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搜索
今天,在中国北方的黑土地上,一位中年工艺家熟练、造诣深厚的萨曼莎剪纸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和欣赏。
他带给人们的艺术魅力,具有着古代北方民族、神秘原始宗教色彩,犹如一股冲击波,不断地激发着人们探究神秘远古世界的好奇心——他就是——曾被黑龙江省政府、大庆市政府分别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4年荣获全省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2015年荣获黑龙江省优秀非遗传承人,曾先后被中国文化部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授予“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新中国剪纸艺术家”“艺术成就奖”和“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并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 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萨满)民俗剪纸传承人,还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刘延山。
引子
美国曾经有个叫狄斯奈的画家,创造了“米老鼠”和“唐老鸭”,一个活波、天真、灵巧的老鼠和一个爱管闲事、命运坎坷的鸭子,成了风靡世界、脍炙人口、迄今不衰的画坛一杰。这个以画动物为专长的画家,把众多的老鼠、鸭、猪、狗、兔、象、鹿等,加以人格化,用鲜明的色彩、独特的形象,通过现代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去展现真、善、美。他创造的动物,跨越国界,征服了全世界热爱生活、向往美好事物的男女老幼。这就是一个天才画家带给人们享受艺术感官美的同时,又赋予了巨大的精神能量。
今天,在中国北方黑土地上,一位中年工艺大师,以他娴熟技艺、造诣深奥的萨满剪纸,赢得了国内外瞩目和欣赏。他带给人们的艺术魅力,具有着古代北方民族、神秘原始宗教色彩,犹如一股冲击波,不断地激发着人们探究神秘远古世界的好奇心。
他就是——曾被黑龙江省政府、大庆市政府分别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4年荣获全省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2015年荣获黑龙江省优秀非遗传承人,曾先后被中国文化部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授予“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新中国剪纸艺术家”“艺术成就奖”和“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并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 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萨满)民俗剪纸传承人,还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刘延山。
刘延山是一位具有大视野、大思维、慧心激扬、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以剪刀为工具,以萨满诸多神话为基调,剪出了古老的神韵,剪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为萨满剪纸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自16岁发表处女作,直到现在的40年创作生涯中,刘延山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和展出作品近千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奖作品二百余件,被国家、省、市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作品30余件。其代表作北方萨满民俗剪纸《神牛济民图》《突忽烈玛发》两项分别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文艺精品工程奖”;作品《远古》2008年荣获全国剪纸展最高级别的“金剪刀奖”和第六届全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金奖,还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选的东亚地区“卓越的手工艺品徽章”。刘延山在四十年来萨满剪纸的过程中,挖掘、保护、研究、整理和传承民间工艺美术剪纸艺术成绩卓著、精品叠出,特别是在研究开发和弘扬北方萨满民俗文化艺术创作领域作出的贡献和影响,已经波及到东南亚一些国家。
青少年期:机遇让他走进了多彩世界
有人说:刘延山的运气好,青少年时期就有贵人相扶,才有后来的卓越。
真的如此吗?让我们走进刘延山的成长经历看看,他是在怎样一个环境里、一步步地成长为一个闻名国内外剪纸大师的。
当年刘延山的曾祖父闯关东落脚在黑龙江省兰西县,父亲刘芳是那个时代积极要求进步的有志青年,建国前,考入了刚刚解放就组建的黑龙江省邮电学校,1950年毕业,被分配到林甸县黎明乡邮电支局,先后担任过邮递员、支局长、乡党委秘书。1962年,被调到县邮电局工作,1963年,5岁的刘延山随父亲迁居县城。
父亲写一手好字,每逢春节,左邻右舍都来找父亲写春联,父亲的字写得好,写得认真,被乡亲们所敬重。一旁的刘延山看在眼里,自豪在心上,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在学生时期就自觉地把字写得漂亮。但对刘延山影响最大的,是姑姑刘德芳,她是激发刘延山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老师。
