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北京乍暖还冷。
3月8日下午,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创作了更多具有时代特征、中国气派、云南特色的精品电视剧,云南省委员会宣传部、中国广播艺术协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联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关于电视剧《锻刀》的研讨会。
☞☞《锻刀》研讨会在京举行,高水平制作让人记住了昭通儿女的这些品质!评“锻刀”精神,谈家国情怀。研讨会上,来自国内的顶尖级影视专家畅所欲言,用了4个多小时,从艺术创作、思想内涵、现实意义等方面对电视剧《锻刀》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刻剖析。大家认为,《锻刀》的成功,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在抗日战争‘雷剧’、‘神剧’铺天盖地的今天,制作了一部‘良心剧’”。同时也弥补了民族抗战这一空白,开创了抗日战争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新高度,对于当前抗战剧创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红苹,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出品制作单位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陶国相,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主任许秋芳,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副主任李裔群,昭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陶毅,昭通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郭晓东,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大庆,昭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志出席了研讨会,剧本原创代表夏天敏、沈洋、杨莉参加了研讨会。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民族报、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网、昭通日报、昭通电视台、新浪、中国视协手机报等多家媒体关注了研讨会。现将专家点评提炼整理刊发,以飨广大读者。
丹珠昂奔(国家民委原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锻刀》是一部史实性电视剧,这个史实反映云南人民的抗战故事。该剧情节精彩,人物鲜活,个性鲜明,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价值。一是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的各个地方,各个少数民族,都为抗战的胜利出过力,甚至做出过巨大的牺牲。抗战,共同打造并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该剧的确也给这个命题以最好最有力的尝试和诠释。
第二点难能可贵的是在矛盾关系的处理上。1937年前这个阶段,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比如说剧中矛盾的设计,敌我矛盾,国共矛盾,四一二大屠杀,五次反围剿,国共两党都是带着历史沉重的包袱上战场的。我感觉这部作品在这个方面把握的非常好,既有国民党的,也有我们党的一些实践工作。总而言之,这部戏通过艺术形象,对父母亲情、友情的关怀,对邪恶的憎恨,都是最本真的,也是我们对审美的需求。
一个建议就是,虽然这部电视剧你们下了很大的工夫,但还是有一些不足。比如地域文化风格和行为的表现,到底是怎么样,这是一个难题。民族文化风格的表现,怎么表现,稍微处置不当,就会出现同质化。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做好做足相关的“功课”。
赵化勇(中国视协主席):《锻刀》这部戏是传播正能量的正剧,这部戏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价值观是正确的,好看,吸引人。 看了这部戏之后,第一个是震撼,里面大大小小描写了好多场战争,令人震撼。这部剧故事感人,江小刀和萧以恒之间,有夺妻之恨,江小刀认为江美兰就是他老婆,而萧以恒和江美兰是夫妻,他们之间有误解。但一旦碰到民族大义的时候,什么矛盾都放下去了。那么多场战斗包括矛盾场面,都一个一个地解决了,电视剧确实拍得好。
这部戏之所以好看,央视八套播了以后,一套又重播。应该说这部戏的覆盖面非常大,受众面非常广,传播也非常好。这么多年来,有许多反映云南的影视作品,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云南创作影视作品,为什么有这么多云南作家创作的云南作品,这种现象挺值得研究。
我想大概源于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云南是一个影视作品或者文艺作品创作的富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内容很多,非常值得写;第二,云南的影视作家能够守得住本土,同时又吸引了很多外地的艺术家到云南来创作,才出现了很多以云南为创作题材的作品,这也说明云南这个地方具有感召力;第三,得益于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像这个《锻刀》,如果昭通市委、市政府不给予支持和帮助,也能拍,但是不一定那么顺利。一个作品的好坏,需要分析种种原因,找出规律,可能更有利于今后的创作,因为这部戏已经播出了,进行大范围修改不可能,主要是今后在创作这类型作品时候,如何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总而言之,这部戏本子写的好,导演导的好,演员演的好,剧中人物都很成功,个性鲜明。所以说好的编剧、好的导演再加上演员认真的演戏,就能出好作品。感谢剧组的主创人员为全国电视观众拿出这部好戏,我们也期待着云南的文艺队伍,在省委宣传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吸引人的优秀作品!
