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炳德是白嘉轩的爸爸。第一集《白鹿原》里,白嘉轩已经杀了六个妻子,和吴善超马上结婚了,白炳德老人还活得好好的。
而在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死了四个老婆的时候,白秉德老汉就挂了。冷先生说是得了“瞎瞎病”,绝症不可医治。
老汉生前不容置疑地说:“再卖一匹骡驹!”一定要给儿子再娶。
老汉在临死的时候跟嘉轩说:“过了四房娶五房。凡是走了的都是命定不是白家的。人存不住是人家的财还没有还完。我只说一句。哪怕卖牛卖马卖地卖房卖光卖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白家三代单传,可不能在白嘉轩这辈身上断子绝孙。没有后代传香火,是人生的一大遗憾。所以在小说中,白秉德老汉是抱憾而终,死不瞑目的。
在电视剧节目预告中,白秉德老汉是在得知儿媳妇吴仙草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之后欣然闭上眼睛的。
类似白老汉这种情况还是很多的。比如在电影《活着》中,福贵的老婆、女婿和外孙都还活着,过着一种内心沧凉却又带着美好希望的生活。而余华在小说中把福贵的老婆、女婿和外孙都写死了,只是还有一头病着的老黄牛孤独地陪伴他。
小说《活着》表现人生彻底的孤独、荒芜和悲凉,与残酷的现实更为接近。它的穿透力强,让读者们牢牢地记住绝望是一种什么状态。
在《1942》这部电影的结局:由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往回走,别人问他,是不是陕西那边也不能活?他说要死也要死在一个离家乡近的地方。遇到一个小女孩哭死去的妈妈。他与小女孩说,你叫我一声爷,咱们就认识了。小女孩大大的眼睛含着泪水,迟疑了一会,然后怯生生地喊了一声爷,喊声中带着亲切和无助。两人相依为命,手拉手往回走。情景令人动容。悲凉、绝望之余残留着希望。
独白说这个小女孩就是独白者的母亲,他说从没有看见他娘哭过,也不吃肉。后来问她1942年发生的故事,她说,这么遭罪的事情,提它干嘛。
影视相对于小说,带着商品属性,为了迎合市场,会显得温情一些,不像小说属个人产品,更多地是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对社会的观点。小说可以如同一把匕首,直捅希望的心脏,让绝望鸠占鹊巢。而影视更在意的是在所表达的生活中,希望好似刀剑上的那点蜜,看着,舔舔,靠着这点盼头,勇敢地活下去。
周星驰在采访中说,拍电影不能过于绝望,要在绝望之中留下希望。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白秉德老汉在电视剧中比小说中活得久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