姑姑刘德芳和刘延山没有血缘关系,她是当时林甸黎明乡的老户,刘芳一家搬到黎明乡时,善良的刘德芳夫妇看到他们一家在这里没有三亲六故,就主动过来帮忙,帮着收拾屋子,置办锅碗瓢盆,让刘芳全家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这样,两家走动得勤,相处得近,自刘延山懂事起就叫刘德芳姑姑。
姑姑虽然是一位普通家庭妇女,但是她秉承了母亲剪纸的手艺,她本人又是个极其聪颖、心灵手巧的人,在刺绣、剪纸、扎花等这些民间艺术上,造诣颇深,样样精通。她剪出的小媳妇人(后来刘延山知道那就是萨满的剪纸嬷嬷人)形像逼真、活灵活现,各具特色,剪出近百个人物,其神态决不雷同,每个媳妇人还都有名字,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她在当地十里八村是远近闻名的巧女子。姑姑手里这些精美的民间剪纸,深深地吸引着刘延山,在他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那时,乡下业余生活是极其单调而枯燥的,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一年四季操劳在贫瘠的田野里,一旦闲下来,也就是聚在一起东拉西扯,说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言碎语,有的人或聚到一起看看纸牌、打打扑克,也有的聚众赌博。而姑姑却与众不同,闲下来,就是集中精力剪纸或扎花。姑姑那些精湛美妙的剪纸把刘延山带进了一个多彩的世界,使他天真无邪、聪颖灵动的脑海得到了艺术的滋润和启迪。他看到了姑姑那把剪刀的魅力和神奇——姑姑灵巧地三剪两剪就能剪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人儿,也能剪出花花草草、飞禽走兽,令人着迷。多彩的艺术世界,深深地吸引着灵慧的刘延山。
姑姑刘德芳
“彩纸无言内藏秀,剪刀含神有奇功。”那些年,每到寒暑假,刘延山避开小朋友的游戏和那些无聊的淘气,他会跑到姑姑家,专心致志地跟着她剪剪画画,农家的每一样花草树木都能出现在他的画笔下,也经常让姑姑指导自己动手剪一些小动物和小媳妇人,姑姑喜欢这个爱学习的“小徒弟”,愿意倾其所会,教这个心性专一的侄子。刘延山就样在姑姑的关爱和指导下,度过了他精彩而又极具趣味的童年,为他今后的剪纸艺术创作奠定了丰富的基础。
1975年9月,在林甸县第二中学高中读书的刘延山,因为他的美术出类拔萃,就被学校推荐到县文化馆美术班学习。这是一个出人意料、非常难得的机遇。在这里,他有幸结识了单作荣老师。单老师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是文化馆专职的创作员,刘延山在这里开始接受他的正规美术教育,深入学习了素描、色彩和创作三门基础课,而且,每月单老师让他负责街面上的大板宣传栏的设计和写写画画。刘延山如鱼得水,他用心听单老师的指导,并且对宣传栏进行精心操作,把这当作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他的痴迷、他的孜孜以求,致使他这一时期的绘画和剪纸的艺术造诣突飞猛进。期间,他抓住时机创作了许多年画和剪纸作品。这一年,英姿勃发的少年刘延山和他的小伙伴吴鹏,两人竟然联合创作了剪纸连环画《小铁蛋》(董谦编文),并参加了黑龙江省少儿美术作品展。也是这一年,他的剪纸处女作《新生事物赞》在《嫩江日报》发表,小小的收获,让他激动不已,他的作品能在报纸上发表这在当时的林甸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不断进取的少年,也更引起了许多人对他的关注。
1977年7月,刘延山高中毕业,那时正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年的8月,城里吃商品粮的应届毕业生,还是要当一名知青,走向农村那广阔的天地、到贫下中农当中去改造世界观。刘延山落户在林甸城镇公社发明一队,插队的两年时间里,他仍然不放弃对绘画和剪纸艺术的学习,稍有闲暇,就去姑姑家讨教,就去找单老师学习。1979年9月,又随着全国知青返城大潮,回到林甸县邮电局鸿雁旅社就业。痴迷剪纸艺术的他,时常去找单老师对自己作品做指导,只要有时间,他就专心致志地研究探索剪纸艺术。1982年,剪纸作品《科学的春天》荣获嫩江地区科普美术作品展二等奖,该作品主题反映的是新一代青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建设祖国贡献青春的画面,预祝着新中国科学的腾飞,奔向四化建设的宏图远景。刘延山一边潜心创作,一边在深深地思考,他觉得自己始终在攀爬一座高峰,要攀爬得更高,而自己目前还不具备相应条件,那就得求教名师,把自己的剪纸技巧、剪纸立意锤炼得得更扎实、更自如,更有艺术性,更让大众喜闻乐见。1983年,他专程去海伦拜访全国剪纸工艺美术大师傅作仁先生,傅先生是剪纸领域国宝级大师。他真诚投师得到老先生的多次指点,同年10月,他的剪纸作品《火红的年华》入选全国四省剪纸作品联展。在多方赞誉的鼓励声中,他得到了更大的鞭策和激励。在这段时间里,刘延山创作了一批优秀剪纸作品。当时任林甸县文化馆馆长的吴镇海注意到了刘延山的创作潜能,曾多次鼓励他勤奋创作,指导他创作技巧,并在创作材料经费上,也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在短短的几年里,使自己的绘画和剪纸技巧有了突破性的飞跃。其原因是他遇到了四个不可多得的贵人相助,每一个人对他都至关重要,使他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向前。他现在说起自己的起步、自己的发展,总是感恩于心,念念不忘这四位老师的关爱与指导。当年,他面对客观上的众多机遇,能万般珍惜,没有半点浪费和犹豫,并且能做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不放过任何有效的每一分钟,去深钻细研,才走进了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世界,才有了今天的令许许多多人赞叹的辉煌业绩。
萨满马虎舞面具
佛赫妈妈(纸塑)
乌申阔玛发(纸塑)
萨满马虎舞面具
人生好年华:丰硕的创作之路
刘延山一往无前的追求、不懈的努力、突出的成绩、出类拔萃的作品,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引起了林甸县文化部门领导的重视。“刘延山现象”在林甸县实属凤毛麟角,他的创作在突飞猛进,势不可挡,对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有追求的年轻人,谁人能熟视无睹呢?!