李准(中国文联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首先,我觉得《锻刀》是一部有特点有影响的,值得关注、总结、探讨的电视剧。该剧在挖掘地域和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上有自己的特色。所有的主人公,故事的主要经历都是从昭通出发。从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角度来说,《锻刀》中的抗日创造了新的纪录,提出了新鲜的经验。
其次,这部电视剧有很深刻的内涵,剧中的江小刀、萧以恒等英雄人物塑造的很成功。作品把弘扬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作为最高的历史标识,以生与死都要对的起祖宗和子孙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用这样一个核心理念,把个人的生命体验、家族叙事和国家民族的宏大局势完全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生的终极信仰。我觉得这才是一个中华民族家国为一体的英雄叙事,它打通了历史和现实的内在逻辑,唱响了爱国主义。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都不能完美无缺,《锻刀》同样也有瑕疵。比如剧中在台儿庄所进入的地下党组织,没有一个很系统的建设。但是铺设的这些线路很好,如果台词能够铺垫的更合理一些,那无疑会更好。
仲呈祥(中国文联评论家协会主席):首先要对云南省委宣传部,电视剧主创以及拍摄单位,能够坚定不移的从地方创作资源出发,拿出《锻刀》这部作品,讲述云南故事、中国故事表示高度的评价和赞誉。如果每个地方都能够非常自觉地弘扬地方文化优势,那么我们电视剧不就百花齐放了吗,那种雷同化创作倾向不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了吗?
因此说,举行这样的研讨会,第一位的是要总结有普遍意义的创作经验,而不在于收视率怎么样,收视率是要讲的,但是它不是第一位的东西。习近平主席再三强调,文艺不要当市场的奴隶,不能迷失了历史方向。我觉得优秀的电视剧就是要彰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彰显中华美学风格,要给人民力量。
第二,我觉得这部片子,写出了以江小刀为代表的一群人,在战争的洗礼当中,在烽火考验当中,走向共产党,献身于革命的精神轨迹和心路历程。像《锻刀》这样的作品,还前进在一条中国特色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不像当下电影市场上抢了票房的心花怒放,这些已经背离了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电视剧同样如此。我们一定要继承好中华电影优秀的历史传统,行进在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所以我认为,《锻刀》这种以写人,特别是塑造英雄形象,把他们放在重要的历史环境里面去的作品,锻造出具有典型价值的艺术倾向,就是这部戏的价值所在。
第三,这个创作集体拿出这样的作品,代表了云南的水平,也可以说代表了抗战题材电视剧里面的较高水平。这个时候尤其更要注意,要坚定自己的文化信念、文化理想。同时也要储备更多的历史知识,认真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走进历史,然后才能够准确的塑造好人物形象。考察一部优秀的作品,一要看艺术性,二要看思想性,三要看它的价值导向。当然,电视剧也需要有观赏性。但是不讲艺术性的观赏性,恰恰就是打斗,就是床上戏。因此,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走向文艺创作的高度,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具备一定的定力才行,否则就不可能攀登到艺术的高峰。
张德祥(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最近这些年来,电视剧创作出现了胡编乱造、架空历史的不良风气,从央视播出的这些数据和观众的反映,《锻刀》的成功对当前电视剧出现浮躁倾向,无疑是一个提振。不看这部剧,我还真不知道滇军到了抗日的最前线,这个抗战剧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抗战历史知识,作品的题材意义和它的价值都是可圈可点。
这个戏通过江家寨、萧家寨这些寨子里走出来的小人物命运,折射表达了一个大的抗战历史过程。这些小人物能够从比较原始的山寨里走出来,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战士,血洒战场,他们认清了大义在哪里,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觉醒。所以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个剧——云南子弟,民族精神,国家情怀。应该说云南是一个民族历史题材丰富的地方,这些年来给央视贡献了好多部非常有影响的作品,我觉得这个富矿还要继续开采下去。
曾庆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首先要对制作这部作品的云南朋友表示敬意,在当下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处在一个空前剧烈的震动时期,你们还在凭着良心创作这样一部正经的讲述抗日英雄故事的优秀电视剧作品,这真的十分难得。这几年我觉得一股恶意的金融资本撕裂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产业。电视剧作品的人物无非就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妖魔鬼怪,地痞流氓。作品里面的故事呢,无非就是争权邀宠,聚众斗殴。你们不改初心,为人民创作,写人民生活,为人民树碑立传,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真的非常了不起。
第二向你们致敬的是《锻刀》拍摄时,正是遭遇肆无忌惮损毁电视剧的时候,从手撕鬼子,到裤裆藏雷无奇不有,不乱七八糟不好卖。这样的雷剧打着观众娱乐的旗号伤害抗日人民,消费了最不应该消费的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历史文化。在这样丑态百出的环境下,你们不放弃以抗战军民创新,创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抗战争题材作品,这个非常了不起!
