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朱温出兵北伐失败了,我们这篇文章接着说。
杨军被李存心驱使,点火后彻底战败,周温也无法忍受心中的羞愧和愤怒,病情更加严重。
谁都没有想到堂堂大梁皇帝就这样迎来了他人生的终点。
我们暂且先让朱温安心养几天病,毕竟他也辛苦了一辈子。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北方,因为北方还在打仗,李存勖还在圆梦的路上。
图片摘自网络
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5月初6,刘守光派大将单廷率精兵万人迎战周德威。单廷是燕国的骁将,但是这个人很自大,自大到根本不把天下名将周德威放在眼里。
一般来讲,古人打仗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两方将领单挑(当然可能是早先约定好的),边上各自的小兵擂鼓的擂鼓,呐喊的呐喊,是为摇旗掠阵是也。总之我们不仅要打败你,连声音都要比你们有气势。要是有一方暗算怎么办?呸,暗算你我们就不是爷们!这种方式除了对双方出战武将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以外,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熟知的排兵布阵,战术谋略之类的比拼,所涉及到的参战士兵小到几百人的敢死队(比如李存审火烧梁军大寨),大到成千上万人的对砍。这一类讲究的因素很多,属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
单将军属于哪种人呢?答案是两种都不是,他属于第三种。
“既战,见德威于陈,援枪单骑逐之”
这句话意思是说,双方已经开战了,单廷看见周德威在阵中指挥,一个人提枪拍马就奔周德威去了。乍一看单将军是有点勇猛,不过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似乎用以“莽夫”这个词更合适。
图片摘自网络
没过几分钟,单廷就被周德威活捉。而燕军为之付出的代价就是三千士兵被斩首,大败!
乾化三年(暂且先用这个年号)3月初1,周德威一路高歌拔燕卢台军。
22日,晋军攻克古北口,居庸关守将胡令珪投降。
23日,武州刺史高行珪、大将元行钦投降。
4月20日,周德威已经在幽州南门安营扎寨。我实在是想不透,刘守光就算再废,他是怎么把燕军的战斗力玩成这样的。
刘守光做梦也想不到,李存勖说打他就打他,说兵临城下就兵临城下,完全不给他一定的心理承受缓冲期。
面对城外不停叫嚣的晋军,废物加软骨头刘守光给周德威送去了和解信。
“烦请将军告知晋王,我请求和解。”
图片摘自网络
周德威打了这么多年仗,最瞧不起的就是刘守光这一类人,他拿着信颇有意味的看着燕国使者:
“大燕皇帝尚未南郊祭天,怎能如此低声下气?我奉我王之命讨伐有罪之人,您突然说要结盟继好,我还真是没想到。”
周德威的讽刺让燕国使者羞愧难当,却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反驳。
打发走了使者,周德威并没有给刘守光回信,就连一句象征性的“我知道了”都没有说。刘守光很无奈,再次派人出城向周德威示好。周德威可能是被刘守光的毅力打动了,便快马加鞭把消息上报给了李存勖。
随后刘守光给张承业送了封信,他知道张承业资格老,有威望,在李存勖面前说的起话。并且信的内容也由之前的请求和解变成了请求献城投降。
但是很抱歉,张承业老同志认为刘守光小同志经常不讲信用,政治觉悟太低,他的话可信度实在太低。相比于燕国主动投降来说,把燕国打下来更为保险。
图片摘自网络
能混成这样,也真是够可怜的。
人常说泥菩萨还有三分土性,刘守光一看他娘的主动投降都没有门路,心中的一把火烧了起来。
9月初5夜里,刘守光亲自带队将顺州(今北京顺义)从晋军手里抢了回来。但是刘守光无愧于废物之名,他的三分土性也就坚持了三分钟。
10月初1,刘守光带兵奔往檀州(今北京密云),初2就被周德威中途阻击,仅剩百余骑跟随刘守光退回幽州城。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刘守光这次应该是准备出逃的,而且出逃方向极有可能是契丹。
截止到26日为止,卢龙下属州县全部被晋人攻克,瑟瑟寒风中的幽州城也显得格外没落。
刘守光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契丹不肯援救他,晋人不肯相信他。
图片摘自网络
11月23日,在刘守光的第n次请求投降下,李存勖单骑抵达幽州城下,他很想听听刘守光此时会有何高论。
“朱温篡逆之后,公本应与我整合河朔五镇之兵以兴复唐室。不承想你居然效仿逆贼行僭越之事,镇、定二帅一向对你幽州俯首帖耳,你也不体恤他们,以至于有今日之役。大丈夫无论成败,总得有个去向,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打算?刘守光哪还敢有打算,能活着就不错了。
“我现在是大王的俎上鱼肉,全凭大王裁决。”
刘守光唯唯诺诺的回答的确让李存勖很满意:
“你现在出城投降,本王保你无它。”
李存勖为了表明自己不是说大话,当着众人的面折断一支箭来作担保。如果说刘守光还有一条可能活命的路,那就只能是开门投降。
出乎意料的是,刘守光没有立即开门投降。
先前是你说人亲自到城下就开门投降,这会儿心谈完了,态度表了,条件也开好了,你又说不开门?逗我玩呢?
