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干隆退位了,最早的原因是打着名誉瞒着世界,最后自己玩得很大不得已,所以一开始就有了不甘。
乾隆即位之初,按照雍正定下的秘密建储制,以其嫡次子永琏为秘密储君,藏于“正大光明”匾后,永琏夭折后,又以其嫡七子永琮为储。等到永琮和其母孝贤皇后相继死去,乾隆一度看好的皇五子永琪,也早死了。
不久后,继任皇后那拉氏因为和乾隆口角争执,愤而剪发,被废黜,其子皇十二子永璂也失去了嫡皇子身份和皇位继承资格。
此时,乾隆年事已高,一个五六十岁的皇帝,朝中既无皇后,又无太子,也没有哪个皇子被明显青睐,有被立储的迹象,朝野上下不免人心浮动。
许多臣民嘴上不敢言,心中腹诽乾隆是贪恋权势富贵,才不肯再立皇后和太子,来分自己的权柄。民间屡有不怕死的狂生上书,求立皇后和太子,欲以此投机得一朝富贵,乾隆虽然铁腕镇压,然而富贵之心驱人,累禁不止。
就这么僵持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已经68岁了,他去清朝龙兴之地盛京(沈阳)祭祖时,又一个秀才金从善上书,请立皇后和太子,并说清朝若不立太子,便是根本没把自己看成正统王朝。「大清不宜立太子,岂以不正之运自待耶?」
乾隆当然杀了金从善,却也知道自己年近七十,时日无多,逼自己尽快确立帝国继承人的各方政治投机实力只会继续连绵不断,杀一秀才易,定人心难,所以他不得不传旨诏告天下,用他祖父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为理由,说自己绝不敢超越祖父,再过十七年,乾隆六十年时一定退位,传位给他早已秘密确立的储君。
乾隆:「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按乾隆的如意算盘,康熙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也不过是活到自己这个年岁就死了。而自己是二十五岁即位,真能活到乾隆六十年,八十五岁,当然完全够本。要知道从秦始皇起历朝历代所有皇帝,活过八十岁的不超过五个人,梁武帝萧衍、武则天、宋高宗赵构、元世祖忽必烈,还没有一个人能活到八十五岁呢。
人无信则不立,君更无戏言。乾隆这道旨意,等于是他代表清朝政府,给当时天下几亿臣民的公开承诺,如果不遵守,自然会民心尽失,即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也未必支持。
因此,等真到了乾隆六十年,他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履行承诺,下令传位于皇十五子永琰,令其改名颙琰,即嘉庆皇帝。
然而,一生集权专制的乾隆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无权,历史上几十位太上皇,如果不自己掌握权柄,便是生杀予夺皆由嗣皇帝掌握,嗣皇帝真心孝顺,如宋孝宗,那日子还过得好些;否则的话,深居宫中不能过问朝政、交接朝臣,那和囚徒也没什么不同,每日只能苦巴巴盼着皇帝有良心,能来探望老人家。
这种日子,一生唯我独尊的乾隆如何能忍?
所以,乾隆一开始甚至连皇帝玉玺都不舍得交给嘉庆,还是在群臣催促下不得不交,然后军国大事和人事大权一概自己处置,坚持上朝,并通过宠臣和珅操控朝政,让嘉庆形同傀儡。
乾隆宠臣,军机大臣:和珅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活到快九十岁的乾隆,戴着“中国寿命最长皇帝”“中国实际执政时间最久(六十三年)皇帝”两顶桂冠,心满意足咽了气,
嘉庆也将和珅这个“二皇上”恨之入骨,不顾老父尸骨未寒,就宣布几十条大罪将其处死。
——很大程度上,和珅就是被乾隆的沽名钓誉之心给坑死的。
假如没有乾隆四十三年,将“乾隆六十年时一定退位”这个承诺,广而告之全国,那么乾隆想当多久皇帝就当多久皇帝,本是天经地义。嘉庆作为一个庶出的第十五子,本没有任何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权,如果立他为太子,只会对君父感激涕零,又怎会和历史上一样,身为皇帝却不能掌权,潜藏深深不满?
乾隆也无需通过和珅这个代理人来压制嘉庆,操控百官,保存对朝政的掌控,那么他死后,贪污索贿金额只是当时官场普遍惯例,主要靠做各种大小生意聚敛财富的一代财政能臣和珅,也未必会被加以种种大罪处死,成为古代巨贪的代表。
此外,如果乾隆自己是皇帝,嘉庆只是太子,那他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在身体不适时将部分朝政推给嘉庆去处理,因为权柄将来随时可以收回;又哪用和真实历史那样,为了父子争权,九旬老人仍然要不顾身体抓紧朝政,事无巨细,一刻不敢放松,相当程度上缩短了自己可能的寿数?
而且还因为精力不济,智力衰退,对川湖白莲教起兵不能及时处断,酿成了持续数年、兵祸波及数省,令清朝从此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