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写生的现场性
江湖
现场性是话剧的一种审美个性。
戏剧以它的现场性特征区别于其他的艺术样式,同时也以这种现场性保持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场性无法变成像商业电影那样标准化、重复化、规模效应;在音乐的领域里,现场性也有体现,如:现场伴奏、先锋音乐0分43秒等;60年代以来,前卫戏剧和行为艺术的艺术价值都被赋予现场性,所谓“单一时间性”,不仅仅是一锤子买卖,而且是在某一特定时间空间,独一无二的原创性,未经任何媒体中介的相遇;在绘画中,水墨写生是指直接面对人和实物作画的绘画方式,也是锻练造型能力的一种手段。水墨的写生课程是对基础的重新认识,并且提高技术能力及思辨能力。写生课程把表达训练做为基础训练贯穿其中,用表达带动技法取向,用表达带动技法能力,使技法方式具有意义和价值。
觉,纸本水墨,135cm×97cm,2014年
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绘画的现场性是审美活动中的感性与理性、感性与认识先后之问题。在传统绘画中,画家笔下的物象,从本质上是以客观山水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怀,而物象本身并不是画家在艺术追求中的本质。这种依赖性的学习模式造就了人们的固定的思维模式,限制了创造力,以至于在真正面对自然山水时,对客观物象没有了本真的自我的观察,而寄情于山水的情结也无从谈及,无所谓“受”与“识”,画面中流露出复旧的翻版。艺术创作的第一动力是情感,中国画所描绘的不是客观形象,而是源于对物象的情感。
陕北印象之一,纸本水墨,60cm×97cm,2014年
中国画写生有其自己的道路,最早的学院派教学是引进西方的写生观念,西方的写生是研究客观对象的结构、光影等关系,体现在中国画中往往是用毛笔画素描,缺乏中国画的意趣及文脉。中国画在进入院校教学以来,主要包括课堂人物写生、课堂静物写生、山水写生、花鸟写生等形式,类似这些形式在中国传统画有一定体现,中国画写生的表现方法也不相同。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凭着记忆画的。这种模式虽不是对景写生,但画面很生动;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也不是标准的对景写生,包括归纳、提炼、创造;以摄影照片、古人或别人的写生为范本的画家,回来完成的写生,更加丧失现场性。
陕北印象之九,纸本水墨,60cm×97cm,2014年
本人对于写生的理解是写生主要强调其现场性,现场性理解为生动性、鲜活性、直观感、不可复制性,这些存在于画面的生气,而画面才会气韵生动。水墨写生是作为一个对景写生的现场资料,主观感受多些,可以不完整,但不能不生动、不鲜活。水墨写生不同于摄影的客观记录,它表达了画家对真实现场的所感、所思和所悟,是画家眼中的世界,体现了画家对现实的一种独特理解方式。写生的现场性更着重强调现场自我的感受,培养对自然的感受能力,以及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表达。水墨写生通过传统中国水墨画与写生对照,应该是潜在的影响,今更多的表现应该是一种明显的自觉与追问。从事艺术应该首先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的感受去观看世界,思索、表达。
现场性并非与传统对立,也不是所谓的“中西融合”,更不是简单的形式。写生是包含着我们对身边生活的观察、思索和表达,表达出经验的内在及外在图景,更强调创作模式、观察方法上的改变,通过研究、学习建立中国的民族气质的现当代艺术。
姜浩
1975年10月27日生,现居北京。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辽宁分会会员。1995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201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刘进安先生,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作品刊登于《美术报》《艺术状态》《画风》《国画家》《东方艺术》《鉴藏》《国画经典》等出版物,同时分别被李可染画院、山东烟台宇辰美术馆、山东华歌美术馆、北京正馆美术馆、慧喜文化、沧州美术馆收藏。
个展:
2014年
姜浩个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姜浩作品展,亨嘉堂,北京
群展:
2015年
水墨记——自然的双重性中国画展,美和苑美术馆,杭州
2014年
易象——南北写生对话展,正观美术馆,北京;芥墨艺术馆,南京
首师水墨——刘进安师生作品展,沧州美术馆,沧州
2013年
易象——南北写生对话展,芥墨艺术馆,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
2012年
“2012”圪凹店风景写生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纪念李可染诞辰105周年首届北京写生邀请展,澄怀美术馆,北京
个人画集:
2014年
《姜浩画集——这几年》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2年
《姜浩小品集》中国画收藏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