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有羊谷店,罐子米豆,食物的味道,阴凉的房子,来往的客人,满是灰尘,特别好闻。
灵性生野又智慧朴实,大概这是田野和食物在我心里最贴切的描述了。粮食需要土壤,土壤来自大地。序
这种感觉在看到《万物滋养2》第三集的时候重新席卷而来。在《田野的饱足》里,每个和田野有关的故事和人都不自觉地吸引着人们去感受,带着炊烟、泥水、灰尘和阳光。
他们吵吵嚷嚷、辛苦劳作、甜蜜相伴、知足快乐。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去离田野很近的地方生活感受一下他们的辛劳和快乐。
田野间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所有的事情在广袤的土地下都显得渺小。
小事之一:爱情
“哪有什么最好吃的东西呢?”
“窝窝头和白面这就是好的了。”
张翠兰王文河夫妇,他们真的好甜啊。87岁高龄脸上还能有着少年的羞涩,这必须只能是爱情啊!是经年相伴的钟情,心饴不化的爱恋。看着他们嘴角总是不自觉扬起,不论他们做什么心里总是麻酥酥的。
看到干完农活奶奶在前面拉着爷爷的手一起回家,爷爷在后面乖乖被拉着时,感受到姐弟恋的霸气。被这一口狗粮萌到。
“儿童团开会我们就认识了。”侧头看见爷爷坐在旁边害羞的笑。“我们都爱干农活。”爷爷在旁边安静的走着。而在片子结尾处,两个老人身上带着少年人爱恋的赤诚和天真,临睡前相互问候。
01
西掌村的杨张林夫妇。无时无刻不在斗嘴和相互嫌弃。和面的时候拌嘴、磨麦子的时候拌嘴、坐在凳子上采访时也在彼此目不斜视的碎碎念。前一道在石磨干活被吼的刘福莲,转头就能为围巾没取下来让老头子没还嘴的勇气。
他们住在老房子,过着老生活,用老面和新面,做着带红枣的小麦花馍、用着会大声讲话播放的按键手机、一起拜灶神过小年,一起去儿子家做馍。那不经意搭在肩上的围巾、调笑着老伴担心面团发酵过头小跑的背影,像刚出笼镶着红枣的花馍热气腾腾,吃到嘴里的人才能晓得那份甜意。一对欢喜冤家,让人想想总不禁发笑。
《田野的饱足》里最令人动容的的,莫过于这些发生在田野之间延续了几十年的爱情。
田野小事之:节日
一百年前一些朝鲜族在江西村开垦生活,年年岁岁的扎根在了这里,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富足快乐地生活。打糕粘上红豆粉,清甜软糯。不论是简单的紫菜包饭还是日常的主食,他们都离不开大米,离不开辛勤劳作的这片土地。
每年的流头节是庆祝田野的节日,祭祀着上古神农,传说这位神带来了种子,发明了农具,于是人们开始了耕种的生活。在每个参与的人心中,它盛大又隆重。
村民跳着舞,头顶装东流水的罐子,摆上供奉。热热开心的表达着淳朴又可爱的敬畏,传统的服饰,集会、风趣的农事舞蹈、拙朴又自然。动作虽然农作时的样子,却因为快乐而让人想开怀大笑。
田野承载着食物和文化,流动着人们的欢乐和生活。它缓缓强大的适应着周围的一切。用东流水回应人们丰收和健康的愿望。
平时辛苦劳作才让节日里的歌舞酒这么放松和珍贵。这古老的节日啊,谁又能说不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赞美和满足呢?
田野小事之:家族
这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感觉实在舒心,为着老人的寿辰不远万里的精心准备,各显神通。山西运城谢云仙一家就在老人八十大寿这一天忙碌起来。手艺人的孝心看的心里感动又充实。
做为花馍世家,寿辰的点心自然造型更加精致丰富,蝴蝶、寿桃、鹿、花朵、分别装点在八层高的寿馍上。配着做为面塑是儿子做的老寿星和长寿面,老人在桌上笑得开怀又满足。所讲天伦之乐,也就是此时了吧。传承的手艺,传承的品德。传承的大份量。
田野小事之:手艺
“你为什么要来田野?”
“因为这里有饭吃有酒喝,能喝最爱的高粱白酒吃自家地里的香甜米饭,日出劳作,日落而息,这就是生活啊。”
如果把这几句话编成一段歌。酿酒师张忠武和工场林志红夫妇闲暇时应该是会哼唱的。
至今延续着人工酿酒的张忠武说自己就是个酒鬼,对白酒可谓爱到灵魂。
这个稻谷酿造需要经过多重工序的酒是他一生最为自豪的手艺,而因为粮食来到这里的林志红夫妇每天所做的就是种出既可以食用又可以酿酒的麦田。
每天繁重的工作也曾让夫妇感到怎么都做不完,但他们如今依旧在这里。靠天、靠智慧、靠自己,这也是一种成就和满足吧。
这里,才是人间最真实的地方
田野是土地的一次农耕文明升级。人们渴望更稳定地生活,于是插秧插苗种粮食,养花拔草勤施肥,以汗水浇灌下去,于是土地变成了广阔富饶的田野,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满足温饱的食粮。
田野孕育出的粮食和文化,土地里长着美食的种子,人们用智慧和手艺做吃的喝的调味品。这是人间一蔬一饭的源头,是看似最平凡的地方。
即便是饱衣足食拥有了更好的生活,从田野里出走的人们还是会选择不断回来又离开,田野却永远在这里,静静等候着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