1984年,林甸县文化馆、林甸县美术摄影协会决定举办“刘延山个人剪纸作品展”,这在林甸县有史以来举办的第一个个人剪纸作品展。
这个决定,让刘延山激动而兴奋。他反复思考之后,毅然决然辞去了令许多人羡慕的食堂管理员工作,要求去锅炉房推煤车。这令人出乎意料的决定,令几个朋友觉得他这个决定有点过火,搞一个剪纸咋能把正当的工作撇了,剪纸就这么重要吗?刘延山觉得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是无形的,别人一时半会很难看透。他认准了目标,豪不犹豫地努力下去。他说:我当食堂管理员每天得坚守岗位,我去锅炉房推煤,一天的工作量只要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节省下了的时间,可以全心身地投入创作。一个有才能的人做出了令平常人费解的决定,他用了7个月的时间,克服许多困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剪纸创作上。为了有效利用创作时间,他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有时出去轻松一下,脑子里依然想着某一个画面、某一幅构图,哪里还有不足,哪里需要改进……一幅幅画面上的情景,时刻浮现在脑海,他的举动和行为已和普通人的思维不一样了,外人看他那种如醉如痴的样子,认为他是走火入魔了。走路走走得过头,买菜付差钱是经常的事。他就这么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细心酝酿,仔细推敲,精雕细刻创作出137件作品。终于,在1984年10月2日如期展出。当时,在全县产生了很大反响,在省内也倍受关注。特别是萨满题材的作品,在剪纸界引起极大轰动。刘延山感慨地说:“这次剪纸作品展,是我一生难得的机遇和转折,也是我从事艺术创作走向成功的一次重要展示和检阅,我从心底感激家乡的这片热土,感谢父老乡亲的厚爱,感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培育,没有这一切就没有我刘延山今天。”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他肯定会越做越好。
1987年9月,省人事厅特批,刘延山被林甸县文化馆破格录用为美术创作辅导干部,这是对他成就的肯定和鼓励。从此,他进入专业创作和业务辅导部门。艺术是无止境的,为了做得更好,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是必不可少的事。1988年8月,他被单位选派到天津参加全国剪纸藏书票学习班学习,当时全国剪纸学会会长仉凤皋是学习班主讲。他系统地从剪纸发展史,到剪纸的技法、语言,以及剪纸藏书票的创作,深入细致地进行了辅导,全面地梳理了剪纸艺术创作的基本理论。此次学习班,来自林甸县的刘延山、高志强和黄向阳三位学员,创作实践课表现得十分突出,得到了老师满意的评价。他们三人的作品被选入为(参加日本名古屋)出国展览作品,并在文化报上首先发表,这是林甸剪纸艺术首次面向世界,走出国门。
1990年,刘延山(张福利、焦立军、刘文华)参加了省文化系统举办的《四人工艺美术作品展》
四幅萨满玛虎舞剪纸《远古神韵》
1990年荣获全国应用剪纸展一等奖
上面四幅获奖作品是一次重大突破,但是与刘延山现在的剪纸相比还稍有青涩,但认真读来,神韵和灵动,让人禁不住浮想联翩。玛虎在满语里为面具或鬼脸。玛虎艺术原于古老的萨满教,在岁月更迭演变中,从萨满宗教祭祀活动中派生出一种满族歌舞艺术——玛虎戏。玛虎戏主要演释萨满神话故事,“玛虎”随玛虎戏的流传而备受青睐。按满族习俗,玛虎制作必须由德高望重的玛虎师傅按照本族供奉的玛虎底样虔诚复制,如不经本族族长和玛虎师傅允许,私自制作神灵面具将会招灾惹祸,殃及族人,因此,玛虎绘制技术只在少数人当中传授,清末在外来戏种的冲击下,玛虎戏被人渐渐淡忘,以至绝迹,这是刘延山从萨满古老艺术中抢救、发掘、整理出来的。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极高,是满族独特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次展览中,刘延山创作的萨满剪纸系列作品在省城引起极大的轰动,各大新闻媒体连续专题报道展览盛况。在他的展区内,不但有众多的中国人前来观赏,而且还聚集了一些外国朋友,有的和他交流创作感受,有的和他探讨创作思路,了解萨满剪纸作品所表现的深刻文化内涵。
此次成功展览过后,刘延山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在规划自己发展方向。1991年9月,他考入哈师大美术系学习,在大学课堂里,他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外国美术史等,绘画基础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并在色彩基础、立体构图和创作技巧等方面都系统地得到了提高。在学习期间,他将学习的成果转换到实践中来,根据当时的群众文化发展需要,组建了林甸剪纸创作群体,刘延山被誉为群体带头人,将剪纸藏书票的创作形式作为创作群体特色。同年11月,林甸剪纸创作群体的作品入选参加“黑龙江省优秀创作群体作品晋京展”,林甸艺术作品首次到北京展出,当时县委宣传部部长刘洪元、副部长刘景龙带队,文化局长郭志、文化馆馆长吴镇海领队和部分作者一行13人参加展览开幕式。在展览期间,得到了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原中央美院院长古元、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的接见,并为林甸剪纸创作群体题词鼓励。
