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爆炸军
今天笔者想说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他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也赫赫有名。(我不知道爆炸军这个词是否足够恰当。)
这个人就是被汉景帝称为“智囊”的晁错。
晁错的悲剧和一个人脱不了干系,这个人就是晁错精心辅佐的汉景帝。笔者以为,汉景帝这个皇帝在历史上有些另类,首先你不能说他是一个昏君,因为他和“文景之治”的开创不无关系;但你也不能说他是明君,先不说他饿死了周亚夫,单就是把晁错骗到菜市场上腰斩就够差劲的了。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两个细节,一个是“骗”,再一个就是“腰斩”……再说这件事之前,还是让我们看看晁错的生平。虽然晁错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已经存活在史书里上千年了,但当我们再审视他的时候,还得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才行。不然就无以述说他的悲剧性。
晁错生于公元前200年,这一年也是汉高祖七年。晁错是颍川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县人。当时天下大定,汉初的各种学说也都兴盛起来,晁错刚开始学习的是法家的思想。后来晁错的文采逐渐被世人所知,汉文帝时期还凭借着这项技能被征召为太常掌故(掌管公庙礼仪一类的文官)。
其后,朝廷征召能研究《尚书》的人,晁错作为太常掌故被太常派遣,去了济南跟随一个叫伏生的大儒学习《尚书》。由此晁错也接受了儒家的思想,成为了一位集儒家和法家思想于一身的官员。这样的官员在朝廷中可是很吃香的,没多久学成归来的晁错就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和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有了交集。
史书上说汉文帝和还是太子的汉景帝都非常欣赏这位既精通法家思想,又精通儒家绝学的晁错,太子刘启更是对其崇拜有加。晁错也是在这个时候就有了那个很著名的称呼——智囊。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这就是汉景帝了。汉景帝一上台,晁错立刻从幕后走上前台,多次单独和汉景帝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制定内外政策。结果自然就引起了一班老臣们的嫉恨,其中著名的对头有丞相申屠嘉(后被晁错气死)、吴国丞相袁盎(后害死晁错)以及外戚窦婴(害死晁错的幕后推手)。
虽然有很多老臣嫉恨晁错,但是晁错背后有汉景帝,所以大家也一时没有找到机会扳倒他。但是没找到机会不代表会放过他,大家只不过是在等待时机罢了。
结果这个机会在第二年就来了。汉景帝二年,晁错上书要求削藩,还写了流传千古的《削藩策》,其中有句话很著名,是这么说的——“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这句话可以说为后世历朝历代的削藩定下了基调。)
削藩令下达的几天后,以吴国为首的七国果然叛乱了,而且他们还打出了一个旗号,叫“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七个诸侯国打着旗号兴师动众地要杀晁错,估计晁错要凶多吉少了,但是真正的威胁不在外而是在内。当初和晁错结仇的两个大臣窦婴和袁盎(申屠嘉已死)抓住了机会。窦婴请求汉景帝召见曾为吴国丞相的袁盎,袁盎悄悄地对汉景帝说:“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据说当时汉景帝默然了良久,思想来去说了这么一句话:“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谢天下。”言外之意就是要牺牲晁错了。如果牺牲晁错能平息叛乱的话,估计汉景帝的“不爱一人谢天下”还算说得过去,但是说晁错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杀了他一点用也没有。
汉景帝杀心已起,而可怜的晁错却浑然不知,《史记》中说“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被骗到长安东市,结果穿着朝衣就被腰斩了。
晁错死后,汉景帝下诏平叛,三个月叛乱就平息了。(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