图片摘自网络
那么是不是刘守光还有什么杀手锏或者后招呢?并不是,刘守光本来是准备开城门的,他之所以没有立刻打开城门,仅仅因为他被骗了,十分单纯的被骗了。
骗他的人叫李小喜。这个人是燕国内的权臣,基本上刘守光的种种恶行他都是赞同的,所以这人也不是个好东西。
刘守光把李存勖开的条件给李小喜说了之后,李小喜极力劝阻他不要开门投降。但是匪夷所思的是李小喜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案来应付眼下的局面,更匪夷所思的是刘守光居然听从了他的建议。
李小喜前脚给主子参谋完,后脚就溜出城降了晋军。
李存勖很生气,说好的开门又不开门,给我打!
24日,晋军发动最后的猛攻。
25日,幽州城被攻克,刘守光带领自己的妻儿出逃,其父刘仁恭被俘。没过几天,刘守光及其妻儿逃至燕乐县被当地农民抓获。
接下来的这一段是有点意思的,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李存勖有一定的帮助。
图片摘自网络
李存勖抓获刘仁恭父子后并没有把他们当囚徒对待,除了平日里的宴会酒席安排他们照常参加之外,还赐予衣服、鞍马、酒馔等物。就连经过赵国之时,对于王镕请求拜见刘仁恭的要求也没有拒绝,甚至卸掉刘仁恭父子的枷锁一起坐下来大口喝酒,俨然如多年好友相见一般。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刘仁恭父子似乎尚有一线生机。而假若刘仁恭父子落到朱温或者是李克用手中,别说以礼相待,不饿死你们爷俩就不错了。
我们暂且不对李存勖的行为作出猜测,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丙辰,献于太庙,自临斩刘守光”
乾化四年(我们依然继续沿用这个年号)正月19日,李存勖绑着刘仁恭父子来到太庙,并亲临刑场斩杀刘守光。
太庙,不是他沙陀李家的祠堂,而是大唐皇室的太庙!
图片摘自网络
所以由此我们才知道李存勖对刘守光是没有家仇的,只有所谓的国恨。原因很简单:刘守光称帝了。在李存勖看来,刘守光背叛了大唐,他的罪行与朱温不相上下!
刘守光知道自己快死了,他决定进行最后的自救。
“臣死无恨,教唆我不要开门投降的是李小喜。”
按说人都要死了,李存勖是大可以不用理会刘守光的,不过他还是找来了李小喜与刘守光当面对质。他想知道刘守光说的是否属实。
李小喜来了。
“呸,臭不要脸的,你杀兄囚父也是我教的吗?”
“放肆!”
李存勖十分愤怒,他立即命人斩了李小喜。书上原话是“(晋王)怒其无礼”,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李小喜毕恭毕敬的回答刘守光的问题,那么他就不用死了吗?刘守光呢?
图片摘自网络
恐怕刘守光和李小喜都不明白,李存勖在乎的不是李小喜懂不懂礼貌。他突然大发脾气更多的是在意此时的场合与刘守光“僭越”的身份,就像之前俘获刘仁恭父子后,予以优渥的款待条件,主要是脸面问题。
那么问题又来了,李存勖为什么会看重这些比较虚的形式呢?
我想来想去,应该是“使命”两个字。
伐燕,是使命;灭梁,是使命;收拾契丹,是使命;恢复大唐江山,也是使命!这些使命有的来自于他的父亲,有的来自于他自己,或许李存勖早把自己当做真的皇室后裔了吧。
要是使命完成了,我是不是可以享受人生了?
好了,我们把思绪拉回到刑场上来。跪在地上的刘守光依然不泄气,他很怕死,再次哀求李存勖:
“守光善骑射,王欲成霸业,何不留之使自效!”
“皇帝,事已至此,生亦何益!”
刘守光的眼里充满了恐惧,他颤抖着回头望去,是他的两个老婆李氏、祝氏在骂他。
图片摘自网络
气节和尊严,刘守光根本不懂。
刘守光死后,李存勖派手下人把刘仁恭押到代州。
因为李克用的墓在代州。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刘仁恭和李存勖是没有国恨的,只有家仇。
刘仁恭死的很惨,他被摁在李克用墓前剜心放血。
父亲,你交代我的事,我已经完成了一件。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咱们下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