这个期间,由于全国文化系统上下都在大搞群众文化下基层,落实文化以文补文的政策,1994年,刘延山被组织选派到大庆创办的以文补文创收企业。白天忙于公司琐碎事,晚上业余时间还坚持剪纸创作,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各类展览会。1996年,他当选为大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2003年被推选为大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2009年晋升为国家一级美术师,2010年当选为大庆市第八届政协委员。
时隔三十多年的2014年,由深圳美术馆以“黑土情愫”为主题、举办了“刘延山北方萨满剪纸艺术作品展”,在南北剪纸界引起极大的轰动,一些作品得到外国朋友的青睐。三十年的艺术积累,从此次展览的作品体现出成熟、自信、大气、震撼,在许多艺术家和观众的赞扬声中,刘延山又一次确立了新的目标,将为2020年前实现一个新的梦想而继续努力。
几十年不辍的艰苦创作,刘延山在传承、挖掘、保护、研究、整理民间工艺美术及民间剪纸艺术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研究北方萨满文化艺术创作和民俗文化创新实践方面,贡献卓著而突出。
刘延山曾六次被黑龙江省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授予全省“十佳艺人”称号,2008年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中国收藏家喜爱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2009年被省文联、省民协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2011年荣获大庆市首届文学艺术大奖赛“突出贡献奖”,并被省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 称号 ,2014年荣获全省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奖,2015年荣获“黑龙江省优秀非遗传承人”光荣称号。刘延山成功了——凭自己的执着和痴迷,在流淌过很多的汗水,付出过诸多艰辛,历经数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对每一幅作品的都是精益求精,才孕育出如此之多的上乘之作,才有了今天的创作大丰收。
多彩萨满剪纸:开辟出一条新路
萨满剪纸是体现萨满教文化的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剪纸,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剪纸起源于巫术,即满族巫术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崇奉天神、地神、祖先神、家神、动物神、植物神等。在体现萨满文化众多艺术形式中,满族民间剪纸最具代表性。萨满教崇奉的天神、地神等神灵总计约有170多个,这些神灵经常被用剪纸的形式予以表现出来。
刘延山在对萨满剪纸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展出作品近千件,而大部分是萨满剪纸,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奖作品二百余件基本都是以萨满剪纸为内容,被国家、省、市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藏的三十余件作品也全是萨满剪纸。他参与编辑出版了《大庆文艺精品丛书——民间艺术卷》,黑龙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民间艺术丛书《萨满民俗剪纸》专集。先后参加了“刘延山剪纸作品专展”“全省首届四人工艺美术作品展”“全省六人剪纸作品联展”深圳美术馆“黑土情愫”黑龙江艺术家作品邀情展等活动,其全部作品均是萨满剪纸。其代表作品《远古》曾两次荣获省政府精品工程奖,2007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东亚地区“卓越的手工艺品徽章奖”的剪纸作品也都是萨满民俗系列。2008年,荣获全国剪纸展最高奖“金剪刀奖”和第六届全国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金奖。 2014年,北方萨满剪纸《沙克沙恩都哩出世》(喜神)《突忽列玛发》(水神)荣获“2014中韩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会剪纸艺术作品展”金奖。2016年,北方萨满剪纸《安楚拉妈妈》荣获“梦在中原·2016郑州绿博园全国剪纸艺术名家邀请展”一等奖。目前有三十余件以萨满诸神为基调的剪纸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农博馆、深圳美术馆、中国剪纸博物馆及陕西、山西、浙江、江苏等省市展馆所收藏。
