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现在已经是过街老鼠了,大家都喊着,但是谁知道抗日神剧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变成今天的局面的。
最具影响力的抗日神剧首推《抗日奇侠》,大量的神雷桥段,比如手撕鬼子、鹰抓神功都是出自这部电视剧。然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2007年的《五号特工组》的升级版。
该剧根据真实史料改编,讲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地下党员欧阳建平与侨居海外的四位身怀绝技:千面王子、爆破专家、神偷、霸王花的青年志士秘密组成“五号特工组”,与日本女间谍及汪伪特工机构对峙的故事。
但《五号特工组》并不是真正的抗日神剧的鼻祖,因为它改(shan)编(zhai)自四十年前的一部美国电视剧,名叫《加里森敢死队》。
《加里森敢死队》由ABC制作,于1967年9月在美国首播,共26集,每集60分钟,讲述的是二战后期,战争越来越残酷,中尉加里森从监狱里找来一些杀人犯,骗子,强盗,小偷组成一支前所未有的敢死队。这些人各有所长且极具个性,抱着立功赎罪的目的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纵横于欧洲各国,深入敌后,一次次打入敌军,营救战友,轰炸雷达站,绑架德军元帅,偷取秘密情报,盗取德军物资,摧毁敌人计划,打击黑帮团伙,把德国人骗得晕头转向,打得落花流水。这些人虽然是在押的囚犯,但却骁勇善战 ,虽然他们常常抱怨任务艰巨,偶尔也有小偷小摸,甚至于关键时刻撒手离去,但是正是这些缺点使情节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加可爱。由于他们的英勇表现,战争形势一步步转变。
1980年,《加里森敢死队》被中国电视剧市场引进,是中国第二部引进的美剧。尽管这部电视剧在美国收视率一般,没想到来到中国却引发了观影的热潮。但这部26集的美剧仅播完16集便突然停止。即便观众的来信像雪片一样寄望央视,当时已经没有对停播做出任何的解释。
但即便如此,《加里森敢死队》对于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影响并没有就此消除。通过录像厅,它继续在民间广泛流传,同港台片一道,点燃了民众对于电视剧的激情。
自此,电视剧承担的教育意义开始被淡化,娱乐性开始提升,大众文化开始取代精英传统,中国电视剧真正的从庙堂,走向了民间,成为真正的大众艺术品,而非教化的工具。
据传说,《加里森敢死队》的停播跟今天抗日神剧、古装神剧被禁止的理由一样,即诱导青少年犯罪。据当时媒体报道,仿连环盗窃,有学生模仿吸烟,喝酒模仿找帅,都是受了这部电视剧的影响。2003年8月出版的《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与变迁》一书证明了这个观点。书中说:“这部26集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
但一部电视剧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80年代,拥有电视机的中国家庭寥寥无几,据统计,在城市里,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数量不足10台,即便算上录像厅,当时的传播力依然十分有限。根据调查,真正导致社会风气败落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经济困难,就业危机严重,大批青年无所事事,游荡在社会上,惹是生非,犯罪率上升,败坏社会风气。他们凭借电视机传播了一个敢死队的名字,就以之为借口发泄自己的不满。
回过头来看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有小学生看《还珠格格》,学小燕子上吊自杀时,我们怪它误导了孩子,却忽视了家长在其中应尽的本职;当有专家说穿越剧误导了大家的历史观时,却忽略了历史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缺失。我们总爱找别人的原因,并以此为借口,来掩盖自己的失职。
说回来,尽管影响微乎其微,但我们不能否认这部电视剧的好奇心一直吸引着观众。所以差不多三十年后,为了迎合那些怀着好奇心的孩子们,从我们的文化土壤出发,对《加里森敢死队》进行改造,我们自《五号特工组》开始,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抗日神剧”。当初一拨身怀绝技的监狱里的囚犯,在一个美军“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德军敌后搞破坏的一个故事,成为了一群来自不同阶层、身手敏捷的小人物在革命先行者的引导下抗日的道路。
这固然迎合了好奇心,但也是对我们历史最大的嘲笑。娱乐应该有,但如果只有娱乐至死的心,这就是病态,更何况在这背后,还有资本这只大手在作怪。所以,在神剧,去掉了《加里森敢死队》,甚至《五号特工组》中一些精巧的细节设计,把原作者相对精巧的创意,变成粗制滥造、毫无逻辑的打斗,于是,神剧诞生。制作方赚了钱,电视台有了广告,广告商推销了产品,而观众只能忍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烂剧,直到自己的审美底线被彻底拉低。
幸运的是,抗日神剧被指责却是因为观众逐渐接受了像《大宅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国远征军》、《借枪》、《打狗棍》、《勇士之城》、《战长沙》等这些能客观展现中国抗战和革命先烈艰苦卓绝斗争的电视剧精品作品。这些精品作品,尽管类型不同,但绝不同于那些陈腐的说教片,也不同于媚俗、庸俗的娱乐片,而是创作者用自己的视角,用专业的态度和精神,以电视剧这门艺术的形式去呈现那段悲壮的历史。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正是这些精品作品提升了不同层级观众对于抗日剧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抗日神剧才日渐式微,即便没有政策的调控,瓦解也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政策的封杀只是最后的选择,要想真正杜绝“神剧”——无论抗日的,还是历史的,既要依靠社会教育和人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但作为文化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剧,以及为止奋斗的创作者们,决不能在商业化大潮中迷失自己,忘记人文的本质,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应该用心和专业素养去创作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民族和历史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