里、蔡锷等等,徐天的家庭是个上海的殷实商人家庭,他的家庭其实最早只是做了一个常见的选择,1925年将他送到了军校上学。他被分到学习情报科目,其实并非自己主观选择,而是一种机缘巧合。他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发现了自己的特殊之处——他有一些观察事物,逻辑推断方面的特殊天分。于是,个人天分+系统化的特殊训练,成就了本剧男主角最特别的一种技能特点。
影响剧大:《红色》里徐天的父亲应该是位死于四一二大屠杀的早期共产党员,徐天是否目击了父亲的惨死,剧集对这些前事的零星交待,是不是也为接下来的续集或前传埋下伏笔?如果要拍续集或前传,导演您都有什么样的设计?
徐天和徐妈妈
杨磊:编剧徐兵老师在这里最大的目的是,让徐天这个角色对共产党组织有一种先天的亲近感。徐天父亲牺牲的时候他在日本。回上海奔丧后,我们可以设想,徐天的妈妈希望唯一的儿子不要学习与军事相关的专业,他尊重母亲的想法,于是再返回日本时,他没有选择继续学习军事,而是改学了会计。这部剧有很多地方都有伏笔,还是有可能做前传或者续集的,不过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设计。
影响剧大:《红色》里铁林和他的父亲,一家三代都在租界当巡捕,这是以前电视剧和电影很少描写的一类中国人,但在本剧里却做了细致的描述,能为观众再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和背景吗?请问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为法国法律服务的中国警察的形象?
正义又鲁莽的铁林
杨磊: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商业城市,有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租界,租界,可以说是当时那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典型缩影。法国租界经过了好几次扩建,建立了数百人的巡捕房,大多数巡捕都是中国人和安南人。像铁家这样的情况,并不算是特别少见的,有不少巡捕的家庭从清朝末年就在做这个行当。塑造这个形象,除了为了尊重史实之外,最重要的是表现那种个人与大环境之间的“冲突感”。铁林的性格在这样一个列强环伺的世界中,实际上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但是他又会左突右奔地去碰撞,去坚持自我,这样就带来各种激烈的事件和情绪,增强了情节的张力。
影响剧大:《红色》里设计了几个非常绝妙的暗杀事件,作为创作者,您自己最得意的是哪个?最遗憾的是哪个?我们想问的是,是先有对这些暗杀行动的设计,之后才有了这部剧的故事,还是先有故事,后有暗杀设计?
暗中收割敌人性命的田丹
杨磊:编剧徐兵老师在最初的剧本中就有这些暗杀事件的设计,这些暗杀,特别是田丹的那几件,是与人物共同进退的,没有这种暗杀设计,田丹的真实性格就无法显露,所以这种设计是与故事共同产生的。我比较喜欢的是田丹在医院里和仙乐斯的那两场暗杀行动。从最后呈递出来的效果来说,我觉得都有遗憾,因为毕竟是电视剧,在拍摄时对时间、经费、资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限制,不太允许做特别精妙的细节,实际上现在看到的效果,对我来说已经是打过折扣的了。
影响剧大:杀人,杀人的过程和杀人的结果,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戏剧元素,包含了创作者怎样的用意?如何做到杀人杀得更美,令观众更血脉贲张,而不是觉得更血腥?《红色》里的杀人,蕴含了创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被逼无奈的徐天
杨磊:徐天这个人,不愿意杀任何一个人,甚至是日本人,都不是他刻意要杀的,所以我们设置了他的“晕血”,这是一种他不愿意用武力去解决问题的象征。红色中的“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编剧和我都对那种为了杀而杀的剧情不感兴趣,杀,在这部剧里面起到的最大作用还是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这是一种将人逼到极致地步才能产生的行为,激烈的内心在这种行为中表露无疑。
影响剧大:杨导,《红色》的故事一直围绕徐天为共产党的地下党保管的一车药品展开,但我们知道药品本身是有失效期的,在这部剧集中的创作中是否考虑到这一点,因为从存药到运出药品,用了长达1年的时间,这是否是一处败笔?