自2005年至今,刘延山一直在坚守着自觉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重任,2014年创办了中国北方萨满剪纸艺术馆和中国北方萨满剪纸艺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刘延山的剪纸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创作的北方萨满剪纸作品中,显著体现了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并加以现代表现手法,从题材、色彩、工艺、构图、造型等诸多方面,展现了北方黑土文化的深邃内涵,作品以浓重的色彩和精妙的剪纸的艺术语言,彰显出独特的远古文化艺术风格。作品在立意与内涵中,充分展现萨满神韵的文化意境和远古深奥的地域特点,其传统民族风格特点突出,黑土韵味浓郁,表现手法独到,汲取了民族民间传统的绘画、刺绣、服饰、舞蹈等姊妹艺术的营养,使作品古朴的韵律表现出缤纷多彩,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研究价值。目前,刘延山正在实施新的研究计划,针对辽西走廊、红山文化,长白山地区,黑龙江流域、金元文化等地域的萨满文化和剪纸艺术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基层做好实地调研,将在2017年编著出版《东北满族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萨满剪纸与补绣》一书,2020年前编著出版《中国北方萨满剪纸艺术研究》一书,完成多年心愿,实现前半生的对梦想的追求。
这是一幅2015年创作的五色相呈的萨满剪纸《生肖窗花》给人以极其新颖,赏心悦目的艺术美感。既有传统的怪异,又具备现代的科幻意识,这是独具特色的一幅上乘之作。
《萨满剪纸》系列选 作品规格:50x80cm 创作时间:1984年
这是四幅阴阳相济,天人合一的佳作。《远古》表现了《易经》中所包含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幅混沌初开,五行生成的画面。也有如道家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在远古的运动中逐渐萌发胚胎,孕育出了生命。《开创》表现了世上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是具有活性生命的客体。有了生命,就有了智慧生成,有了智慧就能在天地间创造人类所需要的。从原始的,到现代的,人类的创造在不断翻新。《和谐》证明的是有了人类的出现,就出现了生杀欲夺,从远古洪荒到今天的现代科学,人类不断地创造,也在不断地毁灭其他物种,人与人之间也在相互残杀和掠夺,地球村需要和谐,和谐才能共生共赢。《共乐》是对和谐的进一步的阐述,只有和谐了,人与人,人与大自然才能共同享受快乐。这四幅剪纸讲了一个漫长的故事,反映了一个重大主题。
《萨日贝拉》(鱼神) 作品规格:77x120cm 创作时间:2006年
关东满族民俗剪纸系列:《龙娃》之一、《凤丫》之二、《山伯》之三、《柳妈》之四。
刘延山的萨满剪纸是民族文化突出的代表,他挖掘、研究、开发了一项极其宝贵的资源。萨满剪纸在立意的开创,对内涵的表现,都充分体现了萨满教义神韵的意境,每幅精美绝伦的作品里那细腻的线条,多姿多彩的画面,加上作者那种丰富的想象和独树一帜的构图,把北方萨满民俗剪纸的创作理念与传统技法相结合,达到了天人合一、阴阳互补的绝佳境界。画面条理清晰、构图精巧、手法新颖,使作者创作出的人物形象诡异生动,烘托出神秘肃穆的宗教气氛,刻意将诸神的形象加以鲜明的描述,达到了主题突出,打造出了用现代手法与神话传说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把活灵活现的萨满文化传奇般明示于天地之间,展现在千百万人面前,让读者和观众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刘延山以他娴熟的剪纸技法与新颖而又独到的创作理念 ,不断地紧跟时代,尽显萨满民俗剪纸的魔力和希望,前景将如春阳般灿烂,佳作如山峰般崛起,刘先生的大辉煌,就在当下。
刘延山艺术之路:给人们的启示
刘延山是个奇才,他成长于林甸这片文化艺术氛围浓郁的沃土,他回馈给人们的,是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示给人的是美好的意境,传递给人的是真、善、美。用当下的话说,就是带给了人们正能量。关于他的剪纸,笔者仅以己拙见,浅显地写了对他作品的认识与评价,在文章结尾之际,要重点说的,是一个人的成长给人们的启示——
刘延山是个天才,他所以能成才,是有成才的条件,第一是他的姑姑对他的启蒙,第二是单老师对他的辅导,第三得益于吴振海的支持,第四他主动寻求剪纸大师傅作仁的指教。这四个人对青少年时期的刘延山影响很大,为他的成长奠定了基础,这是他人生不可多得的际遇与机遇。
再说刘延山自身,首先他对剪纸有兴趣,“兴趣”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对一件事有兴趣,就能认真地去做,就能做好。其次是坚持,持之以恒,不断进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走完千里路,就得一步一步地去走,就得克服一路上的困难,否则,就难以达到目的。另外,很重要的一条,要对自己善于知不足而再进取,不断地求师。他在一片赞扬声中,仍然看到自己不足之处,去拜师傅作仁先生,这一步,让他在剪纸的艺术造诣上,更上了一层楼,充分佐证了“谦虚上进”很重要。在成为专职创作人员后,他还坚持上学,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的艺术造诣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延伸。
