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特摩尔(原名王宝宝)画像
1997年重建的《万州北门王氏族谱》。
陈耿 摄
库库特穆尔骁勇善战,至今仍有人为其绘制作战画面。
位于万宁城北的王氏宗祠。 陈耿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通讯员 符忠良
家谱溯源
3月10日刚过92岁生日的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近日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不少读者又开始购买和阅读他的作品。
金庸的小说基本上都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在其代表作之一的《倚天屠龙记》中,那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女主人公赵敏,原名敏敏特穆尔,其父是汝阳王察罕特穆尔,兄长是库库特穆尔,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
其中,库库特穆尔原名王保保,极有可能是万宁城北王氏的渡琼始祖。
万州古城北门,世居一支王氏宗亲,是书香门第,明清两代,科举蝉联,声名远播。
按其族谱记载,先祖是元代末年的右中丞谏议大夫王保保,明初洪武六年(1373年)渡琼。然而,《明史》却只字未提王保保来过海南岛,而是于洪武八年(1375年)死在大西北哈喇诺海的“衙庭”。
族谱和正史的两种说法,大相径庭,孰是孰非?
族谱:王保保谪居万州城北
“三代而下,士有起科第至相位,志正而才广,识远而气闳,能任世道之责而遭时之危者,未有如王保保公也。”万宁北门《王氏族谱》中的《大元右中丞保保公传》,记载其渡琼始祖王保保,在明朝建国后,仍然矢志跟随元朝君主,1369年,朱元璋的干将、魏国公徐达挥师直捣太原,王保保领兵前去救援,刚到帐中点灯,由两位书童持书侍读,不料明兵突袭劫营,王保保仓促间起身穿靴,但没有穿好,便光着一只脚出营逃遁。
此后,元主去世,王保保又一心辅佐太子,图谋复兴。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对徐达说:“今日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王保保其一也。”于是穷兵黩武活捉了王保保,并百般诱降,都遭到他的拒绝,“遂谪于琼”。
这篇传略还对王保保的节操褒扬一番:“而公之孤忠大节,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而不回,致使明之君臣官之不得,杀之不忍,第相与咨嗟叹息,以为元朝有此好人,盖造物者有意成公之忠,以昭中国君臣之大伦也。噫!公其不可及也。使人皆尔,则元岂有亡理?彼贪富贵反颜事仇者,其视公尤有愧焉!”
《大元右中丞保保公传》是何人所撰?写于何时?后人不得而知,文中也未言明王保保何时来琼。倒是族谱中一篇宣德四年(1429年)所作的《王氏源流序》,称其远祖是太原“三槐王氏”,到了元朝,王保保以赐进士、翰林院出身,官至“参知政事右中丞谏议大夫”,“明洪武六年,因与徐达等故意不合,以至谪于南琼之万州,乃卜居于邑之北门。”
奇怪的是,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世孙王汝翰的《城北王氏家谱谱序》、万州知州应上苑的《万州城北王氏祖谱序》,都称其迁琼始祖为“王吉”,而不再提“王保保”的名讳,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
朱元璋称其“天下奇男子”
先将万宁王氏族谱放在一边,来看看张廷玉等人纂修的《明史》是怎样记录王保保的。
“库库特穆尔,沈丘人,本王姓,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特穆尔甥也,察罕养为子,顺帝赐名‘库库特穆尔’。”原来,王保保原籍在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沈丘,这里没有提到他的原名,“保保”只是他的小字,父亲是汉人,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特穆尔的姐姐,他是个混血儿。察罕特穆尔膝下无子,便收王保保为养子。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察罕起义兵平定中原大乱,10年后被叛将所刺杀。察罕死后,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立即拜库库特穆尔,即王保保为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如同其舅舅察罕的官职。