对这个电视剧我说四点感受,一个是《锻刀》的英雄叙事,电视剧没有把英雄神化,而是把他们在军队的建设和成长中,在与日寇的拼杀中,在和国民党特派员庄峰行为的斗争中,塑造成为有血有肉不完美的人,最终经过磨练把这些人锻造成了“钢刀”式的英雄。另外一个就是《锻刀》的家族叙事,作品通过家族的命运,来折射社会的风云变幻,用社会的历史风云变幻来铸造家庭历史命运的变迁,这是很好的叙事。再一个就是《锻刀》的传奇叙事,通过不断变化、不断创新,赋予剧情奇和义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公的出身之奇、环境之奇、婚姻之奇等等。还有一个就是《锻刀》的强情节叙事。剧中故事情节超越了简单的以想象求奇,以细节来求真,追求一种对艺术的想象力,自由分享的有利的支撑,在张弛有度的节奏里面,在强情节的更替之间,把人文命运变化很好的展示出来。
王伟国(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原副主任):电视剧《锻刀》比较真实的表现了云南人民、昭通人民表现出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作品中的江小刀间接参加了各个抗日历史事件,这样的叙事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使作品有一定的历史广度和深度,更加强化了作品的历史针对性。作品的虚构人物,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江小刀部队被日军残酷杀害的327人,他愤怒立誓为战友们报仇,于是总是冲锋在前,充分体现他的爱国思想和灿烂美好的人性光辉。
还有一个就是,作品比较真实生动的写好了江小刀的情感冲突,通过经历与阿妹的情感纠葛,他逐步认识到一个真理,一个男人的心里不应该完全是女人,还应该有别的。后来他自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有,江小刀与沈沛琴情感冲突中,让他明白自己不仅仅要懂得爱,还要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等等,使得江小刀的爱情得到了升华。当然,这个剧也由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某些剧情的合理性上和剪辑方面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李洋(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联合会副会长):这个电视剧我是这几天补课看的,去年没有同步看。在抗战剧处于一个很混乱的环境下,云南做了《锻刀》这样一个戏,取得了漂亮的成绩,可喜可贺。
云南的题材,其实这么多年接触下来,有很多跟抗战有关的其实包括川军在云南,滇军出边等。但是在云南味道的配置上,我觉得这个戏可能是故意的规避了一些云南味道,对滇军的历史不了解,甚至不了解云南不了解昭通的人,不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从传播角度上讲,可能市场的反馈一般都说的比较模糊化。如果早早的瞄准央视的话,云南味道可能会加重一些。滇军确实有很多东西,很多话语,其实60军的历史非常精彩,这个剧可能是规避了,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
还有滇军的特点,是多民族的构成,这个元素我好像没有看到。从职业和专业角度来说,看《锻刀》还有一些不解渴,或者还可以给的更好更细,因为他走的是一种人物一个情感剧,相对来说还比较粗线条一点,包括演员的把控,还是有一定的欠缺的。但是好在《锻刀》是一种强大动作戏,弥补了很多文戏上的缺陷,而后获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云南是多民族融合的一个地方,对于国家民族在危难时候的那种贡献,我觉得这个戏的确是不可替代。
还有一个就是电视剧的地域感,一定要有交代,不要把观众想象成都是知道历史的人,绝大多数不太清楚,所以一定要有清晰的标识,把人物故事非常好的拿捏住就更好了。非常期待更精彩的云南题材的抗战剧。
向云驹(《中国艺术报》社长):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历史背景的小人物的抗战,这个小人物抗战实际上反映了整个云南。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抗战史,也代表了我们整个抗战中少数民族抗战的一个贡献。这个戏的整个民族性,或者是说他的地域性,让我们知道整个云南抗战,对全国抗战的贡献。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里面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
