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生产车间内的员工很忙
作业的挤压机
生产车间忙碌的工人
桥东线6月17日消息(记者胡宏斌)2008年,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
到2015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超过1.8万公里,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网。高铁列车车身所用的铝型材具有重量轻、强度大等特点,很长时间以来,相关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率先研制出国产高铁列车车体材料的,是烟台龙口的丛林集团。1982年建厂,以水泥产业起家的丛林集团,最初只是龙口的一家镇办企业,如今,它已成长为集轨道交通型材、轻量化汽车及零部件、特种船舶、人行天桥、水泥、发电、球墨铸铁管及管件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企业集团,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丛林集团总工程师高安江称,在经营中,集团始终坚持“领先别人半步”的发展战略,而领先的这“半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主创新。
铝型材:创新助力中国高铁大提速
在丛林集团铝业有限公司一处生产车间内,一台大型设备正不停运转,操作人员将一根加热后的铝棒放入设备内,片刻之后,圆柱形的铝棒便被挤压成一种扁平的型材。丛林铝业生产副总经理张培海介绍,这是一台万吨挤压机,2002年集团斥资3亿元引进,主要用于生产高铁、地铁型材,它的投产,彻底结束了我国特大型铝型材依赖进口的历史,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丛林铝业共拥有18条多种吨位的大型铝型材生产线,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工业铝型材生产基地之一。
2002年,不断发展壮大的丛林集团将目标瞄准了处于起步阶段的高铁产业,当时,国内还不具备生产高速动车组列车车身的相关技术。在引进高端设备的同时,集团开展了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材料国产化技术研究,在“高性能铝合金车体结构材料关键制备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开发出多种高强高韧耐腐蚀铝合金材料,依托这种材料制备的动车组车厢,强度不弱于钢材,而重量仅为钢制车厢的三分之一,满足了高铁对高性能大规格复杂截面铝合金挤压型材的需求。
2007年的铁路大提速中,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使用的车身材料全部由丛林集团提供。通过多年自主研发,集团率先完成了200km/h—500km/h高速列车车体材料的国产化,并在380km/h、500km/h高速列车车体结构铝型材制备技术基础上,研制出综合性能适应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的高铁车体铝型材。同时,用于连接动车车厢的铝制牵引梁,目前国内仅丛林集团能够生产……到2016年,丛林集团已成为我国高速列车、地铁轻轨车体结构材料的主要供货单位,高速列车车体材料市场占有率50%以上。
人才战略:高端平台引得凤凰来
在自主研发动车组车身材料的道路上,人才支撑必不可少。1992年,丛林集团成立了技术中心,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设有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等科研创新平台,先后承担23项国家科研项目,成功研发出高速列车、地铁轻轨、高端装备制造、电力用等铝合金型材200余种,其中多项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丛林集团技术开发、对外技术交流与“产、学、研、用”合作的重要载体。
种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依托科技创新平台,丛林集团先后聘请了中国工程院曾苏民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陈一龙博士等专家作为丛林集团技术顾问,建立了全国性的专家库,并与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院校及机构开展多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为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进一步增强了集团的科研能力。
2010年,丛林集团建设了以铝合金轻量化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铝合金特种船舶、轻质结构工程等产业为主的国家级铝合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产业园内的诺维科轻量化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五轴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可零误差地完成切割、焊接等加工工序。诺维科生产部长张至学介绍,虽然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但很多技术却是“中国心”,在设备使用中,一线操作人员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研发了以大部件反变形技术为代表的多种工艺,平均每个月都会有8-10个重大创新成果。诺维科只是一个缩影,丛林集团的一线工人,已成为与专家比肩的创新的骨干力量。
大数据应用: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在丛林集团一间生产车间内,堆放有大量等待加工的铝棒,丛林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曲信磊指着铝棒底部的几行数字介绍,这些数字记录的是铝棒的合金牌号、加热温度、挤压压力等数据,虽然在实际生产中直接作用不大,但却在无形中实现了数据积累,为下一步的大数据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目前,丛林集团正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旨在通过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以机代人、提质增效”的目标。
丛林集团以管理创新的思路将现代管理方法、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对工艺装备和生产控制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实现了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自动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使生产现场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丛林集团的企业内部已实现模具管理、订单管理、设备数据采集、检测中心质量管理和车间制造执行等系统的综合运用,成为“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单位”。
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信息化创新,都只是丛林集团创新体系的冰山一角。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集团共获得14件发明、46件实用新型产品、2件外观专利的授权,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取得重大突破,处于铝加工行业领先水平。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6项,其中“高性能大规格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形及应用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丰硕的创新成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010年以来,丛林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利润逐年增加,实现跨越式发展。高安江总工程师坦言:“未来的丛林集团,创新仍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龙口市委书记韩世军:用创新趟出转型升级之路
丛林的转型升级之路浓缩了龙口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历程,也正是一大批像丛林一样的创新型企业,支撑并推动着龙口经济不断向上攀升、企稳向好。今年,龙口正式启动“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创新的高度决定着龙口城市品质的厚度。
从1982年建厂开始,丛林就秉承着“务实高效,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并把“以科技和创新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突破的精神和担当,铸就了丛林这个民族企业的品牌价值。回顾丛林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科技创新贯彻着它一步步扎实前行的脚步,没有现代商业广告宣传的狂轰滥炸和急功近利,它始终深耕市场,匠心打磨,“用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从最初加工技术含量低的一般铝材到世界第一台万吨挤压机,再到高附加值的高端工业铝型材,进而生产高品质的终端产品,丛林始终走在改革创新的最前沿,精准把握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新机遇,不断整合传统产业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结构,铸就了丛林的行业品牌,真正走出了以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不靠简单的复制模仿,有定力,能创新,在自己的发展模式上不言放弃、扎实推进,当这样的企业能更多一些,并成为一种趋势,龙口的“创新型城市”创建就成功了一大半。龙口将以深入实施“牵手计划”“攀登计划”“星光计划”三个专项计划为主抓手,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丛林集团董事长张培良:创新是企业进步之魂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最重要的是要有前瞻意识,先人一步,做别人做不到的产品,这就是我们制胜市场的“丛林法则”。
3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丛林集团始终坚持创新理念,审时度势、创新调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实现了由水泥等传统制造业向高端铝合金材料及终端化产品的伟大跨越。延伸产业链,提高铝合金材料附加值,充分发挥铝材料轻质、耐腐蚀、易加工、可循环利用等优点,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打造出以高铁型材、轻量化汽车、铝合金船舶、人行天桥及大型铝结构工程等为代表的高端铝合金轻量化装备产业集群。
丛林集团始终高度关注行业前沿发展技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近年来,丛林集团陆续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量级奖项,得到国家和高端铝合金加工应用行业的高度认可。
创新在丛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并升华为灵魂支撑。我们的产品,通过提前谋划,自主研发创新,用“绿色铝”理念引领行业发展,破解了铝加工行业产能过剩的难题。今后,丛林集团将以创新为驱动,继续加大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力度,塑强企业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