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看看正史上他的列传:
庞籍字醇之, 单州成碑武人。及进士第, 为黄州司理参军, 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宰相的才干, 调任开封府兵曹参军, 知府薛奎引荐庞籍为法曹。升任大理寺丞、知襄邑县。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 庞籍任刑部详覆官。升为群牧判官, 所以上言说:“ 以前的原则规则臣下不能运用国家所养之马, 这是一种重视武装装备的表现。枢密院将带甲马借给内侍杨怀敏,大臣们重复上奏, 才被赏赐一匹马, 三天后, 枢密院又借给杨怀敏一匹马, 数日后又间断。枢密院掌机要事务, 都是这样重复无常。往常, 百官上朝进事, 皇帝不自己亲自阅读奏章, 只送给中书、枢密院。近年来朝廷诏书不断, 逐渐多于以前, 这样就不能防止私自请托, 根绝佞幸之徒。曾经, 王世融身为公主之子殴伤府吏, 按照法则应当交纳赎金, 特别停官任职。近来作坊物料库主管官吏盗窃国家物资, 而自己却逃避。凭借着宫亲联络, 三司就不再清查。现在皇上决断不同于以前, 臣下私下觉得很威逼。祥符(1008年- 1016年)年间朝廷指令有司对属下逐渐严峻查看, 胥吏都相继空县离任而去, 县令因此而被清除。假设这样, 那么清凉的官吏就会感到灰心。”很久后, 庞籍脱离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 章献太后发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恳求指令门, 将垂帘礼仪原则全部烧掉。又上奏说:“ 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运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派, 防止朋党, 选拔近亲大臣, 希望听取我们的定见, 不要由宰相一人抉择。”孔道辅对人说:“ 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摸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 是皇帝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 尚佳人差遣内侍声称教旨清除工人市租。庞籍说:“ 宋朝建国以来, 还没有佳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 应当杖打内侍。”诏令有司:“ 从今以后宫中传命, 不要接受。”多次弹劾范讽的违法之事, 范讽与李迪要好, 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 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 以祠部员外郎清除为广东南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作业全部上奏, 范讽因此而贬官, 庞籍也降为太常博士、知临江军。不久又官复原职, 调任福建转运使。景佑三年(1036年) , 任侍御史, 改任刑部员外郎、知杂事, 判大理寺, 担任天章阁待制。赵元昊反叛, 任陕西体量安慰使。由于令开封府官吏冯士元生意妇女而犯有差错, 被降职为汝州知州。调任同州知州,所以颁布陕西都转运使。文彦博详细询问黄德和一案,没有上奏,朝廷诏令庞籍与文彦博一同办案。庞籍上言说:“黄德和退避应当诛杀。刘平竭力而战, 裹尸疆场,应该抚恤其后代。”又上言说:“ 每年发生灾异, 天旱不雨。宫中花费豪华,开销收入不严峻, 朝廷勒索繁复, 有司无法核对真假。臣下私自认为凡是皇帝出巡搭车的费用,宫中的花费,应该坚决加以减少克制, 效法先帝修善德以消除灾害的方法。现在处处驻兵,将士竭力而战,不能获得奖励; 而内官、医官、乐官, 没有劳绩,享用丰富的赏赐,天下人都指着他们, 叫作‘ 三官’。希望稍微进行减少, 不要对宫人给予丰富赏赐,应专门奖励战功,这样就不必担忧敌寇不能平定了。”
