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美似乎习惯了观众动辄七八十集的长剧,当正午阳光十二集的电视剧《我是余欢水》出现时,突然有种穿越天空的感觉。
用12集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短剧”成了《我是余欢水》的最初受关注点,也让人意识到了“短”并不简单。 什么算短剧?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可见,30集以内就算“短”,但其实,以往国产电视剧二三十集是常例,而许多知名日剧大都是10集左右,比之《我是余欢水》更短上一截。 花样百出地把集数变长,似乎是当下电视剧的拿手好戏。且看一下最近日剧翻拍剧的实例:《卖房子的女人》是10集,国产版《安家》变成53集;《校对女孩河野悦子》10集,翻拍版《不负时光》成了38集。除了内容上的本土化,拉长集数似乎也是本土化的一大体现。当然,其中也有不那么长的,11集的《东京女子图鉴》有两个翻拍版,《北京女子图鉴》21集和《上海女子图鉴》20集。尤其《上海女子图鉴》每集只有25分钟,换算一下总时长,体量和《我是余欢水》不相上下,在当时也打出了短剧的概念,但并没有获得好口碑。如果没有优质内容打底,“短”并不能成为悬浮、空洞的免“死”金牌。 提倡短剧,是为了应对长剧的弊病。正如《通知》中所言,一些电视剧、网络剧过度强调商业属性、经济效益,人为拉长集数、故事情节明显注水,造成叙事节奏拖沓、拉低艺术水准、影响观看审美等问题。长剧横扫市场之下,《我是余欢水》敢做12集短剧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如何真正“短”出精品来,创新出符合时代特性的短剧模式,仍有待思考和探索。 短剧不能只是把集数删短了,却还是拿长剧的思维在讲故事。2017版日剧《黑色皮革手册》只有8集,却把一个办公室小职员借助黑色手册改变人生,又与各种敌人周旋的故事讲得干净利落,又悬念迭起。节奏快、剧情点密集带来“爽”感的同时,同样带有对现实的讽刺和人性的思考。《我是余欢水》的开头像是中年男子版《黑色皮革手册》,剧情里,最大的悬念在于记录着反派三人组秘密的优盘。余欢水有没有拿到优盘?最终能否“黑吃黑”一夜暴富?都引人遐想。有了悬疑的包袱,却没有按照这条线一步步布局下子,反而加入见义勇为、捐赠眼角膜、离婚夺子等情节,尽管每一个故事都可精彩成篇,合起来却都像“优盘故事”里注的水,破坏了原本的节奏和悬疑气氛。短剧要纯粹,把一个故事讲透足矣,而余欢水想思考和讨论的东西太多了,于是,观众刚绷起来的一根弦,很快又被拧松了。 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流行着一种一两分钟一集的“短剧”。这些剧几乎“全程高能”,下毒、打脸等桥段密集抛出,一集中反转几回,真正紧凑不拖沓。有人看了这样的短视频后感叹,“3分钟内看了50集内容”,它仿佛是挤掉了某些长剧的所有水分,只剩下桥段。在《我是余欢水》中,主人公也集齐了车祸、癌症、妻子出轨、办公室逆袭等常见戏码,同样踩在了这些流行短视频的爽点上,但短剧不能向短视频靠拢,电视剧还需要有思考深度和艺术性。相比“短”,更要“精”。而去掉价值判断只留无脑剧情,无异于买椟还珠。 短剧未必只有一种拍法或者一种表达方式,或可以借短来精炼叙事结构,让剧情层层反转、一环套一环;或可以借短来为观众营造留白空间,让作品意在言外,韵味无穷。很有趣的是最近的两部热播剧《清平乐》和《三千鸦杀》,标题都取了一个很好的“短”的概念,内容却恰恰相反。“清平乐”作为词牌,在宋词中属于小令,而讲述宋仁宗一生的《清平乐》却长达69集,没有小令的灵动精妙,而有“剧情缓慢”之评。《三千鸦杀》30集,却像把一个15集的内容撑到这么长,一集里几乎有半集在借回忆杀注水。 短剧要真正做到“小而美”,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