另外我觉得这个剧,在情节的安排上非常丰富。这里面有国共之间的矛盾,有村寨的恩怨,个人得情仇,民族的仇恨,很巧妙的交织和解构在一起,使整个作品显得情节饱满,情感饱满。还有在人物的刻画上,也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江小刀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抗战的群体,比如刘公为的人生经历情感经历等等,这些形象是过去的电视剧少有的,应该是一个贡献。
还有一条就是剧中的整个表演,演员还是比较整齐,不管是人物形象还是表演,都比较到位,特别是中间战斗场面拍的不错,合情合理,也说明我们的表演团队在中间付出了很大努力。
当然,电视剧还有一点小小的问题,比如线索之间有的地方断的太紧,作为彝族同胞的江小刀的台词,也有“萌”的地方,没有体现出云南少数民族讲汉话的那种感觉出来。
刘玉琴(《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说句实在话,这个电视剧还是挺吸引人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没有忽略。近年来,抗战题材的东西正在被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和形式来消费,但是这部片子还是很真诚,也很严谨,也很扎实的,在做一个良心制作,真诚制作。
这个片子在讲述抗战故事,视角和题材都很新颖别致的,有机地结合了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抗战中,云南作为一个比较边远的省份,最初应该是一个大后方,但是后来成了最前线。那么这个作品,就以云南昭通的两个寨子里的恩怨为起点,来讲述昭通子弟的抗战,滇军的抗战,也折射了云南和全国的这么一种抗战。寨子里的私人恩怨和家族的恩怨,包括情感的纠葛,最后都融汇到国家的安危和民族大义上,这个主创的把握,价值取向的把握,我觉得还是十分到位的,也可感可信。
看完作品以后,我对云南、对昭通还是多了一份了解,也多了一份敬意。在抗战关系民族存亡的战争中,昭通人前赴后继,共赴国难的精神是真实可感的。主创人员怀着对这段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挖掘当地的资源,弘扬抗战精神,讲述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我觉得他是为题材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第二点凸显了昭通子弟其实也是滇军的拼搏精神和不怕死精神,折射了全民族统一所蕴含的巨大的民族力量。作品以60军的抗战为主线,正面描述国民党的抗战,创作人员又很智慧很巧妙的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方向引领和代表历史潮流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第三点小人物视角,多种情感交织,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故事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随着这部剧的播出,昭通、滇军我觉得会更加的广为人知,可以进一步扩大云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因为有深刻的现实关照性。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战争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更好的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得世界仍然很不太平,这部剧也告诉我们要以史为鉴,读懂和平的来之不易。
要说这个作品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有一些人物情节的行为和走向不是太严密,我觉得还可以再合理一点。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锻刀》的主题,始终紧扣剧名,人物故事铺陈比较自然,剧中的萧以恒,包括陈皮、大虎等,他们和江小刀一样,是抗日战争让他们懂得了民族大义,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该剧展现了云南昭通的地域精神。
另外,就是这部剧的情感,我觉得非常饱满。对比传统抗日题材影视剧和近两年抗日神剧,《锻刀》可圈可点的亮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历史,该剧真实再现滇军浴血奋战的场景,不管地方军与中央军,还是中共地下组织,无论他们之间因为信仰与政治主张不同,还是各自的利益不同,但是面对日本鬼子时都是同仇敌忾,谱写了荡气回肠的正义之歌。第二个亮点就是情感饱满,以情塑造人物,使得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作为战争题材剧,战场上最难能可贵的应该是战友情和兄弟情。这个剧里面,我觉得除了爱情和友情之外,战友情和兄弟情塑造的这些方面也令人感动。