王保保不但为舅舅报了仇,还收复了大量失地。只是元朝颓势已定,加上老臣老将之间内斗,部落叛变,库库特穆尔尽管一度总管天下兵马,居功至伟,却也遭到排斥和攻击。尤其是他涉嫌拥举太子逼迫皇帝禅让一事,使得元顺帝剥夺其太傅、中书左丞相之职,分化其兵力,仅封他为“河南王”,食邑在汝南。
更有甚者,朝廷看到库库特穆尔势弱,又调集兵马合攻他。库库愤慨至极,引军占据太原,杀尽朝廷所置官吏。于是,元顺帝下诏削除他一切官爵,命令军队四面讨伐他。
而在当时,明兵已下山东,收大梁。元兵望风,或降或逃,无一抵抗者。明兵至潼关,之前围攻库库特穆尔的李思齐等将领,也仓皇解兵西归,而其他将领皆被他所擒杀。顺帝大恐,下诏归罪于太子,恢复库库所有官职,令他与李思齐等分道南讨。
只是,诏书刚下一个月,明兵已过大都,顺帝北走,库库入援不及,大都被占领。
此后的局势诚如史书记载,但库库特穆尔对明军的打击并未停止,而且有过胜利,其对元朝的忠心和性格的坚毅,非常人所能比。
譬如,朱元璋的干将汤和等从山东泽州向山西突进时,就遭到他遣将截击而大败;他受命收复大都,被徐达、常遇春乘虚进攻太原和夜劫军营,仓促中仍带着18名骑兵北退而不降。
明兵西入潼关后,李思齐等元将、元臣皆以辖地投降,只有库库拥兵塞上,不断骚扰明朝西北边境。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命大将军徐达率大军出西安,直捣定西的库库,刚围兰州,库库就来救援,双方大战于“沈儿峪”,库库大败,将士尽亡,只剩下他和妻子儿女数人,北逃至黄河边,抱着流木渡河,奔向元朝残余势力的驻地和林。那时,元顺帝驾崩,太子嗣位,将国事全然托付给他。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又派徐达等人领十五万大军分道出塞,直取库库,结果徐达的军队大败,死了数万人。
刘伯温曾对朱元璋说过:“库库,未可轻也!”至此,朱元璋才想起这句话,便对晋王朱枫说:“吾用兵未尝败北,今诸将自请深入,败于和林,轻信无谋,致多杀士卒,不可不戒。”第二年,库库反攻雁门关,朱元璋命令诸将严加防守,从此,明兵很少出塞。
后来,库库特穆尔跟随其主徙往金山,洪武八年(1375年)卒于哈喇诺海的衙庭,其妻毛氏也自缢随他而去。
其实,朱元璋和察罕特穆尔、库库特穆尔早就“过招”。
当初,察罕在河南、山东一带用兵,江淮震动,朱元璋便遣使通好,朝廷派户部尚书张昶、郎中玛哈木特取海道下江东,授以朱元璋“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赐以龙衣御酒。使者刚到而察罕被刺的消息也传来,朱元璋便不接受封赐,还杀了玛哈木特,张昶则因有才而被留做官。不过,后来他私下联络元朝旧臣,也被朱元璋杀了。
待到库库特穆尔视察河南,朱元璋又遣使通好,库库则留下使者不还,对方七次来信索要,他都不加理睬。
库库败走塞外后,朱元璋又派人前去招安,也没有结果。最后派李思齐去招抚,李思齐刚到时,库库还以礼相待,很快便叫骑士送归。到塞下,骑士对李思齐说:“主帅有命,请公留一物为别。”李思齐说,他远道而来,没有准备。骑士又说:“愿得公一臂!”李思齐知道难免,便自断一臂给了送行者,回去不久就死了。
凡此种种,都让朱元璋内心十分敬重库库特穆尔。某日,他大宴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众人都说是常遇春。朱元璋笑着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便册封王保保的妹妹王氏为秦王朱樉的妃子。金庸迷都认为这位王氏就是《倚天屠龙记》赵敏的人物原型。
迷思:王保保来过海南吗?
如果《明史》所载属实,万宁《王氏族谱》“官之不得,杀之不忍”的说法,只是说对了前半句,后半句却无从谈起,因为王保保至死未被明军俘虏。
为此,王保保的十九世孙王铭松近年来潜心族谱和家史研究,对《明史》和族谱的抵牾之处进行思考:如果先祖最终去往塞外,没有迁琼,又何来他们这3000多位子孙后裔?他在万州东门外曾家塘的墓葬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他的衣冠冢,或是后人为纪念和祭祀他而建?
王铭松还大胆推测,或许王保保当年为躲避明朝诱降和追杀,改名换姓,携带家眷,瞒天过海,潜渡琼州,开基万州北门,繁衍后代,在琼终老;或是迁琼之后,又重返原籍或金山。
这一切后人都无法知晓,只能继续寻找史料加以佐证。
譬如,族谱中就有王保保三世孙王佑等人“回原籍”的记载,也写到五世孙王应霖去定安当教谕后,在当地纳妾生子等等。顺着这些线索去探究,去查考,对于王氏宗亲来说,应该都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