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袁术是如何吐血而死的?
袁术和袁绍其实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亲生父亲因为没有兄弟、兄弟、兄弟、历史书上的明确记载(四岁三工中的一岁)而平凡,他们几乎可以是大小,毕竟不是母亲出生的。
袁术之所以看不起袁绍,就是因为他的母亲是正妻,而袁绍的母亲是妾,据袁术说,这个妾还是由丫鬟转正的。
而且袁绍已经过继出去,成了袁术的伯父袁成(不是三公)的嗣子。
所以其实袁术比袁绍更当得起四世三公这个称号,而且就两人自身而言,袁术担任的官职也一向是比袁绍大的。
袁绍最早是担任尚书郎,袁术被汝南郡举为孝廉,开始就当了尚书,是袁绍的直接领导人。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是司隶校尉,而袁术已经是后将军,可见在董卓心目中,袁术是要强于袁绍的。
董卓窃夺了洛阳朝廷的政权后,废少帝,立献帝。袁绍先出走,到冀州去号召各州、各郡一致讨董;袁术后走,带了自己的部队去到鲁阳。
袁术从这时候起,表面上就已经被袁绍反超了。因为他们家四世三公那些门生故吏,大多数投靠了袁绍,而且袁绍还被推为了盟军的盟主。
事实上袁绍那边虽然是盟主,却是“军合力不齐”,而袁术这边虽然只是其中一镇诸侯,手下却有联军里唯一能打的江东猛虎孙坚。
就在此时,袁术驾驭人才能力的缺陷表现了出来。他既想要孙坚充当自己的马前卒,又害怕孙坚攻下洛阳之后,声势和名望超过自己。于是就断了孙坚的粮草供应,害得孙坚连夜奔波数百里,来向他要粮草。
遗憾的是,这最能打的孙坚,不久之后也在攻打刘表的时候,中了黄祖的暗箭身亡。孙坚的兵,改由侄子孙贲统帅,袁术上表保荐孙贲为豫州刺史,继续让孙家军为自己卖命。
孙坚的死后果是严重的,第二年,袁术就放弃南阳,跑到了陈留郡,他之所以放弃南阳,一是因为南洋的油水已经被他榨干了,二是因为没有孙坚的他害怕刘表派兵由襄阳北进攻击他。
可是他这一跑,离刘表是远了,但是离真正的枭雄曹操的地盘却近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何况是一向被认为有野心的袁术,两人之间的战斗不可避免。
这也是袁术的误判,大概是他觉得曹操还是当年讨伐董卓时那个愤青。其实论兵力,还是袁术强。而且他还联络了黑山余党和左贤王於扶罗的匈奴部队为外援。然而,此时的曹操身经百战,早已不是那个被徐荣打的满地找牙的关东诸侯。匡亭一战,袁术大败,一退再退,先退守雍丘、再退到襄邑,再退到宁陵,最后逃到寿县(九江郡),赶走了他自己所任命的扬州刺史陈瑞,自称“徐州伯”——不知此时陶谦作何感想,估计没有发兵打他已经算是客气了。
这时候袁术的地盘已经被压缩在九江一郡。这时候他的另外一个机会来了。
孙策向袁术要还了父亲孙坚的旧部一千多步兵和十名骑兵,以及老将韩当、黄盖等人,由寿春开往历阳,沿途招募新兵,在到达历阳之时,有了六七千人;然后,一口气夺了刘繇的横江与当利口,渡过长江,占领曲阿,部队扩充到两万多兵,一千余匹马。其后,孙策又打下了会稽郡和豫章郡,势如破竹,威震江东。
孙策本来可以成为袁术东山再起的力量。然而袁术言而无信,以前曾经答应过孙策,以孙策为九江郡太守,其后拿下九江郡,却派了陈纪为太守。后来,叫孙策打庐江郡,又许诺了孙策以庐江郡太守的位置,结果呢,又派了刘勋去做。
经过这一系列忽悠事件之后,孙策对袁术怎么可能不失望,理所当然想另找出路。后来他占据了丹阳郡、会稽郡、豫章郡,局面已袁术大得多,但表面上还依然是袁术的部下。
可惜不作死就不会死, 袁术一意孤行,在建安二年僭位,自称“仲家”。
想过一过当皇帝的瘾。孙策写信劝他打消这个念头,袁术不听。孙策马上宣布与他绝交——而袁术之所以这么做,却是因为一句迷信的预言:“代汉者,当涂高。”
失去了孙策保护的袁术,又成了众矢之的,居然还当了两年半的一郡“皇帝”,当然是因为这时候曹操袁绍各有各的事情做,腾不出手来收拾他。
在这两年半时间里,袁术广设百官,大兴土木,立后选妃,郊天祀地。继续把两个郡的税收和积蓄挥霍一空,不得不离开寿春,去投靠两个老部下陈简、雷薄,二人没有收留他。
最后,他决定和向来看不起的、被他骂为“家奴”与“非袁氏之子”的兄弟袁绍和解,袁绍还算是不计前嫌,叫儿子袁谭派人去迎接他北上。
刚好这时候,刘备想要从曹操那里脱身,就毛遂自荐来阻击袁术,袁术以为刘备真的要来收拾自己,吓得掉头就跑,走到离寿春不远的江亭,口喷鲜血而亡。
如果是袁氏兄弟联手 ,结局会不会好一些呢?估计不太可能,因为以这两个人的性格,难免会生出一些互相把对方当作自己的累赘的想法。
其实假如袁术真有英雄之明,只要用好孙家父子。曹操袁绍刘表一时半会儿也还是不敢打他的主意的,更不用说刘备了。
以上内容文字部分为自家讲谭原创,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收藏,分享。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