说一点场面上的不足,就是有几处我们这边的抗日军人,有时候是落单的人员,面对日军包围,拉响手榴弹,感觉日军傻乎乎的围上来了,等着挨炸。还有就是剧中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场面,如果展现的再真实一点可能更好。
魏天顺(《求是》杂志社原副秘书长):看完《锻刀》,我觉得第一个方面是,地理环境合理的运用,为江小刀提供了刚毅坚韧的性格特色,贯穿全局。这种性格特色的运用,从本剧开局就达到了一个高潮。另外就是民族性格得刻画,彝族人性格豪放、善良。昭通地区特殊的地理生态,艰苦的生活环境,加以民族性格,三者交融,形成一个明显的特点,具有特殊意义的区域文化,这种特殊的区域文化,最直接的就是英雄文化、英雄情结。
《锻刀》有内涵,是一个富有正能量的抗日剧。整个电视剧当中,尤其是“昭通”元素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对昭通最好的宣传。因此我建议,要做好发行工作和二次播出,这符合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其次就是做好昭通文化资源的开发,把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李星文(影视独舌主编):电视剧《锻刀》从题材方面填补了几项空白,或者是在原有的一些题材和类型基础上,有了一个新的拓展。这个剧是近几年来可能出现不多的电视剧滇军的一个新作。我觉得它跟以往的电视剧多少有点不同,以前的剧侧重展现民族风情,民族主旋律地位,这个剧也有民族风情,但很快进入军队,进入战争,由云南打到山东,打到武汉,一直到云南起义。这个作品传奇性比较强,同时又跟重大历史节点严丝合缝的铆在一起,没有违背历史事实。
陶国相(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云南人在整个抗战当中,做出了很多特殊的贡献,特别是我们参加台儿庄的很多后代,都希望有一部反映我们边军在战场上的作品,我们本着这样的目的,去书写这段历史,去创作这部电视剧。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是非常用心用情的,这个作品我们花的钱很少,但是产生的效果不错。总结电视剧《锻刀》的几个成功经验:一是中央精神的准确指引以及云南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文化企业要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和要求,积极筹划,开拓进取,贯彻执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战略。二是充分发挥云南本土作家的优势,深入挖掘云南本土题材。该剧以滇军血战台儿庄、武汉保卫战、滇西抗战、越南接受日本投降、海城起义和昆明起义6个云南历史片段为蓝本进行故事创作;三是充分依托北京的人才资源。该剧影视剧本由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工作室创作,著名编剧徐兵组织策划、资深编剧王军执笔,剧本历时3 年,数易其稿,精心制作;四是充分利用北京的影视平台和影视资金来共同打造,我们在北京成立云文影业投资公司,确保各个环节沟通顺畅,工作做到极致精准;五是该剧弥补了历史空白。该剧全面展示了滇军赴内地抗战的历史,还深挖了云南民族医药的历史,非常成功地植入了云南白药,电视剧的对白、台词中用了大量的云南地方、地域名词,是云南历史的真实再现。全剧对云南的自然风光、人文情怀、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宣传达到了极佳的效果,是‘云南题材,云南制造’里程碑式的精品力作。”
上官儒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部责任编辑):“《锻刀》是我们去年播出的一个电视剧,单集收视率最高达到2.58%,最高单集收视份额达到11.45%,全剧平均最高收视率是2.18%。基本上我们央视8套里收视率过1%有一批,过2%很少见,《锻刀》收视率平均能破2%,这是我们去年播出的毋庸置疑的‘剧王’。第一集播出时收视率是1.63%,到最后一集攀升至2.28%,最后10集都在2.2%左右,非常地稳定,说明该剧的收视黏性和忠诚度非常高。去年我们8套在全台的15个开播频道里面,破天荒地成为第一名,其中有《锻刀》的贡献。”
特别提醒
昨天(3月10日),本号发布了☞☞附昭通332个岗位招聘具体条件,2017云南公务员招考设岗3129!由于截图时未能把岗位附带所有招聘条件截完,特此致歉。关于岗位的具体所有招考条件,大家可以点开本条微信左下角“阅读原文”,在权威网站“云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信息网”查询!
你还可以关注下面热点爆点
来源 | @昭通日报 微信(ID:hdwk2158200)丨《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编辑 | @逐浪
校对 | 尹婕
副主编 | @俺是大笨蛋
审核 | @晴歌
投稿邮箱丨519045426@qq.com
@昭通日报 微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