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拉腊跳事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关注,大家可能都在关注事件的前因后果。警察简报中也已经有了非常详细的说明。
令人惊讶的是,昨天央视新闻发布了一条针对该事件的评论。整篇博文字数不多,但槽点满满。
先附上原帖:
*以下评论仅针对央视新闻的微博运营者,不代表本人对央视新闻中心的立场。
我们先看到这条微博的初衷。文中提到:“针对通报内容,网上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声音,比如“干吗非要自己搬运,让司机多挣点不行吗?”这种说法模糊了是非,有必要廓清。”
并在发布之初便主动带上话题#央视评货拉拉事件中似是而非的声音#,这也是后期上热搜的词条。
也就是说,这条博文的发布目的是为了廓清网络上一些关于此事件的不当评论,但很显然, 在行文过程中,运营人员思路跑偏,将笔墨集中在了对尚未定性的事件评判上。
事实上,类似“干吗非要自己搬运,让司机多挣点不行吗?”这类没脑子的评论并不是主流声音,网友评论各有观点再正常不过,运营者特意关注到此并展开评论着实让人费解。
甚至我认为,运营者发布这条评论的目的,本身就是其自身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自以为是地发声并引起一定舆论反响,所以特意找了个小切口来引入。
类似于,一个人突然掌握了某些权力后费尽心思地在不易察觉的状况下耀武扬威,来获取一份优越感和自我满足。
在官微运营过程中夹带私货,是其工作的失职。
下面表达一些个人认为博文中不当的地方。
1、对规定的双标
原文:【如果被害人和平台之间没有必须请司机帮忙搬运的约定,那么,被害人自己搬运无可非议。如果平台确有犯罪嫌疑人所说“等待时间超过40分钟将额外收取费用”的规定,那么,按规定办就是。】
其实话语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后一句“按规定办就是”显得相当不近人情。
了解过事件的朋友应该知道,女乘客在司机到达之后才开始搬运货物,并前后搬了15次。在此期间,司机一直处于等待状态。最后的等待时间是36分钟,可以说是刻意卡在了规定时限之前。
这样的结果就是,司机白白等待了几十分钟并拿不到任何额外费用。
按规定而言的确没错,但在这样的前后语境下,央视一句“按规定办就是”显然是在支持乘客刻意卡点的行为,而没有将目光聚集在重点:平台设置40分钟的等待时限是否合理?
私以为,在绝大多数乘客被接单之后都会在司机抵达前便将行李物品提前搬下楼等待的前提下,设置15分钟的等待时间便已是极限。
规定永远都比实际更宽松,法律只是最基本的道德。按规定办事并没有错,但如果人人咬死规定行事,社会会冷漠成什么样子?
更何况,央视新闻之前还经常评论一些事情跌破道德底线,为何到这里又开始谈规定了?
好,那么按照规定,货拉拉提供的只是货运服务,保障货物按时安全送达即可,跟车并未额外付费,那自然对顾客的乘坐体验无需保障,这条微博又凭什么指责其恶语相向呢?
按照规定,货拉拉提供的是货运服务,又何必安装录音录像设备呢,这条微博又哪来的立场说“如果车内有录像,司机在语言和行为上可能会有所克制,事件的走向就有可能改写”呢?
对于一名司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半个多小时的无效等待,本身就是一件不公平且足以动气的事。而该女士毫无歉意表达,或许还认为自己完全合规,沾沾自喜。
这和外卖超时一分钟便争着要赔付的人,并无本质区别。那么为什么,在那个时候的舆论声音是对外卖小哥的理解,一篇《困在系统中的外卖小哥》刷爆全网,而现在,央视新闻却在字里行间难掩对司机的讨伐呢?
2、对警方调查通报的忽略以及生活常识的缺乏
原文:【这绝不是司机恶语相向,甚至眼看悲剧即将发生却不做任何避免努力的理由。......在被害人离开座椅并将身体探出车窗外的情况下,司机未预见到可能的伤害后果,未采取任何避免措施,这是对司机予以追诉的事实依据。】
警方通报中早有说明:司机进行了点刹并打开了双闪灯,并非博文中所说的“不做任何避免努力”“未采取任何避免措施”。
更让人惊讶的是,该运营者认为:“在被害人离开座椅并将身体探出车窗外的情况下,正确做法只有一个:制止并紧急停车。”
且不说一个稍大点的小孩子都知道坐车不能将身体探出窗外,但凡有点驾驶经验的人都知道,紧急制动在该事件中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因为没有紧急制动,便指斥司机未采取措施进行避免,显然是主观情绪的上涌和生活常识的缺乏。
可能是他们也注意到说法的错误,不久后便进行了重新编辑,将该句话直接删除了。且在博文已经发酵一轮并有网友对此严厉斥责后,他们并未在评论区进行任何歉意说明。
3、对官微运营的不严谨
这条博文在登上微博热搜后,前前后后编辑了3次,加上原博,一共有4个版本。
以下一一列出:
◉ 3月4日10:59,发布该微博:
◉ 3月4日11:10,第1次编辑:
删去了“在被害人离开座椅并将身体探出车窗外的情况下,正确做法只有一个:制止并紧急停车”的说法。
◉ 3月4日11:17,第2次编辑:
将女乘客和货拉拉车辆的图片更换成了“热评”图片。
◉ 3月4日16:24,第3次编辑:
在“未预见到可能的伤害后果,未采取任何避免措施,这是对司机予以追诉的事实依据”一句前加上了情况前提:“在被害人离开座椅并将身体探出车窗外的情况下,司机......”
至此,该条微博编辑完毕。
第1次编辑是因为要求紧急制动的说法错误,第2次编辑则是图片不当进行更换,第3次编辑则是完善文中言语逻辑。
仅是一条对于社会事件的评论,前后修改3次,不管是何种原因,都折射出了背后运营者对于工作的不严谨。
翻看央视微博,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着相当比例的博文都有着编辑记录,有的是言语的修正,有的是话题的删除,有的是素材的添加......
当然,并不是说作为官媒就不能对已发布的微博进行编辑了,不能出现工作失误了,但起码这样的次数不该太多。在知道自身影响力的前提下,更不该随意带上一些易引发误导的话题,登上热搜后发现不当又把话题去掉。
有些人可能觉得央视新闻的运营体系很严格很庞大,很遥不可及很神秘,这么说无可厚非,但也并没有如想象中那么陌生新奇。
至少就微博运营团队而言,和常规一些单位的微博运营没有什么大差别,无非是写文案、添加图片视频等素材,提交审核,及时发布。其运营者也并不是什么大牛,可能就是和你一样优秀的学生。
听北京的同学说,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这样的地方是可以去实习的,只要你够优秀。而且像微博、微信这样的新媒体岗位,是有着不少实习生的。
所以没有必要因为其前面响亮的title便将其发布的言论奉为圣旨,官媒翻车的情况也并不鲜见。也许某一次你看到的,就是某个运营者未经严格审核后发布的屁话。
严格发布审核机制、减少对热点迫不及待的追逐,对于一家官媒而言,是实实在在需要去做的事。
『 写在最后 』
媒体对于社会事件当然有评论的权力,但请保持客观公正。
在疑罪从无的大背景下,在事件尚未定性、法院判决结果尚未下达之前,央视作为官媒,在发表错漏如此之多、倾向如此明显的评论之前,应该预见其会带来的舆论影响。
没必要发布这样的评论登上这样一个热搜来表明自己对社会事件的鞭辟入里,值得发声的地方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方式也很多。
不要让法律被舆论所裹挟。
对于生命,多一些尊重和敬畏。
无论是死者还是生者。