担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 不久兼任鄜延都总管、经略安慰缘边招讨使。第二年, 改任延州观察使, 坚决推托, 改任左谏议大夫。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塞门、安远、栲栳砦, 攻破五龙川, 边境之民都被焚烧掠取尽净, 庞籍就任后,逐渐修葺办理。戍兵十万没有坚壁完垒, 都涣散驻扎在城中, 由于害怕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金明西北边有浑州川, 土地肥美平坦。在浑州川的止境处有叫桥子谷的当地, 这是敌寇出入的狭隘通道。庞籍派部将狄青带领万余人,在桥子谷的周围构筑招安砦, 多次招募群众进行耕种, 将收成的粮食来作为军需之用。周美狙击攻取承平砦, 王信构筑龙安砦, 将一切失地全部光复, 构筑十一座城池。到开通名、平戎之道, 沟通永和、乌仁关, 将东西阵法更换为方阵,这样减少了不少兵械。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函件说前来投诚, 庞籍说:“这是诈骗。”
宋仁宗刚即位时,章献太后(真宗皇后)垂帘听政,章献太后去世时曾留遗诣,要让章惠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庞籍时任殿中侍御史,认为不妥,力主仁宗亲政,并当众烧掉支撑垂帘原则的《内东门议制》。 仁宗亲政后,庞籍即向仁宗上奏,建议皇帝用人应辨邪正,防止朋党,按照公论和政绩选拔提升官吏。他的行为得到了朝野的必定,被誉称为“皇帝御史”。
庞籍任开封府判官时,仁宗宠爱尚佳人,尚佳人常派内侍到开封府传达旨意,干与政事,庞籍认为佳人派内侍到官府宣喻旨意是后宫干政的行为,因此严加回绝,传令将宣喻旨意的内侍予以痛打,并明令:“往后如再有后宫传命,不要接受。”作为一个开封府的判官,敢与皇帝的爱妃敌对,足见庞籍的凛然正气和不畏权贵的风格。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西北党项族首领李元昊树立西夏政权,公开反宋,连破北宋边城,群众背井离乡,宋西北边防形势十分严峻,庞籍被任命为陕西都转运使,与范仲淹、韩琦一同掌握宋西北军政大权,以防西夏侵犯(此时包拯刚出仕缺乏一年,任安徽天长县知县)。庞籍一到边地当即收拾军纪,安慰群众,安稳次序。为打败西夏,保证西北边境安靖,庞籍向朝廷进言:“天久不雨,灾害严峻,宫中奢靡,三官赏赐过重(三官即指内官、医官、乐官),应减少宫中花费,减少三官,节省财力以赏战功,将士肯于征战,不愁西夏不平”。犒赏将士,是前进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而朝廷却把许多财力花在宫中,不奖励将士,对此,庞籍犯颜直谏,坚强不屈。
浑州西北的桥子谷,是西夏进攻北宋的必经之地。庞籍特选善于骑射,董军事、有策略的部将狄青在桥子谷旁筑寨驻兵。为处理数万兵士军用物资问题,庞籍招募群众就地耕种,以供军粮,并以寨为基地,逐渐光复了被西夏占据的其它城堡,扭转了战争形势。不久,元昊派人前来商洽,庞籍认为:“这是西夏的奸计,不可粗心。”并指令屯兵青涧城以防元昊突击,后西夏大兵公开直迫宋境,见宋军防备紧密,难讨便宜,才撤兵退去。元昊与庞籍竞赛多年,终究,不得不向宋朝称臣。元昊称臣后,庞籍即提出:将矮小老弱兵士进行减少,安排务农,以减少费用,处理军饷。得到了朝野的一片欣赏。
皇佑四年(1052年),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反宋,朝廷多次派军镇压均被侬智高打败,庞籍时任宰相,认为旧部狄青可胜侬智高,即向朝廷力荐,狄青亦上表请战,朝廷便任狄青为宣抚使,处理岭南军事。谏官韩绛认为狄青不宜专任。仁宗即寻求庞籍定见。庞籍认为:狄青身世行伍,素被文人小看,若以文臣为狄青副手,则难以一致号令,不利于战,仍是让狄青专任为好。仁宗遵照庞籍定见,令狄青统领岭南各路军士。狄青熟知兵法,了解军情,总结宋军失利原因,设法鼓舞士气,奇袭侬智高,大获全胜。由于狄青指挥妥当,兵士作战勇敢,侬智高很快被平定了。
庞籍后被册封为“颍国公”,以太子太保退休。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76岁时去世(此时的包拯已于一年前去世了),六月葬于雍邱县(今河南杞县),仁宗赠他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田园贫宰相,图史旧骚人”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子,元英曾任鸿胪寺少卿等职。孙,庞恭孙,德孺,曾任猷阁待制,直学士、成都、陈州知府等职。
我不是专家,只是读过他的列传,就找了一篇翻译文,请我们过目。
我真想说,千古奇冤啊!不知道太师开脱了那个平话唱戏的,几辈子尽心竭力地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