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我相信大多数女性观众只有一种感觉:出嫁时要嫁给马文才。
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除了新版梁山伯望而却步的颜值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剧中马文才的高富帅身份。
看剧的女性观众全都万分不解:祝英台为什么放着痴情多金的马文才不嫁,却选了又穷又丑的梁山伯?
不同于对以往梁祝化蝶的感动,新版梁祝的结局,女性观众反而为马文才大呼心疼,还专门为他成立了「马祝」贴吧,替他和祝英台的爱情圆梦。
无独有偶,经典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曾经是一代人记忆中的珍宝。十几年前的观众,看完电影,会为杰克和罗斯至死不渝的爱情洒下热泪。
而现在的观众,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女性观众,却开始厌恶男主杰克,并为男二卡尔翻案。
她们重新在卡尔身上发现许多闪光点,把他看成深情的霸道总裁,并认为追求人格独立的杰克和罗斯,是外国版的潘金莲和西门庆。
复盘的结果就是:高富帅卡尔才是痴情不悔的绝世好男人,而一无所有的杰克,不过是个花言巧语的流浪骗子。
十几年过去,同样的电视剧、电影,演员和剧情都没有任何变化,为何观众的评价却成了冰火两重天——
就本质而言,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现代社会的不少女性,在住房、就业竞争等社会压力下,更加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生活保障的男人。
说白了,这部分女性观众选的其实根本不是卡尔们,而是他们拥有的「海洋之心」项链和百万富翁的身份。
就在我们为如今女性观众清醒的拜金主义唏嘘感叹的时候,我们似乎不得不注意到一个现象——
不知从从什么时候起,影视剧中的高富帅,统统都变成清一色的正面角色,而出身贫寒的男人,则大都成了心机深沉、或是懦弱无能的凤凰男负面角色。
《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农村出身的青年石小猛,为了金钱不惜「出卖」未婚妻沈冰。而抢了好兄弟未婚妻的总裁之子程锋,却为沈冰放弃家业,千里迢迢追随到云南、甚至舍身挡刀。
《艰难爱情》中,家境贫寒的郝良被塑造成因毁容而内心扭曲的罪犯,甚至为报复男主孟皓,对女主林雨馨拍下裸照要挟。而导致郝良毁容的百万富翁孟皓,却被塑造成令人惋惜同情的对象。
前几年引发社会争议的《蜗居》,市长秘书宋思明作为一个贪污犯,在现实社会本应受人谴责,可在剧中他却被塑造成哆啦A梦式的大众情人。
而剧中郭海藻的男友小贝,则是一个「吝啬得要命,连六万块钱都不肯借给女朋友的穷屌丝」。
这些曾经大热的剧集,似乎都在告诉观众:出身贫穷的男人就等于卑鄙阴险、懦弱无用。而有钱有势的男人,就等于痴情不悔、正直善良,是女人可以倚靠的对象。
这些电视剧,所传达的价值观,都有一个共同点:对一个人品质的衡量,仅仅用金钱就能轻易判断。
在我们为此感到诧异的时候,我们不妨追忆一下十几年的影视剧, 看看这十几年间,影视剧在人物塑造上,是如何形成鲜明对比的。
电影《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在如今女性观众看来,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富二代。但他在电影中人设,却是一个阴险歹毒的高利贷者,为了得到喜儿,逼得喜儿父亲杨白劳服毒自杀,还拆散喜儿和大春的姻缘,害的喜儿逃进深山过野人一样的悲惨生活。
《啼笑因缘》中的刘德柱是民国时权势熏天的军阀,可是却残暴虚伪。先是大肆屠杀关家村无辜的百姓,接着又用樊家树来要挟女主沈凤喜,害得一对有情人生离死别。在不择手段得到沈凤喜后,又对她进行百般的虐待折磨。
在早期,因为社会矛盾的严重对立,大家内心都对富人充满严重的仇富心理。
编剧为满足观众对有钱人的厌恶和嫉妒,都把有钱有势的男人设置成反面人物。而相对的,穷人往往都是正直善良,讨人喜欢的。
甚至可以说,在早期影视剧的人物塑造中,富人形象是被严重妖魔化的。
但近些年来,随着物价上涨、生活压力等原因,人们又对成功人士开始日益推崇,拜金主义思想也逐渐在社会上盛行。
嫌贫爱富的思想,自然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流露出来。
近几年大受女性观众欢迎的《来不及说我爱你》、《何以笙箫默》、《杉杉来吃》、《步步惊心》、《锦绣缘·华丽冒险》等电视剧,都无一例外的以帅气多金的「霸道总裁」为固有男主标配。
在网络上的「四爷娶我」、「万年修得何以琛」、「鱼塘体」更是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成了网络流行语。
俗话说,流行文化反映集体无意识。
观众对一部影视剧的评价,或者对某些热播剧的喜好,往往是社会大多数群体自身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不少女性观众从当初对地主「黄世仁」的厌恶,到对贪污犯宋思明甘做小三的喜爱。她们看剧所表现出变迁的价值观,不正是对我们现实社会「笑贫不笑娼」现象的真实投射吗?
当三亚的海天盛宴,成为各色嫩模、外围女、富商名流,趋之若鹜的集合场所。
当郭美美炫耀「干爹」,一脸自豪地爆出一夜春宵高达数十万元,反而引来众多女性网友纷纷艳羡。当首富之子王思聪的微博底下,每时每刻都有小女生在狂热呼喊「老公娶我!」。
充分证明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金钱毫无道德底线的崇拜,以及对底层民众赤裸裸的歧视。这种让人心惊的价值观,不正对电视剧中散发的拜金观念,做了最精准的契合吗?
就在人民日报和广电总局、以及演艺界前辈,纷纷指责那些热播剧宣扬假丑恶 、扭曲观众价值观的时候。大家可能忘了:电视剧的主题和故事内容,很大程度上,是由观众的喜好和审美趣味决定的。
没有哪家影视公司,会甘冒利益亏损的风险,刻意去制作与大众价值追求相违背的电视剧。
就像大多数女性观众,比起家世普通的梁山伯,更加偏爱有钱有势的马文才一样。如今的社会,很少有女性会再喜欢《白毛女》中的贫苦青年大春。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
输出三观不正的电视剧,扭曲当今观众的价值观,真的是制作方的锅?还是如今的影视剧制作方,仅仅是对观众本就已经扭曲的价值观,做了积极的迎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