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皇城官街小巧玲珑,非常热闹。古城大同门、苏东门、大西门、苏西门、大南门、苏南门等、陆文洞举行,沿黄水河和城变数区设有四个码头,水陆交通便利,物流频繁。
九街十八巷纵横交错,店铺、馆、肆林立,并分别有“好吃一条街”、“当铺一条街”、“金锁银链一条街”等特色美誉街巷,人来人往,生意兴隆。
一、古黄陂热闹“九街”
1、玉带街:城关东部,由小东门向西北斜转,绕泮池、节孝祠至大东门。北连正街,南接河街。街道曲折,莹回如带,故名玉带街。
2、城隍街:城东北,街道斜向东西。街里有城隍庙而得名。街中还有关岳庙,关公、岳飞都有塑有坐像。
3、圣后街:在圣庙之后(即今人民会场之后)。圣庙是供奉圣人的地方,庙内供有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和七十二贤人的牌位。圣庙前右旁竖一石碑,上勒“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个大字。庙门两边都有木栅栏着,不准车轿入内。
4、十字街:南起河街,北贯正街(今前川大道),与厅上街相对呈“十”字,故而得名。为商业繁华之地。昔年王正起捐赠创立的“芹香局”设在此街。
5、厅上街、又名天城街:南起正街三眼井,北抵鼓楼老衙门。大略在今人民会场处至实验中学校院偏西老前川中学教学楼前不远处。亦即现在大南街中段偏东一点。
6、正街:民国前称中正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中山大道,现名前川大道。东起泮池,西抵大西门。是城内的一条主要街道。
7、河街:南靠滠水河而得名(实际南靠城墙,城外才是滠水),即现在的人民街。街内有“点将台”和“杨婆桥”。相传宋代佘太君行军至此,休整操练,筑有土台,称之“点将台”。点将台与望鲁台、钓鱼台为黄陂风景名胜“三台”之地。
8、后街:以北为后,即在正街之北。又名嫁货街。位于现在的文体广场(现在广场为日寇轰炸黄陂后留下的废墟地)。当时县商会设于此街,有黎元洪题字,此亦热闹处。
9、西街:位于城西而得名。是一条很热闹的大街。原称公安街,现称民安街。南起正街,北抵小西门(今老汽车站以南)。出古城经小板桥、大板桥直通西寺。
二、古黄陂繁华“十八巷”
1、甘家巷:为大东门北向的一条小巷。前有刘氏宗祠即刘彬士祖祠。祠门挂有“文魁”匾额,祠后紧靠城墙。
2、姜家巷:在甘家巷西。前有王氏宗祠,后靠城墙,街巷窄小。
3、吴家巷:在泮池附近,通往城隍街。是条小巷,人家稀少。
4、钟家巷:通圣后街。巷侧建有节孝祠。
5、东城街:又名东城巷,北出圣后街可至鼓楼(今实验中学院内西南)。
6、西城街:又称西城巷,东起鼓楼,西抵“铁锁龙潭”。
7、周美巷:又称周米巷。亦称真武路或真武巷。在现在粮食局处。陈仇九曾住此巷并对周米巷街道路面进行过很好的修整。路口有陈仇九手书“真武路”三字。
8、戴家巷:由正街通往河街,清代以来一直沿用此名,是条古老的街巷。巷内有王家朝门、问津客栈。
9、罗家巷:由王家朝门侧,通向罗家园。
10、大火巷:龙潭南,在戴家巷斜对面,正面有火官庙。
11、小火巷:龙潭南,大火巷西,巷中有雪映寺,是纪念晋代孙康少时映雪读书所建,寺内有孙康塑像。还有药王庙,供有药王孙思邈塑像。
12、冯家巷:西通西街,东连龙潭。
13、席家巷:又称遂家巷。巷口连着接驾湖。接驾湖为清代恭迎钦差刘彬士南巡之处,故名。接驾湖又名薛家湖。
14、裴家巷:在真武巷西,北通正街,南接河街。著名的“五层楼”位于此巷之北。解放初期,县人民政府曾设于此。
15、叶家巷:与永丰仓、雷祖殿相汇合经通河街。
16、郭家巷:在西街侧,连通接驾湖和小西门。
17、永丰巷,又称永丰仓:因巷内有一屯集谷物的大粮仓而得名。巷道内有程氏牌坊,当年“二程”出生处。历史上曾称草木巷。现称文教巷。
18、柳家巷:在大西门附近,堤边有仁寿宫。
三、古黄陂威武“六门”
1、大东门:原称昭明门,在现在的前川大道(原中山大道)的东出口处(五小东南,黄陂宾馆东北,区外贸西南)。
2、小东门:原称文昌门。今人民街东出口处。
3、大南门:原称景福门。前川第二小学北,稻花香酒楼以南,附近地今仍称大南门。今大南街名即源于此。
4、小南门:原称康阜门。原县搬运站,现蔬菜公司老宿舍以北外。
5、大西门:原称豫泰门。前川第一小学后,原城关医院西不远,现仍称大西门。
6、小西门:原称丰享门,在小板桥附近,小板桥商场之南。
四、古黄陂热闹“四码头”
1、大西门码头、即大西门外的码头:位于城西南大兴闸处,为客运码头。每天有木船航行汉口堤角、藤子岗(港)。每班载客10~15人。县城至河口,亦通客运。大船载客20~30人。小船载客10~15人。都是往返航行。同时,此码头也是运输日常生活用品的码头。每天都有运输蔬菜、猪、禽、蛋的船只上下装卸。其地附近现仍有称为大码头的村子(现已融为前川街道)。
2、小南门码头:位于县城小南门河边。是装运竹木、百货、杂货的常用码头。
3、大南门码头:位于大南门外河边。是装运谷、米、杂粮、豆饼的粮食码头。
4、小东门码头:位于黄陂大桥处。是装卸煤炭、煤油、木材、杂货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