偷车运药的徐天
杨磊:其实这里的考据问题不在于药品的失效期,而在于1937年盘尼西林并未进入实际的工业化生产。这个问题我们在一开始就知道,为什么又不得不这么写呢?只能说是编剧老师的一种为了故事需要做出的必要的妥协。因为别的东西都不像药品这么急需,这么流露着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关照。我们曾经试想过军火、贵金属等等方式,都觉得不如药品这么有明确的力量。我们尊重观众提出的这个考据问题,在以后的创作中,尽可能去做更细致的考量。
影响剧大:张鲁一作为男主角,他精彩的表演是本剧成功的关键,作为导演,您觉得张鲁一的表演成功在哪里?
徐天表情包
杨磊:张鲁一为了寻找徐天的人物感觉,专门到上海体验生活,经历了一个月的时间,不停的与我交流徐天的人物感受。鲁一的表演,将徐天这个外在形象与内在实力反差极大的人物成功地诠释出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气息连贯,张力十足。
影响剧大:周一围在本剧中表演得也很出色,个性塑造也非常成功,尤其是他亲赴日本宪兵司令部与影佐的手下肉搏一段,动作戏很出色,这些都是他自己完成的吗?但您是否想过,这场戏的设计有些过分夸张了呢?
愤怒的“铁蛋”
杨磊:其实我在拍摄前也与编剧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但是后来我同意了徐兵老师的观点,他认为,这种戏并不追求绝对的真实,传奇就是传奇,它是对平庸生活的一种跳脱和超越,我觉得那场戏最重要的是表现那种无法抑制的冲冠之怒,表现中国人被压迫得无法忍受时的那种呐喊,所以最后的处理没有走向纯写实方式。 除了极个别的腾空翻之类的镜头,周一围全程动作戏都是他自己完成的,他是一位非常优秀敬业的演员。
影响剧大:金爷作为本剧中的反面角色,无论形象本身还是表演都很不错,想知道金爷是否也有历史原型?跟在金爷身边的那个金刚,其实是一个没头脑的好兄弟,最后死在金爷跟前,这对兄弟和特别的兄弟情的设计,是为了表现什么?
仙乐斯“扛把子”金爷
杨磊:金爷的原型应该是综合了当时一些上海滩十里洋场的“较有实力”的青帮头目的形象。没有单一的历史原型。金刚和他关系的这场戏,最重要的还是表现金爷这个人的人性复杂的一面,他虽然在心理上不愿意金刚死,但是在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站在利益的一边。金爷性格中的残忍、利欲熏心。
影响剧大:导演,同福里、仙乐斯和捕房本剧最重要的置景,看得出也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想请你讲讲这部剧在这方面的经验都有什么?其实,说起来,本剧的场景设计并不复杂,但讲故事的视角、摄影的视角却非常丰富,许多镜头也很有意境,关于此,导演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
金碧辉煌的仙乐斯
杨磊:确实,这部戏的细节设计较多,说起相关的经验,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可能是在流程方面。电视剧拍摄会遇到众多的资源限制,48集的《红色》拍摄时间不到100天,平均2天要拍一集出来,很多细节,在现场去设计和思考是完全没有时间的,现场能做的基本上就是个执行。这部戏建立了完整的前期设计流程,我做了详细的拍摄台本,视觉设计方面提前3个月就开始了,开拍前1个月,我专门组织了为期10天的主创团队封闭式台本分析会,几乎所有的视觉设计,都在前期完成了一遍,绘制了大量的分镜,制作了大量的Previz预览动画。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还针对这部剧的特色需求,专门设计了特殊的摄制流程,比如制作测试、细节拍摄、高速拍摄、案件内容拍摄等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流程规划,确保在执行时从视觉上将那些情节与人物的表达做得尽可能丰富与饱满。数据管理方面导入了DIT的流程,后期流程也尽可能地优化。 总之,这部剧能呈现出现在观众看到的这个状态,都依靠一套完善、能够有效执行的操作流程才能完成,并不是靠一时的灵感迸发就能达到。这大概是我觉得最有价值与大家分享的一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