除了这些,重要的,是林甸这片沃土,是重视培养人才的地方,从文革后期开始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与良好风气,经常开办各种文学艺术创作学习班,使许多人受益,成长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 神剪”刘延山的人生经历与故事,带给人们太多的启示——深厚的文化热土,才能孕育出茁壮的禾苗,而伟大的艺术品来源于创作者的智慧与汗水,刘延山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对故土的感恩,用他的艺术灵感和技巧剪出了一个民族的精彩,献给人们不朽的精品。
人物简介
刘延山,1959年8月生于黑龙江省林甸县。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非遗保护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藏书票艺术委员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剪纸组委会委员,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大庆市第四届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第五届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第六届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77年7月在林甸县林甸镇参加工作,1987年9月黑龙江省人事厅按拔尖人才待遇批准林甸县文化馆破格录用为美术专业辅导干部,2005年后任大庆萨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任大庆北方民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大庆市第八届政协委员。
刘延山多年从事传承、挖掘、保护、整理、创作、研究、开发民俗工作,屡次获得殊荣。作品曾两次荣获省政府精品工程奖,2007年,萨满民俗剪纸系列作品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东亚地区“卓越的手工艺品徽章奖”。2008年,荣获全国剪纸展最高奖“金剪刀奖”和第六届全国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金奖。并连续八次被省“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授予全省“十佳艺人”称号。2011年,荣获首届大庆市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2013年,荣获“创意大庆—2013《大庆元素》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金奖和“最具商业价值奖”。北方萨满剪纸《沙克沙恩都哩出世》(喜神)《突忽列玛发》(水神)获“2014中韩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会剪纸艺术作品展”金奖。并被全省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评为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奖。2015年荣获全省非遗传承人“薪传奖”。目前已有三十余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农博馆、中国剪纸博物馆、深圳美术馆及陕西、山西、浙江、江苏等省市展馆收藏。产品并远销到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作者张鹰简介
194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林甸县丛家窑,成长在花园乡。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只读了两年农中便回乡生产,十八年的劳作中,坚持读书写作,文革前在省市报刊发表过诗歌散文。1976年后执教公社中学,成为地区劳模。1985年经友人介绍走进哈尔滨一家企业集团,从普通员工到集团办公室主任,期间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的报告文学《潮头曲》获三等奖,《崛起的高楼》在企业家报获三等奖,曾为集团公司领导撰写管理专著《走进管理》,退休后坚持创作,在《章回小说》发表了中篇小说《走进寺庙卖木梳》《劫根》《一根筋武奎》《小男人》《锁龙湖》《练摊民生路》等,在《北京文学》《黑龙江日报》《中国妇女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散文和短篇小说近五十万字,并主编《林甸往事》和《百年林甸》两部著作,2015年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有关抗联题材的长篇小说《密店英豪》,2016年出版林甸历史题材小说《荒原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