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三国》鳐鱼的艺术形象与原作相比,最大的差异是鳐鱼的忠诚和爱慕对象不同。原作和古老的《三国》蝙蝠是王允,新的《三国》蝙蝠是吕布。
因为老《三国》貂蝉对王允心怀感激,万死不能报,所以心甘情愿用自己的贞洁作为代价,斡旋于董卓吕布之间,离间二人;王允也无需对貂蝉有所隐瞒,而是在最开始就开诚布公,把自己所有的计划向她全盘托出。因为开诚布公,王允对貂蝉也没有什么亏欠,只是计策本身,有些龌龊。对貂蝉跪拜,也是出于感激、敬佩,并没有自惭形愧的意思。
新《三国》则不同,相比于王允的生养之恩,貂蝉对自己和吕布的儿女情长更看重些,王允的恩情则放在了第二位。连环计以貂婵主角,她的剧情发展线,都是以貂婵爱慕吕布的逻辑点位开始的。
王允先答应貂蝉,把他许与吕布,正中貂蝉的心事,所以她表现出的是真情实感,无论是和吕布在庭前开诚布公,或者在夜间廊下谈情说爱,无不郎情妾意,甜蜜温馨不已,至少编导是想表达出这个效果。
而在貂蝉得知,王允想把自己再献给董卓后,就如晴天霹雳一般,这一处的貂蝉,是惊、是怖、是悲、是痛。惊在不知王允把自己许配给吕布是假;怖在王允将要把自己献给董卓是真;悲在自己和吕布真情无望;痛在王允不顾父女之情,有这样的险恶用心。
王允绝世逼迫貂蝉应允连环计,可见貂婵对王允没有到想原著中那样“虽粉身碎骨,未报大人之万一”的地步;貂婵对王允说:“父亲此举,与禽兽何异?”也能看出貂蝉对王允有怨言,有怨就是薄恩。这两处足以证明,貂蝉心中的位置,情郎吕布为首、恩父王允为次。这样的人设自然与现代的女子更贴合些。
文学作品亦或是影视作品,归根结底,都是时代观念下的产物。在当今这个时代,女人为了“报恩”,已经不再会再像貂蝉报答王允一样,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像王允这样的人,也不会为了某些目的,把女人像个物件似的“轻易”地“献”给别人。这都是女权、人权的观念在当今时代下的影响所致。
那么,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或者在哪一个时代背景下去看待一个文学艺术作品?仁者见仁,小编在这就不深入了。
老《三国》中的貂蝉,因为只对王允报恩,所以对董卓吕布,都是虚情假意。新三国中,貂婵对吕布,则是真情多,假意少,对董卓憎恶是真,逢迎是假。真中有假、假中带真,陈好将貂蝉对二人的真假变换,演绎的恰到好处。另外貂蝉的矛盾、无奈、悲伤和心理,都在她满目茫然、两行断肠泪中演绎出了。陈好的形象,与原著18岁的貂婵,并不能说完美的贴合。但是只有经历世事许多的陈好,才能将貂蝉的复杂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女人心、海底针。女孩子家的言语,往往是欲拒还迎。王允教貂蝉对吕布说,要生生世世和他在一起。显得貂蝉过于主动了。近则不逊,男子女子都是如此。而貂蝉对吕布说的是“你就忘了小女吧!”心中不想让吕布忘,却口口声声让他忘,越让吕布忘,吕布越不能忘,吕布得到貂蝉之心则更切,日后与董卓反目则更烈。此话说的有怎能不好呢?大凡漂亮聪慧的女子,都有一副孔明的伶牙俐齿吧!
新《三国》连环计,王允献貂蝉一波三折,都是为了给貂蝉增色,这番功夫没有白费,貂蝉的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厚重了。下集凤仪亭,是董卓吕布反目的标志,剧情线索有回到了原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