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西浦诗人杨佩兰《采茶歌》
海珠瑶头写了“采茶女人”的生活
采茶歌曲
郑良培兰
采茶的女人,女人是什么?在江村隔着河生活。
门有田,水相注。大兄种瓜,小弟种豆,小妹正学语。女采茶,独与母,提篮采茶出,提篮采茶归。朝提篮出,暮提篮归。茶叶青,茶叶碧,茶叶黄,茶叶黑。茶变色,日变易,女知之,母教识。采茶女,知茶天:谷雨后,清明前。风日美,茶香起;风日阴,茶香沉。采茶还制茶,制茶如惜花:纤甲挑雀舌,小水浇云牙,焙火候火性,炙日畏日华。采茶女,虽采茶,洁白皙,如在家。麻者衣,布者服,乌者发,玉者足。道上郎,立道旁。采茶女,避茶树。终日采茶不嫌苦,百年采茶不嫌老。于今县官催夫帖又下,嫁郎作夫不如寡。——古代茶诗名篇五百首
茶田所在,今昌岗中路之处,著名嘅广州‘河南茶’出产地
茶田对应位置,今是车水马龙嘅昌岗中路与宝岗大道交接处
梁佩兰(1629—1705)清初著名诗人,字芝五,号药亭、柴翁、二楞居士、晚号郁洲、祖籍广东南海县西浦村人,今荔湾海北一条自然村。年近六十方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未一年,遽乞假归,结社南湖,诗酒自酬。其诗歌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与屈大均、陈恭尹一齐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 梁佩兰著有《六莹堂集》前后集、文集共16卷传世,收录了他近二千首诗。他还曾参与修纂《阳春县志》(已失),为康熙三十年(1691)新修《南海县志》作序。
梁佩兰
《采茶歌》写尽了广州河南瑶头乡‘采茶女’的一生!梁佩兰係明末清初时候的人,对生活在兵荒马乱中的百姓的困瘁愁苦,梁佩兰在其诗中表示了深切的同情。《采茶歌》通过描写一位勤劳、朴实而漂亮的采茶姑娘由于害怕沉重的夫役拆散家庭而不愿嫁人,以批判当时的严酷社会现实。这些诗歌较好地继承了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甚受人们称诵。
采茶姑娘
诗歌释义:
何许,何处,住在哪里。
茶叶青八句,叙述采茶女辨别茶叶颜色由青到黑、由嫩到老的知识,是其母亲教导的。
雀舌、云牙,均指细嫩茶叶。
焙,用微火烘烤茶叶。
炙日,用太阳晒茶叶。
日华,日光。
催夫,夫通“伕”,催促派人服伕役。
详解:
诗写采茶女一家的劳动生活,较详细地讲述了采茶的劳作,茶叶辨别的知识、采茶的节候和制作。最后暴露官府征调夫役、破坏茶农宁静平淡生活的苛政。
讲起茶田,就会谂起香港经典电视剧
《茶是故乡浓》,特别係个首著名歌手张学友与
陈慧娴合唱的主题曲《接近》
重回那个经典港剧辈出的黄金年代
茶 田
茶史专家黄亚辉、王维生指出,古代广州本土茶以“番禺河南”为盛,也即今广州市海珠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屈大均《广东新语》说:“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村,其土沃而人勤。多业艺茶,春深时,大妇提筐,少妇持筐,于阳崖阴林之间,凌露细摘,每晨茶姑涉珠江以鬻于城,是曰河南茶。好事者或就买茶生自制叶,初摘者曰茶生,犹岕山之草子也”。清潘定桂《三十六村草堂诗钞》对河南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河南茶性热微苦,在清远古劳之上”。
据《番禺河南小志》载,明代万历时河南有“十三村”,清初发展至“三十三村”,至道光时增至“四十八乡”,及晚清已有“七十二村”。这些村落以种植花卉和茶叶等经济作物而闻名。兴盛的花卉种植使得河南与邻近的花埭、芳村成为士绅游嬉赏玩之所,每年春初,“花埭花开集画船”。河南另一主要作物是茶,《广东新语》载,“(河南)其土沃而人动,多业艺茶。……每晨茶估涉珠江以鬻于城,是曰河南茶”。道光年间,茶田多在瑶头。
清人刘彤在《瑶溪二十四景诗》序中对‘家乡特产’瑶溪茶的种植做了较详细的记载:茶田多在瑶溪,茶虽小叶,然根深及泉,毋劳灌溉。初种时,率由丁男。既生历二三年,始茂密可摘。然后则摘之搓之焙之鬻之,皆老妇少女以任其劳。可见细民食力,虽老稚不能自逸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