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思想尚未普及的古代,很多无法解释的怪事都被认为是鬼的所为,产生了很多鬼的传说。
在这些传说中,地府怪谈始终深入人心,阎罗王,亦称“阎王爷”,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
最终,“十殿阎罗”作为地府审判者在民间广为流传,被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争相引用。这十殿阎王依次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实际上,老百姓间口耳相传的还有“四大阎王”,比刚才说的“十殿阎罗”流传得更广,那么,这四位阎君又是谁呢?
第一位就是隋朝时期的大将韩擒虎,这位将军曾立下赫赫战功,不但擒获了南陈最后的君主陈叔宝,更是前往突厥地区以高明的箭术威震北方。
老百姓们都说,东岳大帝麾下的五道将军领命前往隋朝请韩擒虎去阴间做阎王,韩擒虎听闻此事,跟当朝皇帝请了三天的假,甚至,皇帝还特地给这位大将张罗了告别宴席。三天过后,有两名身着锦衣的神秘人前来迎接韩擒虎,韩擒虎向皇帝和亲人们请辞,之后,随两名使者前往阴曹地府就任,当上了地府最高统治者。
那么,这个传说流传得有多广呢?《隋书·列传第十七》载:“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从韩擒虎被封阎王这件事最终记载到隋朝正史中就足以证明传说的影响力了。敦煌《韩擒虎话本》里说,韩擒虎就任阴司之主。
第二位则是北宋时代的寇准,寇准当官十分正直,是中国历史上标准的贤相。在寇准在刑部当官的时候,审判公正,深得民心,杨家将的故事中就曾体现过这位贤臣的才能。虽说他曾主张打击外国侵略者,堪称为国为民的清官典范,可是,他在仕途上并非一路平坦。
因为,他的个性太过刚正,所以,得罪了许多朝中官员,最终,因为朝中奸佞的诋毁被皇帝一贬到底,远走广东客死他乡。老百姓们不想这样贤明的好官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于是,便衍生出一个寇准被宣召到阴间当阎罗的传说。
在宋朝野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寇准死后当上了地府主宰,甚至,在人间的许多驿站中也挂着画有阎王寇准的画像。《琅邪代醉编》:“阎浮堤王(即阎罗王)交政也。”《翰苑名谈》:寇准死,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问从者,曰:“阎罗交政。”
第三位阎王家喻户晓,他就是黑脸包公。包拯做官始终贯彻一个正字,不论是在包拯在龙图阁当学士还是后来就任知府之时,包公始终不畏强权,秉公执法。包公一生中,从未放过一个恶人,也从未错判过冤案,而且,在他当官的几十年里,不论官阶如何,始终衣着简谱,生活朴素,从来不购置房产。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连自己的后代都教育得一身正气。民间说起父母官,首先,便要提到包拯,因为,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流传得实在太广,其中,有一部长篇作品更是集所有包拯断案故事的大成。直到现在,包拯的形象仍活跃在荧屏上。
关于包公当阎王的说法,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在民间传诵,当时老百姓间有句俗语,说的是:如果,诉讼不顺的话,那么,你就去阴间找包公。在许多包拯断案的小说里,包公和地府阎罗也始终有着微妙的联系,在著名的狸猫太子案中,包公就曾派人造了一座“阎王殿”,扮演阎王来了一出阴间审判,最终,顺利取得不法分子郭槐的供词。
甚至,他还有一件宝物叫做“游仙枕”,相传,枕着这件宝物睡觉可以直接魂游地府。民间还有包拯死后前往阴间做官,帮助阴间统治者揪出地府中贪赃枉法的阴官,因为,他的功绩最后还被提拔为阎王。京师民谚云:“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民间遂有包公“日断阳,夜断阴”之说。
第四名阎王跟包拯处于同一个时代,他就是范仲淹。这位心怀天下之人的仕途磕磕绊绊,曾多次被朝廷贬谪,但是,始终意志坚定,时刻保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范仲淹曾在1043年向朝廷上书了十条政改措施,可惜却受到挫折,再次被贬。后来,在中原大地的四处做官至晚年,他的弟弟希望买一处土地让范仲淹养老,却被他拒绝了。范仲淹自己出钱买了大片土地,让弟弟找人经营,成立义庄,自己对庄内收入分文不取,十分仗义。
范仲淹一心只为天下人,这样的官员必定会得到老百姓们的崇敬。在他死后,民间将其奉为阴间阎王,其实是实至名归的。《中吴纪闻》:“公本天人也,见司生杀之权。”《梵汉对映私钞》称:人死五七日,当见阎罗王,推断范仲淹就任阎罗。
如今看来,传说中的地府阎王殿有点古代衙门的意思,正是因为在古代清官难得,所以,老百姓们很难得到真正的公平对待。生前如此,便只能寄希望于死后,这也就有了四位在地下秉公执法、公道无私的阎君。阎罗生前都是正直之人,恰恰迎合了老百姓心中阎罗的形象。
可以说,也正是因为这些传说的存在,市井小人物有了生存在社会上的勇气,那些贪赃枉法的恶人也受到震慑收敛许多。
参考资料:
『《中国的四大阎王》、《隋书·列传第十七》、《琅邪代醉编》、《中吴纪闻》、《梵汉对映私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